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AKR1B10和GPC-3联合应用对提高肝细胞癌(HCC)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价值.方法 制备75例HCC组织芯片作为训练集,进行AKR1B10和GPC-3免疫组化检测,建立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以此构建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利用其曲线下面积(AUC)对单个指标和联合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将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用于200例HCC的测试集中,检测其有效性.结果 训练集中,AKR1B10和GPC-3的AUC分别为0.773和0.800,联合诊断后的AUC提高至0.931;AKR1B10和GPC-3的敏感性分别为56%和61.3%,特异性均为98.7%,两者联合后的敏感性提高至88.0%,特异性为97.3%.测试集中,AKR1B10联合GPC-3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96.5%.结论 AKR1B10联合GPC-3明显提高HCC免疫组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在常规病理检查中合理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wis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8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Twist和HIF-1α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Twist的阳性表达率为70.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9.10%(P<0.05)。Twist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HC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在Twist高表达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它可能与HIF-1α信号通路有直接作用,检测Twist表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LK1蛋白及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8例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DLK1及AFP的表达。结果88例HCC患者肝癌组织中DLK1蛋白阳性50例(56.8%),AFP阳性39例(44.3%)。其中在AFP阴性组中仍有高达25.0%的DLK1蛋白呈明显的阳性表达。DLK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FP。所有患者癌旁肝组织DLK1蛋白及AFP均为阴性。结论DLK1蛋白检测对HCC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肝组织DLK1蛋白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HCC的病理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iSS-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HCC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KiSS-1蛋白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织中的KiSS-1蛋白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9/33)、81.82%(27/33);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则分别为的72.00%(18/25)、52.00%(9/25)和85.00%(17/20)、45.00%(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中KiSS-1蛋白和VEGF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联系,二者在H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70,P<0.05)。结论 KiSS-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下调,VEGF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增多,二者表达呈现负相关性,可能参与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MM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1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评估MMP-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预后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MMP-1在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细胞癌复发、TNM分期以及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P<0.01)。在多元回归分析中,MMP-1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 MMP-1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新指标,也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in 25 homolog C,CDC25C)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CLDN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CC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8例HCC、24例癌旁组织和18例正常肝脏组织中CDC25C和CLDN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CDC25C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2%、45.8%、11.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C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直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LDN6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41.7%、1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DN6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P<0.05)。HCC中CDC25C阳性组及CDC25C阴性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DN6阳性组及CLDN6阴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C25C和CLDN6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肝癌诊断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袁君 《安徽医学》2014,(8):1100-1102
目的探讨RCA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研究组)和30例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测定RCA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RCAS1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RCAS1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Ⅲ期患者RCAS1表达阳性率高于Ⅱ期(P<0.05);低分化患者RCAS1表达阳性率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患者(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CAS1蛋白异常表达,检测其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 (AKR1B10)是一种在口腔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其不良预后相关的氧化还原酶.AKR1B10在正常胃肠道上皮组织中高表达,在其他正常组织中低表达,生理状态下具有解毒作用.有研究发现AKR1B10在乳腺癌、鼻咽癌、肝癌中表达上调,而在结直肠癌、胃癌中表达下调,且与其不良预后相关.口腔癌是全球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HCC)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TEN-mRNA和人HCC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 mRNA在人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HCC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人HCC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8).PTEN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P=0.031, P=0.001, P=0.02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其表达较Ⅲ~Ⅳ期的高;无门脉癌栓的较有门脉癌栓的表达高;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较Ⅲ~Ⅳ级的表达高.结论:HCC的发生中可能存在PTEN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及HCC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PTEN基因低表达,HCC病人病程较晚、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较容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细胞系中保罗样激酶1(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组织67例、配对癌旁肝硬化组织27例及正常肝组织5例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细胞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蛋白在HCC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1%(5167),其中强阳性44.8%(3067),在配对的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而5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无明显表达。高分化HCC肝癌中Plk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HCC 肝癌(P0.01);无包膜侵犯的HCC肝癌组织中Plk1蛋白的表达高于有包膜侵犯的HCC肝癌组织(P0.05);Plk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及门静脉有无癌栓无关。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中均存在Plk1蛋白的过表达。结论 Plk1在HCC肝细胞癌中表达率较高,其阳性表达可能是HCC发生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早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miR-200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肝细胞癌手术组织标本52例,3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qRT-PCR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对照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00c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miR-200c平均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癌旁对照组织中miR-200c平均表达量约为肝细胞癌的2.90倍.miR-200c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恶性程度、肿瘤分化程度以及AFP表达有关,miR-200c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HBsAg、肿瘤大小、是否合并肝硬化等无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肿瘤大(OR=2.44,95%CI:1.22~10.36)、血清AFP高(OR=2.39,95%CI:1.78~5.34)、肿瘤分化程度低(OR =3.08,95%CI:2.29~6.03)是肝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200c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临床进展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肝细胞癌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及诊断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中Survivin和P27kip1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在HCC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收集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85%(34/40)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内无一例呈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肝内转移者为96.7%,显著高于无肝内转移者 (50.0%,P<0.05);在门静脉癌栓浸润者为61.5%,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浸润者 (90.3%,P<0.05).20%(8/40)的肝癌组织内可见到P27kip1阳性表达,80%(32/40)癌旁组织可见不同程度P27kip1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Survivin表达阳性组织中有4例见P27kip1表达阳性 (11.7%),而6例 Survivin表达阴性组织中有4例见P27kip1阳性表达 (66.7%),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肿瘤转移、血管浸润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的降低,导致了细胞周期的失控并促进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urvivin and P27kip1 express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Methods Forty histologically verified HCC specimens and their neighboring noncancerous tissues were obtained.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protein expressions of Survivin and P27kip1.Results Survivin protein expression was positive in 34 of 40 (85%)cases.By comparison,no positiv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was detected in corresponding tissues.The positive rate of Survivin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cases of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intrahepatic metastasis(P<0.05),and the rate of Survivin expression in the cases of portal vein invasion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portal vein invasion(P<0.05).The expression of P27kip1 was positive in 8 of 40 (20%) cases and 80% in noncancerous tissues.The expression of P27kip1 was 11.7% in the cases of Survivin expression,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cases without Survivin expression(66.7%).Conclusions The optional expression of Survivin have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he tumor macastasis and vascular infiltration. Survivin express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HCC,which offer a wide prospectiv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rimitive prognosis of hepatic-carcinoma.  相似文献   

13.
