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与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婚前医学检查与孕前优生检测等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已成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南宁市计划怀孕的育龄夫妇健康状况和主要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孕前干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 对2012-2015年南宁市各城区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的79440例农村育龄夫妇和城镇育龄夫妇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这两类人群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和风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 参检育龄夫妇年龄主要为19~45岁;对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没有抵抗力、血常规异常、白带常规检查异常、乙肝及肝功能异常比例位居前五位。结论 南宁市六城区通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了从"产前预防"向"孕前预防"的关口前移,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改善孕妇生殖保健水平,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参加孕前健康检查育龄夫妇的年龄、年龄差及孕前心理压力,以了解不同年龄和年龄差育龄夫妇孕前心理压力状况及年龄、年龄差与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3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且身体健康的5 668 718名育龄夫妇的档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丈夫的年龄多集中在25~34岁,妻子年龄集中在20~29岁,平均年龄差值为2.02岁。育龄夫妇年龄越大,感到孕前心理压力大的比例越高。当丈夫与妻子年龄相差0~5岁时,夫妻双方孕前的心理压力较小。随着育龄夫妇年龄差增大,夫妻双方的孕前心理压力随之增加。结论:育龄夫妇年龄差较低,婚配年龄以"夫比妻大"为主;育龄夫妇年龄差在0~5岁时孕前心理压力最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了几个发达国家的孕前保健实践和发展状况。国外的孕前保健实践已取得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模式:在内容上,初步形成了由检查、咨询和医学干预等组成的基本框架;在方法上,已初步形成相应筛查和评估工具;在流程上,大概可以分为孕前检查、危险因素筛查和咨询阶段、孕前妊娠准备阶段和孕早期最佳保健阶段;在实施形式上,一些国家还开设了孕前保健门诊,并与转诊服务与遗传咨询服务及其他专科门诊服务相结合。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孕前-围孕保健和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上述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新模式,为育龄青年男女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的围孕期保健服务。方法:在婚前保健门诊增加孕前准备门诊服务项目,内容包括孕前五准备:健康准备、营养准备、心理准备、环境准备和知识准备。结果:2005年8月~12月,参加孕前准备的人数是196对,2006年是532对,而同期的婚检人数分别是86对和149对。结论:孕前准备门诊满足了育龄青年渴望生育健康聪明孩子的要求,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体检,祢补了婚检保健的空缺,是进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4月,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在18个省(市、区)的100个县(市、区)共同组织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2010年5月酒泉市肃州区开始组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迄今为止严格执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工作要求,围绕农村待孕夫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3年的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本文对酒泉市肃州区开展农村育龄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现状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养育缝康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2011年,卫生部制定了《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指导全国围孕产期保健工作。上海市政府为进一步促进优生优育,鼓励和要求各妇产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开展“孕前门诊”,并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2013年政府实事项目,鼓励育龄夫妇在孕前进行健康检查,内容包括血糖和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云南省4个项目县育龄夫妇接受一级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为重点,从服务的提供和利用进行分析,为提高孕前保健服务依从性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研究方法,根据各县填报的《出生缺陷预防开展工作情况调查》了解育龄群众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的情况,现场分别对4个县的335名公众及363名目标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访谈9组育龄群众共计84人。结果:问卷调查显示目标人群中有超过95%者近期接受了孕前保健服务并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健康教育参与率为83.44%,叶酸增补率为58.27%,孕前检查率为71.39%;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提供者对孕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结果能否进行合理、准确的解释和随后处理,以及如何适时指导育龄夫妇转诊等均成为与依从性密切相关因素,说明即使是免费服务,个人的知识、态度和社会因素都可能成为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的角度,探讨依从性主要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促进育龄群众对孕前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2个项目县计划生育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对孕前保健服务能力以及服务的供需情况,对影响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09年4月对云南省祥云县和元谋县计划生育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及服务对象进行小组和个人访谈。结果:农村育龄夫妇有较高的孕前风险因素暴露,还处于被动接受服务阶段,基层服务提供者知识和技能虽然得到了提升,但还需加强服务的规范性。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计划妊娠夫妇逐步主动寻求孕前保健服务;继续针对县、乡两级服务提供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有重点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提供安全、规范和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个性化孕前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州市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的育龄妇女对该项服务的满意度及提供检查服务人员对开展该项检查的认同感。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法(LQAS),选择2013年9~12月,于广州市25家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定点服务机构中,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250名育龄妇女,25名医护人员及这些机构所在街、镇的25名计划生育管理人员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自行定制的服务满意度7项评价指标,包括方便性、全面性、解释交流、服务态度、服务技术、服务效率及总体满意情况,通过快速评价法(RAP),分析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的育龄妇女对该项服务的满意度及提供检查的服务人员对开展该项检查的认同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满意度与7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述25家机构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50名被调查育龄妇女获取免费孕前检查信息的最早知晓途径前3位依次为"居委会工作者"42.8%(107/250),"宣传栏、折页"21.2%(53/250)及"朋友、家人"12.8%(32/250);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总体平均满意率为69.4%,满意率前3位指标依次为方便性82.0%(205/250),服务技术76.0%(190/250),解释交流74.0%(185/250);总体平均满意率主要与方便性、服务技术和解释交流3项指标呈正相关(r=0.625,0.335,0.248;P〈0.01)。250名提供检查的服务人员认同开展免费孕前检查的优势主要为"经费有保障"94.0%(47/50),障碍主要为"群众保健意识差"74.0%(37/50),推广免费孕前检查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为"加大宣传,提高群众保健意识"76.0%(38/50)。结论广州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满意度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应重视孕前检查的风险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提供现状,为完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家庭病床数据汇总表,统计2017年上海市基层社区开展上门服务项目情况。结果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可开展上门服务项目数均值分别为27.61±7.44、21.37±10.40,已开展上门服务项目均值分别为21.23±8.12、17.57±10.93,比较差异P值均<0.01。全市有超过82.92%的基层社区可开展6项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检查项目,超过80%的基层社区可开展换药、护理指导、导尿、康复指导、预约出诊、肌肉注射等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治疗项目。