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带状疱疹的作用。方法通过对7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疱疹皮肤护理。结果19例在发带状疱疹病人痊愈出院,仅2例伴有轻微神经痛;53例疱疹痊愈后神经痛的患者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早期、正确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后遗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侵犯单侧周围神经,表现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或丘疱疹,呈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将2000年9月~2001年2月我科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56例,总结临床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带状疱疹是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病变处皮肤表现为成簇积聚的疱疹,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一定的亲神经性,发作后可侵害神经,并导致严重的炎症性坏死,因此急性期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神经疼痛[1],若不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后遗神经痛,致使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抗病毒、镇痛以及营养神经等药  相似文献   

4.
水痘的护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具有季节性流行趋势。水痘主要发生在儿童,其临床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一般水痘结痂即愈,少留疤痕,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常伴有肺炎及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同时侵犯皮肤和神经的病毒性疾病。以皮肤出现集簇样疱疹为主要临床特点,常伴有疼痛,部分患者合并面神经麻痹、神经痛等后遗症。近年来许多医者试用一些新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兹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认识比较深刻,中医古籍著述颇多。《医宗金鉴》认识到“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  相似文献   

6.
李洁新 《首都医药》2006,13(16):48-48
带状疱疹是临床一种常见病,本文总结26例临床病历,采用病变部位刺络拔罐,并按风热、湿热、气滞血瘀等不同类型,选取相应腧穴针刺的方法治疗该病,表里同治,标本兼顾,治疗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总体疗效显著。带状疱疹是以局部皮肤出现疱疹,伴有剧烈的神经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科常见病。针灸科临床通常以局部刺络拔罐治疗为主。笔者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而致的皮肤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此病毒具有嗜皮肤和神经的特性。带状疱疹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疱疹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国内常用治疗方法为消炎、镇痛、抗病毒,保护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沿四周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急性炎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生蛇。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该病毒为嗜神经性病毒,主要侵犯感觉神经末梢,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伴有明显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严重者可出现病毒性脑炎,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甚至死亡。目前,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临床上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策略,现总结35例头部带状疱疹病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疱疹宁乳膏皮肤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疱疹宁乳膏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健康大白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用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疱疹宁乳膏对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急性吸收毒性,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疱疹宁乳膏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3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4):2999-3000
目的 探讨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2009年收治的30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均为额部、眼睑皮肤红肿,疼痛伴有疱疹就诊.其中8例患者发热,体温38℃~39C,单侧额部、上睑或下睑、鼻根部皮肤有簇状水痘或脓疱.水痘或脓疱可破溃或吸收,晚期结痂留下凹陷性疤痕.25例有结膜充血,程度轻重不一,9例角膜知觉减退,8例角膜周边部出现点状混浊,F1(+),12例有虹膜睫状体炎的表现,Tyn(++~+++),Kp(+~++),可伴有眼压升高,虹膜睫状体炎一般在眼睑皮肤疱疹后10天以上出现.经治疗后30例病人均治愈.结论 常规抗病毒治疗加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利多卡因+病毒唑+庆大霉素注射液浸泡纱布湿敷患处不仅可缓解疼痛,而且促进疱疹吸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是以节段性神经痛和皮肤疱疹为两大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我们自2006 年以来用马石散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17 例,均获得痊愈.现将其中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丁莜林  晁明霞 《江西医药》2004,39(2):122-123
小儿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临床特征是皮肤及粘膜分批发展迅速的皮疹,历经丘疹、疱疹、结痂等阶段,伴有程度不同的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全身症状。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了小儿水痘86例,随机分为阿昔洛韦治疗组44例,病毒唑对照组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耳带状疱疹又称为Hunt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其典型症状表现为耳痛或头痛、疱疹及周围性面瘫。本病主要用抗病毒药物及激素治疗,国内文献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黄注射液治疗疱疹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57例疱疹性皮肤病患者(其中带状疱疹59例,单纯疱疹98例),分成治疗组117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大黄注射液每次2 mL,im,qd或bid,皮损局部另用大黄注射液湿敷;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每次0.1 g,po,qid,皮损局部用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或3%阿昔洛韦软膏外涂.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未愈者再重复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有效率分别为82.1%和98.7%,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10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在疼痛症状的缓解及皮损结痂恢复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生的、疱疹密集成群且沿神经带状单侧分布,患者发病疼痛明显,但是愈后基本不会复发。针灸可使患者气血畅通,舒筋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对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或“蛇串疮”等。临床以皮肤出现集簇疱疹呈带状,伴有神经痛为主要特点。近年来中医临床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获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土鳖虫:李其生等…用土鳖虫胶囊治疗带状疱疹32例。方法:将土鳖虫用40%左右乙醇浸提两次,浓缩稠膏,加适量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后装成胶囊即可供病人服用。病人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4粒,3天为1疗程,未愈者再服1个疗程,为治愈原则。结果1个疗程治愈27例,2个疗程3例,3个疗程2例。总治愈率为100%,治愈后观察28天,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HZ)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节段性神经痛和皮肤疱疹为两大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但以春季最为常见。民间把这种病称为“串腰龙”,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误诊1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宏伟  崔玲 《河北医药》2007,29(6):647-647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群集性疱疹性皮肤病,常伴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9.
陈敬河  黄朝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67-2268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肋间、腰和三叉神经分布区,部分患者伴有剧烈疼痛,直至难以忍受,不能人眠。我科于2003年4月-2004年4月应用鱼金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24例,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herp zoster)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再激活后发生的皮肤感染,临床特征为沿一侧体表神经的皮肤出现呈带状的成簇水疱,常伴有局部神经疼痛。皮疹部位常见于胸部,约占50%,其次为腰部、面部等。带状疱疹皮疹多为一侧,很少超过躯体中线,罕有多神经或双侧受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