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非  孙圣刚  童萼塘  骆芳 《中国康复》2007,22(5):298-299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能否诱发黑质细胞凋亡以及Bax蛋白表达与黑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及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60HDA的方法建立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组(PD)组36只,采用TUNEL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术后l、7、14及21d时2组大鼠脑黑质细胞凋亡的数量及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黑质细胞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TUNEI.法发现,与对照组比较,PD组存在明显的黑质细胞凋亡(P%0.05),且在1—21d时细胞凋亡数逐渐增高;电镜观察显示,PD组黑质细胞存在典型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在ld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6-羟基多巴胺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Bax蛋白是黑质细胞凋亡的关键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bax和Th蛋白表达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及PD组(PD模型3d、7d、14d、21d、28d组)。PD组均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入6-羟基多巴胺,均在处死前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4周每分钟大于7次者为成功的PD模型。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Th蛋白的阳性细胞数。结果:PD组纹状体和黑质神经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且bax蛋白表达在PD组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细胞中3d组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h蛋白表达在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细胞中对照组为最高,在PD组很快下降。结论:6-羟基多巴胺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bax作为前凋亡蛋白在启动和诱导黑质细胞凋亡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黑质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指标。方法将6-羟基多巴胺(6-OHDA)通过立体定位仪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制备PD模型,5周后检测行为学指标;酪氨酸羟化酶(TH)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右侧黑质神经元形态,Hoechst 33258染色了解其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黑质内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成功筛选的15只PD模型大鼠在露台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同侧相比,其寻台速度下降,时间延长(P<0-05);在平衡杆实验中,其潜伏期和过杆时间增加(P<0-05);模型组右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该区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且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6-OHDA诱导黑质内多巴胺(DA)神经元凋亡与其胞内caspase-3表达增高相关,模型大鼠在露台Morris水迷宫和平衡杆实验中行为学改变与TH免疫组化染色及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分组:Wistar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6只。实验干预:采用6-羟基多巴胺(溶于0.2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中)注射于脑右侧黑质,10d后以腹腔注射阿朴吗啡0.5mg/kg诱发大鼠向一侧旋转,记录开始旋转至30min内的旋转圈数,以平均每分钟旋转圈数超过7次者为合格的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6只大鼠只注射含0.2g/L抗坏血酸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条件与造模组手术相同。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只进行大鼠固定,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旋转诱发实验完成后,动物每天自由饮水与进食,共45d。实验评估: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活性氧、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1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活性氧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51.13±73.42),(135.62±53.46),(161.15±61.16)U/mg,P<0.01]。②谷胱甘肽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26±0.75),(7.03±1.39),(7.03±1.42)mg/g,P<0.05]。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3.05±0.38),(3.96±0.39),(3.77±0.38)NU/g,P<0.01]。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37.74±4.65),(190.77±8.47),(199.73±8.23)NU/mg,P<0.01]。⑤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0.90±2.17),(4.18±2.88),(4.52±2.45)μmol/g,P<0.01]。结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氧化反应被激活,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涉及多种基因的复杂变化,其中凋亡促进基因Fas与之关系密切。基因干预可通过降低凋亡基因的表达而对细胞凋亡起到干预作用。本实验用6-羟基多巴胺作用于NGF诱导后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用RNAi方法对Fas基因表达进行抑制,从而观察该方法以帕金森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褪黑激素影响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前脑纹状体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荣科  徐金  周志强  刘益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95-97,I0002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5在江苏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选取爬杆实验正常(O分)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褪黑激素l,5,10mg/kg组5组,每组18只。②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大鼠连续7d腹腔注射MPTP(30mg/kg)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于每日20时进行治疗,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褪黑激素1,5,10mg/kg组腹腔注射褪黑激素1,5,10mg/kg。