陈静  胡进静  李汛  王海平  张璐 《西部医学》2021,33(12):1777-1782
目的 观察着丝粒蛋白U(CENPU)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HCC数据集,下载CENPU mRNA表达谱及预后资料,比较CENPU mRNA在50例正常肝组织与371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RNA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收集2010~2012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80例HC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CENPU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揭示了CENPU高表达患者的预后不良(P=0.02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CC组织中CENPU蛋白可作为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0.023)。结论 CENPU在HCC中的高表达,其可能参与肝细胞的癌变及进展,可能是HCC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坏死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TP和CD34的表达情况,微血管的计数采用Weidner的计数方法。分析评价T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P与微血管密度(MVD)明显相关,转移高危组(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和有坏死组TP蛋白表达率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无坏死组(P<0.05)。结论:TP是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并与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AKR1B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KR1B10,观察其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AKR1B10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KR1B10,将载体瞬时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利用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未转染的MCF-7细胞、转染pcDNA3.1(+)-AKR1B10的MCF-7细胞和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MCF-7细胞中AKR1B10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KR1B10。RT-PCR结果显示,将未转染的MCF-7细胞中AKR1B10基因表达量设定为1,转染质粒的MCF-7细胞中AKR1B10基因表达量为1.79,转染空质粒的MCF-7细胞表达量为0.98,转染表达载体细胞AKR1B10基因表达量与转染空质粒的细胞和未转染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的MCF-7细胞和转染空质粒的细胞比较,转染表达载体pcDNA3.1(+)-AKR1B10的MCF-7细胞中AKR1B10基因表达量增多。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KR1B10,AKR1B10基因在转染表达载体的MCF-7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提取10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
旁组织,并将其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中SATB1 mRNA的表达,并分析SATB1基因
的表达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是癌旁组织的3.27倍
(P<0.001),有统计学差异。癌组织中SATB1 mRNA表达的高低与肝硬化、AFP、肿瘤大小、癌栓、病理分化、TNM分级、术
后复发转移有关系(P<0.05)。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肿瘤的数目、包膜无关(P>0.05)。SATB1
mRNA显著高表达组、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2.68%,0,0;而三组的一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52.63%,
100%。结论SATB1 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复发转移有关,SATB1有望成为肝癌复发与转移的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CXCR3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数据库和国际肝癌研究所(Liver Cancer Institute,LCI)中乙肝相关肝癌数据库,分析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在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45例乙肝相关HCC患者临床样本中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XCL10CXCR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3.379±2.081 vs. 2.213±2.274,P<0.001;配对样本:3.159±2.267 vs. 2.213±2.274,P=0.018),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625±1.683 vs. 7.287±1.328,P=0.009),TCGA和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CXCL10基因低表达患者(P=0.107,P=0.002)。TCGA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HCC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0.906±1.697 vs. -1.978±1.629,P<0.001;配对样本:-1.329±1.732 vs. -1.978±1.629,P=0.037),而LCI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乙肝相关HCC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989±0.339 vs. 4.074±0.309,P=0.003),但两个数据库中HCC组织CXCR3基因高表达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XCR3基因低表达患者(P=0.004,P=0.014)。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与CXCR3基因在HCC和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4,P<0.001;r=0.776,P<0.001)。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XCL10基因在乙肝相关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79(0.223,1.094)和0.484(0.241,0.8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131(0.106,0.159)(P=0.010,P<0.001), CXCR3基因在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11(0.006,0.019)和0.016(0.011,0.021),也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002(0.001,0.004)(P=0.004,P<0.001), 但CXCL10CXCR3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374)。结论 CXCL10在不同病因HC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CXCR3在乙肝相关HCC组织中呈低表达,HCC组织中CXCL10CXCR3的高表达均利于HCC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血清胸苷激酶1(TK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2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癌组)、3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肝脏良性病变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TK1水平.分析肝癌组患者TK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血清TK1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脏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为(B+C)期肝癌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0+A)期肝癌患者(P<0.05).结论 检测血清TK1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昌隆  陈辉乐  薛战雄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0,32(10):1467-1469,147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NC组)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组)25例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HCC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和P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T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与uPA(r=0.793),CB与uPAR(r=0.766),uPA与uPAR(r=0.89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3)CB、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肝癌分化程度降低,3项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CB、uPA和uPAR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