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可开展和已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项目数存在较大差异,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项目与患者需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可借鉴国外经验,从政府、机构、患者三方入手,多方发力,共同促进家庭病床工作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梳理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并对2011—2013年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机构数量、服务数量、价格、费用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上海市相关政策对特需服务规模具有明确要求,住院床位费、住院诊查费、护理费、门诊诊查费可由医院自主定价。2013年,上海市89.7%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特需服务,特需服务数量变化较为平稳,但医院之间收费差别较大,2013年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总费用占全院总费用的6.2%,药占比低于全院平均水平。结论与建议: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存在具有历史必要性,短期内应加强其监管。公立医院应加强自身管理,规范提供特需服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形成公立医院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格局,并积极开展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放射诊疗机构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需求,预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需要的人力资源情况。方法:结合文献数据和网络资料,分析上海市放射诊疗机构数量、放射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变化趋势,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中规定放射诊疗机构必须开展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项目,采用卫生服务需求法预测放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结果:上海市目前约1400家放射诊疗机构、6400名放射卫生工作人员和3700台放射诊疗设备,满足这些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技术需求约需配备330名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结论:上海市放射诊疗机构的基数大、增长快,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变化明显,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需求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人员上都将持续增加,政府应予积极支持引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情况,为制定天津市精神卫生服务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天津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并分析天津市18个区县365家医疗机构2006年精神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及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结果 2006年天津市有60家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共拥有精神科医生561人,精神科护士885人,精神科床位4281张,按人口密度计算分别为5.4/10万、8.5/10万、4.1张/万。全年总住院10449人次,门诊为434120人次。精神卫生资源相对集中于市内六区和其他六区,精神专科医院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资源更为丰富,三级医院所拥有的资源又明显多于一、二级医院。住院服务的利用主要在市内六区和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服务利用主要在市内六区和非精神专科医院。结论天津市精神卫生资源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但是资源的分布和服务的利用极为不均衡,存在资源相对短缺和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和所有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医疗保健功能的完成情况,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方法对40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所涉及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6个方面完成情况进行自行评分,运用Ridit方法对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平均分(标准组)相比,由街道医院(一级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康复服务得分和总得分低;全民所有制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得分和总得分高,差异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政府要严格街道医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准入标准,注重加强其医疗技术力量和设备建设。全民所有制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质量高,有能力开展更多的社区妇幼医疗保健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325家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各级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状况。方法向北京18个区县的全部508家各级医院发放自制的《医院精神卫生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医院2001年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种类、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特征、心理卫生服务初诊患者数量及诊断、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结果共有73%(373/508)的医院参加,其中综合医院占75%(325/436)。在325家综合医院中,171家(53%)提供1种或多种心理卫生服务;共有420名医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但他们学历偏低,接受相关培训较少。61家设有心理门诊,其心理卫生初诊患者占全地区各类医院(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初诊患者的50%(47151/93891);其中90%(42578/47151)就诊于18家三级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有诊断分类资料的44441例心理卫生初诊患者中,43%为神经症,30%为抑郁症。所有接受调查医院售出的抗抑郁药总量的73%和氟西汀总量的97%是由103家综合医院售出的。结论应当重视综合医院的心理卫生服务,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应科室,尤其在一、二级医院。为监督综合医院心理卫生工作的发展趋势,提高质量及水平,应定期评估其心理卫生服务的种类和范围、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山东省3所三甲医院为例,分析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医疗服务满意度现状,为完善医院管理与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门诊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疗环境与设施、服务态度、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医疗费用和等待时间,住院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态度、服务过程、医疗环境与设施、服务结果、等待时间和医疗费用。结论:在整体水平上,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门诊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是等待时间长,住院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是医疗费用高。提示医院应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017年上海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病种构成情况,为完善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上海市家庭病床统计报表,统计2017年上海市16个区共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病种数据。结果2017年上海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建床总数67 989例,其中新建49 412例,排名前6位的疾病种类分别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以及骨折关节炎。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 50.34%。结论上海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服务需求以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为主,均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基层社区应围绕家庭病床患者病种较为集中的慢性疾病以及其他有需求的病种,夯实家庭病床服务功能,提高家庭病床服务技术水平。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陆勇  黄勤瑾  梁敏红  薛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43-4347
目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试点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12周内建卡率为39.09%,对照组为33.72%,试点社区建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7);产前检查超过5次者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早孕建卡和孕检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7年上海市基层社区家庭病床工作量现状,为完善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向全市16个区2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调查问卷,对家庭病床主要收治患者情况及家庭病床提供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16个区家庭病床平均建床率为4.85‰,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95.34%;平均每家社区家庭病床患者住床总床日数29 467天,家床服务总次数3 211次。全市家床病种前3位分别为心血管疾病(60.43%)、中风(22.90%)、老慢支(3.78%)。撤床患者转归中,治愈、稳定、好转患者比例为89.47%。中医家庭病床占家庭病床总数的13.9%。结论相关部门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注重医养结合,充分发挥家庭病床作用;注重签约服务,提升家庭病床服务品质;注重中医药服务,加大家庭病床中医药应用力度;注重政策倾斜,提高家庭病床绩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