③于用药7,14,21d采用爬杆法(0-2分,评分越高运动能力越差)和迷宫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和智力改变;3个时间点测试后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取脑,应用SP法Bax/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检测前脑纹状体凋亡细胞。 结果:9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爬杆实验得分:造模各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14,21d时褪黑激素1,5,10mg/kg组低于生理盐水组LP〈0.05,0.01)。②迷宫试验错误次数:褪黑激素1,5,10mg/kg组在治疗7,14d时多于空白对照组,但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至治疗21d时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1.9&;#177;0.6),(1.9&;#177;0.6),(1.8&;#177;0.5),(1.6&;#177;0.4)次,P〉0.05],生理盐水组仍高于空白对照组[(3.1+0.6)次]。③Bax蛋白表达于生理盐水组最高,褪黑激素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低;Bcl-2蛋白于褪黑激素组呈高表达,空白对照组次之,生理盐水组表达最低;Tunel阳性细胞以生理盐水组最高,褪黑激素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低。 结论:褪黑激素能激活Bax/Bcl-2系统,调节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7.
应用6-羟基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多巴胺神经元(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NDN)制作的大鼠模型,在目前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应用最广,但由于黑质致密部体积狭小,技术难度大,故模型制备成功率一般仅为30%-40%左右。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设计:完全随机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包括SD大鼠,6-OHDA,阿朴吗啡,兔抗TH血清,ABC试剂盒,SR-6N大鼠脑立体定向仪,JEM-100CX电镜。干预:取SD大鼠90只,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电镜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改变。结果: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旋转圈数30min&;gt;210r,被视为成功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应用本方法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同自然患者仍有较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5在江苏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选取爬杆实验正常(0分)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褪黑激素1,5,10mg/kg组5组,每组18只。②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大鼠连续7d腹腔注射MPTP(30mg/kg)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于每日20时进行治疗,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褪黑激素1,5,10mg/kg组腹腔注射褪黑激素1,5,10mg/kg。③于用药7,14,21d采用爬杆法(0~2分,评分越高运动能力越差)和迷宫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和智力改变;3个时间点测试后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取脑,应用SP法Bax/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检测前脑纹状体凋亡细胞。结果:9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爬杆实验得分:造模各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14,21d时褪黑激素1,5,10mg/kg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②迷宫试验错误次数:褪黑激素1,5,10mg/kg组在治疗7,14d时多于空白对照组,但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至治疗21d时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1.9±0.6),(1.9±0.6),(1.8±0.5),(1.6±0.4)次,P>0.05],生理盐水组仍高于空白对照组[(3.1±0.6)次]。③Bax蛋白表达于生理盐水组最高,褪黑激素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低;Bcl-2蛋白于褪黑激素组呈高表达,空白对照组次之,生理盐水组表达最低;Tunel阳性细胞以生理盐水组最高,褪黑激素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低。结论:褪黑激素能激活Bax/Bcl-2系统,调节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背景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多巴胺神经元(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NDN)制作的大鼠模型,在目前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应用最广,但由于黑质致密部体积狭小,技术难度大,故模型制备成功率一般仅为30%~40%左右.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设计完全随机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包括SD大鼠,6-OHDA,阿朴吗啡,兔抗TH血清,ABC试剂盒,SR-6N大鼠脑立体定向仪,JEM-100CX电镜.干预取SD大鼠90只,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电镜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改变.结果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旋转圈数30 min>210 r,被视为成功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应用本方法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同自然患者仍有较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在疼痛发生中的性别差异,从行为学角度对比雌、雄大鼠疼痛发生的时间窗口及疼痛时程差异。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雌雄各6只)。采用脑立体定位仪注射4μl 6-OHDA至成年SD大鼠黑质区(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建立PD模型。检测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结果:6-OHDA可成功复制PD并引起疼痛。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的整体性别差异(机械痛敏:F=1.103,P=0.368>0.05;热痛敏:F=0.939,P=0.510>0.05)。手术组机械痛敏:雌鼠术后24 h出现显著性差异,疼痛持续至56 d;雄鼠术后7 d出现显著性差异,28 d后恢复。手术组热痛敏:雌、雄大鼠发生疼痛的时间窗口与机械痛敏的时间一致。雌鼠比雄鼠疼痛时间更长(雌鼠痛持续56 d;雄鼠痛持续42 d)。结论:(1)6-OHDA致PD模型的雌雄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出现显著的整体性别差异。(2)雌性动物在PD中表现出更敏感、更强的痛样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cl-2、Bax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孕12.5 d Sprague-Dawley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建立子代孤独症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利用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出生后1 d、7 d、14d、28 d和56 d两组大鼠脑部Bcl-2、Bax表达。