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的工作质量管理与院内感染的关系问题,做好供应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怎样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 通过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了供应室的工作质量,通过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发生的潜在危险,为临床一线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2.
董雨艳  李风鑫 《吉林医学》2008,29(24):2457-2458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当中一个特殊的科室,因为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重要消毒灭菌场所,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工作稍疏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医院感染和热原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各种检查及治疗所用的器械都必须回到消毒供应室来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控制情况。因此作好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加强供应室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4.
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海丰 《当代医学》2009,15(34):37-37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措施。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法规性文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的三个标准为标准,对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消毒供应室完善的制度以及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结论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确实起到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医院感控办,护理部加大对消毒供应室监督,检查和质控力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消毒灭菌各环节质量检测,强化人员教育和培训,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强化意识。结果使消毒供应室不仅成为发放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了消毒灭菌合格率,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结论严格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关健,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和管理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污染物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论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院内感染是造成患者病死率提高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而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率的重要部门,因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医疗护理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供应室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我院从上二甲以来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的有关规定,建设规范的供应室内部、外部环境,运用先进的消毒设备和技术、严把消毒质量关、交接关、监测关,确保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现结合我院消毒供府窜工作实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牟小秋 《当代医学》2010,16(6):106-107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核心科室,是医院内感控制的起源地。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全院的护理质量和医疗质量,影响患者安危和康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板房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班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14-115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工作情况,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各类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存放和发放。完善各项检测措施,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业务培训。结果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及考评,及时纠正各项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环节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承担着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它与每个科室都有密切的联系,是医院提供无菌医疗用品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内污染及患者的安危,只有全面提高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31-134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介入持续质量管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从我院供应室工作者中选取10名组成持续质量管理小组,参照卫生部2009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按照规范强化消毒供应各项流程,定期开展抽查工作。对比消毒供应室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后无菌物品合格率及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合格率变化情况。结果持续质量管理后无菌物品合格率(96.13%)高于实施前(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日常各项工作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实施后包装、回收及清洗消毒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包装满意率与灭菌合格率明显上升;实施后发放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错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介入持续质量管理可健全完善各工作人员及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及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器械无菌品质,可增强供应室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加强供应室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娟  单利群 《吉林医学》2011,(20):4274-4275
目的:加强供应室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供应室工作环境、操作标准流程中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预防。结果:对供应室空气、操作流程、设备、手卫生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供应室护士的培训及消毒灭菌监测,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要求实施操作,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监测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消毒灭菌效果和质量,为完善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开展“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活动,主要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清洗效果、消毒质量三个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判断标准参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医院卫生标准及各仪器使用标准.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室在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项目中,BD实验监测合格率为100%,工艺监测项目合格率为100%,化学监测项目合格率为100%;在清洗效果监测项目中,清洗机性能监测合格率为96.67%,清洗机清洗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3.33%,手工清洗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6.40%;在消毒质量监测项目中,湿热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为91.30%,化学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为90.20%,器具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87.60%.结论 本院消毒供应室的整体消毒灭菌效果良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规范操作技术,加强对医疗手术卫生设施的资金投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起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执行率及综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实践得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打包前、接触无菌物品、脱手套后等方面的洗手执行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QC)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率,改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房光催化消毒后不同时间与会阴伤口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03~2008年对2间常年监测达普通Ⅱ类空气标准的产房及2914例无菌接生产妇进行会阴伤口感染的观察。以空气消毒后≤3h内完成手术的病例为甲组,消毒后〉3h完成手术的为乙组。对光催化消毒后监测,并对手术时间、光催化消毒后时间和伤口感染时间关系进行比较。结果2914例手术病人中,总感染15例,感染率为0.5%。2914例手术病人中,甲组手术病人2700例,感染7例,感染率0.26%;乙组手术病人214例,感染8例,感染率3.74%。手术时间、光催化消毒后时间≤2h内共完成的790例,无1例感染。消毒后〉2h,手术时间≤2h完成的262例产妇中,感染5例,感染率为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空气消毒的时间长短与手术伤口关系密切,离消毒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43-146
目的 探讨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0 年8 月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处理的1200 件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 年2 月至2019 年6月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质量管理者作为对照组,共600 件物品。2019 年7 月至2020 年8 月600 件外来器械采用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者作为观察组。计录两组清洗合格率(目测法、5 倍放大镜法、ATP 生物荧光检测法)、损坏率、包装合格率、湿包率、发放合格率、手工作业时间、发放错误后纠错时间。结果 观察组采用目测法、5 倍放大镜法、ATP 生物荧光检测法物品清洗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损坏率为0.17%(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包装合格率为95.00%(570/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00%(54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放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工作业时间平均(1.58±0.4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74±1.25)h,发放错误后纠错时间平均(0.82±0.1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9±0.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显著提升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器械损坏率,提高器械包装合格率和发放合格率,同时该方法还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瑞萍  林志智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65-166,F0003
目的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对武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实施两种管理模式后护士的考核合格率及护士报告安全事件率。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集中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的考核总合格率为100.0%,分散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的考核总合格率为90.0%,集中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的考核总合格率明显的高于分散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中管理模式下护士报告安全事件率为13.3%,分散管理模式下护士报告安全事件率为40.0%,集中管理模式下护士报告安全事件率明显的低于分散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管理过程中实施集中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曾庆芸 《中原医刊》2014,(22):102-104
目的 观察手术室感染源强化消毒管理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分析体会其临床意义.方法 山东省胸科医院手术室自2012年1月开始进行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将采取措施之前的2011年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护理质量.结果 2012年的感染率与2011年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与手术医师满意度明显改善,差错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源进行强化消毒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伤口的感染率,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应该广泛号召各大医院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60-162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器械清洁消毒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6 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室器械1150 件,并依据管理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研究组为2018 年3 月~2019 年6 月,每组575 件器械。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管理方案,研究组则采用PDCA 循环管理,以此观察两组的器械清洁消毒合格率、管理质量及器械感染率。结果 研究组器械清洁消毒合格率(90.8%)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研究组器械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器械感染率(1.9%)低于对照组的14.4%(P<0.05)。结论 于消毒供应室中采用PDCA 循环管理可显著提升器械清洁消毒合格率,提升供应室器械管理质量,避免器械感染,值得在各大医院中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方玉萍 《吉林医学》2011,(19):4055-405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地防护对策。结果:提高了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实施。结论:加强对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其自身防护意识,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才能减少危害,促进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