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临床表现及CT表现均符合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例共19例,重点分析其CT特点,结合临床,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性轴索损伤(DAI)的CT征象特点。旨在提高对DAI的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治。材料与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DAI的头颅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DAI的主要CT表现是:(1)脑肿胀24例;(2)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交界区,基底节和胼胝体斑点状、小片状出血灶8例;(3)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4)合并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4例。结论 CT检查是诊断DAI的产选和必  相似文献   

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MRI、临床表现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增加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表现的认识,帮助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总结回顾分析3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MRI资料,全部为外伤后即刻昏迷。首次2l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短期复查均有MRI资料。结果 急性期CT、MRI均有下列表现:多发脑白质水肿11例;脑质内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小出血灶,直径小于2cm26例;脑室出血2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弥漫性脑肿胀28例。首诊CT有明确征象5例,MRI 10例。结论 CT、MRI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表现有特点,结合临床可正确诊断。检出率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外伤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本文通过近年遇到的21例DAI的临床、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原发闭合性重型脑损伤的一种类型,其病情重,死亡率极高。CT能发现DAI的早期征象。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5例DAI的临床与CT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闭合性脑外伤,病情重,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过去DAI只能在尸检时才能作出病理诊断,近年来由于CT和MRI的广泛使用.使DAI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本文分析报告21例DAI的CT表现.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10.
韩策 《中外医疗》2009,28(36):162-162
目的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的回顾学习。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4h内行CT扫描,常规条件扫描,感兴趣区加做5mm薄层扫描。结果共检出26个病灶,表现为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均伴有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小血肿。病灶越趋近于中线结构附近,病情越重。结论CT能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 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 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46-347
目的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及处理,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52例DA1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2例DAI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23.1%,其中23例高颅压型DAI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为39.1%,颅内压高的DAI患者预后差。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提高疗效,需重视DAI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低场强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低场强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O例临床诊断DAI患者的低场强MRI表现,对比分析MRI多序列成像对DAI病灶显示敏感序列及信号特征、分布特点。结果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及T2加权像(T3WI)对DAI影像诊断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率高于T1加权像(T1WI),容易发现病灶且表现为高密度和/或高信号。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低场强MRI能对DAI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治疗和其脑磁共振弥散张量的回复作用。方法对30例采用醒脑静治疗的DAI患者(治疗组)和28例常规治疗的DAI患者(对照组),在治疗初始、治疗后第10、30、60天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检查,同步记录并比较治疗初始、治疗后第10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第30、60天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比较两组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结果治疗后第30天,治疗组较对照组GOS评分和FA值均升高。治疗后第60天,治疗组FA值仍较对照组升高,而GOS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醒脑静能提高DAI患者的GOS评分,促进其脑磁共振弥散张量的回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临床诊断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CT无异常改变或轻微改变的病例早期行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检查均在72h内完成。结果 MRI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91例,阳性率77.1%。阳性表现的结果中FLAIR表现阳性率占91.2%,T2表现阳性率占69.2%。结论早期头颅MRI能够为DAI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能为DAI伤情和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ia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本文对DAI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成像在诊断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优化MRI检查DAI患者的常规序列.方法 29例临床诊断为DAI的患者均在伤后12~72 h内行MRI检查,采用常规自旋回波T1加权像(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T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像(FLAIR-T2WI)、T2*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T2*-FFE)和弥散加权成像(DWI)(b=1 000)进行轴位扫描,分析、比较其在DAI的MRI表现,探讨各序列在诊断DAI的优缺点.结果在病灶检出率方面,TSE-T2WI明显高于SE-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IR-T2WI、T2*-FFE 和DWI(b=1 000)明显高于TSE-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三者(FLAIR-T2WI、T2*-FFE 、DWI)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T1WI、TSE-T2WI、FLAIR-T2WI、T2*-FFE 和DWI(b=1 000)各序列在显示DAI病灶方面各有优缺点,应结合起来作为MRI检查DAI患者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8.
董耀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394-395
目的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38例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9例,保守综合治疗29例,总病死率为34.2%(13/38)。结论弥散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应早期诊断和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以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CT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 分析 6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本病的临床表现 :①头部受加速旋转性外伤 ;②伤后立即昏迷 ;③生命体征紊乱 ;④无明确神经定位体征。CT表现 :①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和 /或大脑中轴多发小出血灶 ;②弥漫性脑肿胀 ;③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消失 ;④中线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0 5cm) ;⑤合并其它颅脑损伤。结论 临床和CT表现二者结合 ,可对本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刘继东  陈杰  肖祥东 《吉林医学》2012,33(16):3377-3378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4例弥漫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2例,重残12例,死亡34例,植物生存状态6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