结果尼氏染色:出生后1 d、7 d模型组神经元数量较少,出生14 d后剧增,出生后28 d、56 d仍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出生后1~14 d两组Bcl-2、Bax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出生28后表达趋于稳定(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日龄大鼠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Bax于出生后1 d、7 d表达显著升高(P<0.001),出生后14 d表达显著降低(P<0.001),出生28 d后水平相似(P>0.05)。对照组Bcl-2/Bax值出生后1 d最大,随年龄逐渐减小,出生14后趋近于1。模型组Bcl-2/Bax值出生后7 d最低,14 d最高,28 d后趋于稳定。结论孤独症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抗凋亡能力下降,尤其在出生后早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58例,正常膀胱粘膜15例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bax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高表达,bcl-2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性而bax的表达与两者均无相关性。结论Bcl-2基因蛋白表达增强及bax基因蛋白表达下降在膀胱癌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苦参碱(Matrine)对食管癌(esophagus carcinoma)细胞系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食管癌细胞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其对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对凋亡相关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变化进行定性检测。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后的食管癌细胞,其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凋亡指数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苦参碱作用组Bax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相应脊髓节段Bcl-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再分为六个小组,每组5只。实验组于伤后3天,1周,2周,4周,6周和8周6个时间点取材。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及脊髓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3天即可见脊髓内TUNEL阳性细胞,2周表达到达高峰,此后表达量逐渐下降;大鼠坐骨神经切断3天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出现表达,2周时达高峰,8周时仍有表达。Bcl-2/Bax值2周时最低,以后逐渐增大,Bcl-2/Bax值越小凋亡的细胞越多。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相应脊髓节段内存在神经细胞的凋亡,Bcl-2和Bax比值的变化是神经凋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舒郁宁心中药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和盐酸氟西汀组。复制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药物干预21 d。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盐酸氟西汀组大鼠海马区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舒郁宁心汤可能通过调控海马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对抗海马神经元凋亡,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脑出血模型出血侧海马组织中SOD活力、MDA含量和Bax、Bcl-2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模型鼠分为模型组、NS组和bFGF组各54只,模型组不作任何干预,bFGF组肌肉注射bFGF(8ug/kg,1次/天),NS组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干预第1、3、7天取出血侧海马组织,检测SOD活力、MDA含量及Bax mRNA、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模型组比较,bFGF组出血侧海马组织第7天SOD活力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第3、7天Bax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bFGF可通过促进氧自由基清除、降低Bax/Bcl-2基因的表达比值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脑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戊四氮点燃小鼠癫癎发作及脑神经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各10只,给药组予塞来昔布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给药组以戊四氮点燃法制备小鼠癫癎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观察塞来昔布对小鼠癫癎发作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塞来昔布对小鼠脑神经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给药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及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塞来昔布能下调戊四氮点燃小鼠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Bcl-2/Bax比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姜黄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姜黄素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Bcl-2、Bax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姜黄素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表现为时间、剂量依赖性,24、48小时IC50值分别为12.15μmol/L、4.9μmol/L;凋亡率由10.6%增加到36.9%(p〈0.05),细胞发生G2/M期阻滞;RPMI8226细胞细胞强表达Survivin、Bcl-2,弱表达Bax。RPMI8226细胞经10μmol/L姜黄素处理24小时后,survivin、Bcl-2 mRNA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结论:姜黄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并诱导凋亡。姜黄素的抗瘤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bax在转录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喉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Hep-2细胞暴露于含姜黄素(3-25μM)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h及48h,用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MTT显示,姜黄素使Hep-2细胞增殖明显降低,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姜黄素使Bcl-2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使Bax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基因表达水平及上调Bax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