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和对照组(厄贝沙坦)各36例.其中观察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量每日2.5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5 mg/d,厄贝沙坦(江苏瑞恒药业有限公司)初始量为每日150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300 mg/d,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予厄贝沙坦初始量为每日150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300 mg/d,每日1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及心电图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达9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SBP、DBP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FBG、HOMA-IR指数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BP、DBP、HOMA-IR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记录2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DBP、SBP)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SBP、DBP均较之前下降,但研究组血压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血压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莫秋萍 《当代医学》2011,17(23):143-144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组和厄贝沙坦组。联合用药组采用氨氯地平,每次5mg,1次/d,口服,厄贝沙坦片,每次75mg,1次/d,口服;氨氯地平组:单纯用氨氯地平(5mg/片)每次5mg,1次/d,口服;厄贝沙坦组:单纯用厄贝沙坦片(75mg/粒)每次75mg,1次/d,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理想,总有效率为82.6%,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63.6%,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达77.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组降压效果比单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效果均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高血压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高血压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15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另加用氨氯地平5 mg口服,每日1次。均治疗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25%vs72.50%,P<0.05);2组SBP、DBP、24 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75%vs 17.50%,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效果确切,可协同改善患者的高血压及肾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忻州市中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以后SBP、DBP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77%(60/62)高于对照组的82.26%(51/6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3/62)高于对照组的3.23%(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在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改善患者高血压症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田刚  辛建文 《吉林医学》2009,30(20):2385-238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青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入选104例青年肥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150mg/d联合氨氯地平5mg/d(联合组,n=104例)治疗24周;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体重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00),测定对照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血压、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联合组的血压、血清瘦素水平和HOMA-IR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24周后,联合组的血压、血清瘦素水平和HOMA-IR明显下降(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控制青年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能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汪琼  朱安平 《吉林医学》2013,34(21):4287
目的:探讨研究厄贝沙坦结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寻求合适地治疗方法。方法:将6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4例,Ⅰ组患者行厄贝沙坦治疗,Ⅱ组行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都有明显下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蓉 《中国医疗前沿》2013,(2):18+79-18,7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住院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2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研究组58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12.5mg,1次/d。连续用药8周并监测治疗前后血压。结果在服药8周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与对照组患者疗效率(81.67%)比较,研究组患者疗效(93.3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安全性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采用安博诺(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采用兰迪(氨氯地平2.5 mg)联合氢氯噻嗪12.5 mg,每次各1片,每日1次口服,疗程共8周。结果治疗第2周后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也较少且轻微。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6.67%。结论厄贝沙坦降压效果优于氨氯地平,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佳,在防止靶器官损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 mg口服治疗,每日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厄贝沙坦75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周期4周,比较两组的SBP、DB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未见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血压降低水平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单独用药疗效好,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20mg,每日1次,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1片,每日1次,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84.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和DB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张凡  魏萌  郭东阳  王英 《西部医学》2012,24(11):2086-2088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2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76例在厄贝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血压(SBP和DBP)、空腹血糖水平(FB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B2微球蛋白(B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除BUN、SCr、TG和TC外,SBP、DBP、FBG、UAER和G2-M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除BUN和SCr外,SBP、DBP、FBG、UAER、B2-MG、TG和T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治疗组降低UAER、β2-MG、TG和TC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脂、UAER和β2-MG,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连用4周;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2.5 mg,每日1次,连用4周.每周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各1次,观察期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尿酸(U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SBP、DBP治疗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U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胡悒萍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59-1260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合用缬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对脉压(PP)的影响。方法将华师社区门诊单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56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8)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d),对照组(n=28)加用缬沙坦(80mg/d),疗程4周。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OBP)、脉压的变化。结果①两组SBP均明显下降(P〈0.01),2周后对照组SBP下降幅度略高于治疗组(P〈0.05),但4周后两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②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PP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SMN—SR在有效降低SBP的同时降低DBP不明显,使PP减小,有利于老年ISH患者的降压治疗。对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老年ISH患者加用硝酸酯类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观察组的SBP和PP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组较治疗前或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血脂升高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的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150mg,1次/天,伊贝沙坦50mg,1次/天。治疗4周、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结果治疗4周后,两者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者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前后,伊贝沙坦组的FFA显著降低(P0.05),未发现氨氯地平组的FFA有所降低(P0.05)。结论与氨氯地平相比较,伊贝沙坦短期的治疗有更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的游离脂肪酸,是一种较理想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确切,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晓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22-3324
目的评价小剂量厄贝沙坦与贝尼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尼地平,2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和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SB P)、舒张压(D BP)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 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 W D)、室间隔厚度(IV 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 M I)。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平均SB P、D B 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LV W D和LV M I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厄贝沙坦与贝尼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能明显改善血压和逆转心室肥厚,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