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征  方芳  吴建华  方云祥  邹节明 《四川医学》2009,30(10):1525-1528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中、小剂量组(MCAO+脑脉泰2.24、1.12、0.56g/kg)和尼莫地平组(MCAO+尼莫地平10mg/kg)。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增加MPO活性和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表达,应用不同剂量的脑脉泰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同时,凋亡细胞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脉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抑制MPO活性和降低NF-κB、TNF-α、ICAM-1、IL-1β的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表达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个剂量的罗格列酮组[2 mg/(kg·d)和4 mg/(kg·d)],测定各组脑梗死体积和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空间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且不同剂量组间脑梗死体积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且2个不同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降低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表达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姜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假手术组,6-姜酚小剂量组(2mg/kg),6-姜酚大剂量组(4mg/kg)。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于缺血前30min和再灌注前30min舌下静脉给药。测定大鼠神经系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NO含量和MPO活性,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6-姜酚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脑组织NO和MPO含量减少,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的含量下降。结论6-姜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onga等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SC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LipPC组),在缺血/再灌注前按6 mg/(kg·d)给阿托伐他汀14 d.各组又按再灌注后6 h和24 h分成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各组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稀醇化酶(NSE)含量、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LipPC组各时间点梗死体积比ISC组显著缩小(P<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血清NSE、脑组织TNF-α和IL-1β生成减少(P<0.05或P<0.01).结论 缺血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级联反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雷公藤红素对照组(S+C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公藤红素后处理组(I/R+C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S组在假手术后经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0.3 ml/kg,S+C组在假手术后经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3 mg/kg,I/R组在再灌注5 min经腹腔注射DMSO 0.3 ml/kg,I/R+C组在再灌注5 min经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3 mg/kg。在再灌注前5 min和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再灌注后24 h进行氯化三苯四唑氮(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病理改变,ELISA方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κB,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S+C组分别比较,I/R组和I/R+C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TNF-α及IL-1β含量、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缺血侧海马CA1区有明显病理损伤。与I/R组比较,I/R+C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TNF-α及IL-1β含量、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缺血侧海马CA1区病理损伤较轻。S组与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及IL-1β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 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N低中高剂量组(8、16、32 mg/kg)和尼莫地平组(12 mg/kg),每组10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并测定各组缺血区脑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同时测定各组缺血区脑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和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FN各剂量组炎症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且NF-κB和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均得到显著抑制。结论: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phK1/S1P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原儿茶酸对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n=12):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原儿茶酸处理组(PC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腹腔注射PCA,25mg/kg、1次/d、连续7d。PCA组于预处理结束后24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PT-PCR法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半暗带NF-κB-p65及Notch1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PCA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缺血区半暗带NF-κB-p65及Notch1表达下调(P<0.05)。结论 PC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NF-κB-p65及Notch1的表达、减轻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槲皮黄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榭皮黄酮治疗组(2、4、8 mg/kg).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ELISA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RAF6/IKKβ/NF-κB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中、高剂量槲皮黄酮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脑梗死面积,降低脑脊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抑制TRAF6、p-IKKβ的表达及NF-κB的激活转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槲皮黄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IKKβ/NF-κB信号通路有关,进一步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 Ⅱ RA)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ATⅡRA的脑保护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采用狭窄肾动脉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缬沙坦大剂量组(GB)、缬沙坦小剂量组(GM)和缺血再灌注组(HIR),分别采用缬沙坦12 mg/kg、缬沙坦6 mg/kg和生理盐水进行灌胃治疗;正常血压组冉分为假手术组(N)和缺血再灌注组(IR),分别行假手术和缺皿再灌注处理.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 h,再灌注22 h.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NF-κBp65和MMP-9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灰度值.结果:脑缺血冉灌注后NF-κBp65和MMP-9表达的情况为:GB组、GM组与HIR组比较,NF-κBp65、MMP-9灰度值明显减小(P<0.01,P<0.05,P<0.01),与IR组比较灰度值减小(P<0.05).结论:高血压通过增加NF-κBp65和MMP-9的表达,加重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AT Ⅱ RA均能明显抑制脑组织NF-κBp65和MMP-9的表达,提示此抗高血压药均对脑缺血冉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缬沙坦的上述作用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急性脑缺血小鼠的抗炎作用及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造模后阳性组(尼莫地平30μg/kg)、丹酚酸B低剂量组(丹酚酸B 11.25 mg/kg)、丹酚酸B高剂量组(丹酚酸B 22.5 mg/kg)分别尾静脉注射给药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6 h,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缺血侧脑皮层TLR4、NF-κBp65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皮层TLR4、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P0.01,P0.05);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小鼠缺血侧脑皮层TLR4 mRNA、NF-κBp65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丹酚酸B高剂量组小鼠缺血侧脑皮层TLR4、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TLR4和NF-κB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IL-lβ和TNF-α的含量,进而发挥抗脑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