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正常人的原代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先以100 n M的GnRH-a预处理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不同时间,再用环磷酸腺苷(c AMP)诱导基质细胞蜕膜化,设置诱导蜕膜化同时添加GnRH-a(终浓度100 n M)的共处理组及未经GnRH-a预处理直接诱导蜕膜化的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蜕膜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GnRH-a预处理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一定时间后再诱导蜕膜化能显著提高蜕膜标志物催乳素(PR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及层粘连蛋白亚单位1(LAMA-1)的表达水平,而诱导蜕膜化同时添加GnRH-a共处理对基质细胞蜕膜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GnRH-a预处理能促进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KKα下调时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及对体内-外蜕膜化过程和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利用8-Br-cAMP和MPA诱导hESCs体外蜕膜化。构建IKKαsiRNA转染至体外培养的hESCs中,以NC siRNA转染的hESCs作为对照组,并用8-Br-cAMP和MPA对两组进行蜕膜化干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两组中IKKα、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泌乳素(PR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细胞周期。构建假孕子宫内膜蜕膜化小鼠模型并于一侧宫角注射IKKαsiRNA干预,另一侧注射NC siRNA作为对照。HE染色观察两侧宫角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形态和腺管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GFBP1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小鼠两侧宫角子宫内膜细胞中IKKα、cyclin D1、PRL和IGFBP1水平。将性成熟雌性昆明鼠与正常雄性昆明鼠合笼后宫角注射IKKα(CHUK)/NC siRNA,记录双侧子宫的胚胎着床位点。结果:8-Br-cAMP和MPA可在体外诱导hESCs蜕膜化。蜕膜化干预组PRL mRNA(339.00±52.25 fold)、IGFBP1mRNA(199.6±9.36 fold)、蛋白(4.86±0.30)均高于对照组。hESCs发生了G0-1到S期的阻滞。体外下调IKKα使Cyclin D1过表达从而阻碍hESCs体外蜕膜化过程。对照组hESCs发生了G0-1到S期的阻滞。假孕小鼠宫角注射蓖麻油可诱导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小鼠体内下调IKKα表达并影响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胚胎着床过程。结论:下调IKKα可导致cyclin D1过表达而阻碍体内-外蜕膜化过程,影响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内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AQP1、MMP9与EM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测定26例EMs大鼠模型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5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内膜组织中AQP1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EMs异位内膜组中AQP1、MMP9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MMP9在EMs在位内膜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Ms异位内膜组织中AQP1、MMP9过表达,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娄华  王宝金  郝大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86-348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特性的改变。方法: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EMs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24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Survivin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②应用TUNEL技术监测两组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特性。结果:EMs在位内膜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内膜细胞分泌期凋亡指数低于同期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Ki-6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因凋亡能力下降并非高度增殖导致细胞活性升高,在位内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在EMs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雨  李妍 《中国妇幼保健》2018,(5):1147-1150
目的通过检测Chem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意义及Chemerin在EMs发病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EMs组)和30例CIN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进行Chemerin检测。结果 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上均有Chemerin表达,在EMs患者在位内膜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hemerin的表达无明显周期性差异(P>0.05)。结论 Chemerin在EMs中表达的升高可能是导致EM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集的88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因盆腔器官脱垂等其他类型疾病获取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DGF、OPN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OPN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的OPN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内膜(P<0.05);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D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DGF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内膜(P<0.05);EMs组在位内膜组织中OPN与PDGF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r=0.189,P=0.077);EMs组异位内膜组织中OPN与PDGF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60,P=0.000)。结论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DGF、OPN呈异常高表达,在异位内膜组织中二者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它们在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MMP-1及TIMP-1在EMs的异位内膜组织(64例)及在位内膜组织(40例)中的表达,并与同期32例子宫正常内膜组织进行对比。结果MMP-1在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高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异位及在位内膜中均呈低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TIMP-1表达降低(P<0.01)。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的MMP-1过表达,而TIMP-1表达下降,两者间的比例失调使异位内膜组织更具侵袭性,这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解释的"一元化"理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的"在位内膜决定论"的"一元化"理论认为,EMs患者在位内膜的生物学特质,使其具备更强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这一内在差异是导致EMs发生的决定因素,而激素作用、免疫反应及局部微环境等是附加因素。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子宫内膜干细胞、古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肌层,由副中肾管起源)的研究,成为EMs发病机制的在位内膜决定论"一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40例EMs患者,取其40份在位内膜组织标本(A组)与40份异位内膜组织标本(B组),并选择同期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C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与RT-PCR技术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MMP-9及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MMP-9及VEGF在3组标本中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存在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MMP-9及VEGF平均光密度值在B组中最高,其次是A组,而C组最低;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趋化因子受体-4 mRNA、MMP-9 mRNA及VEGF mR-NA表达量在B组中最高,其次是A组,而C组最低;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MMP-9及VEGF过高表达与EMs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过高表达可能利用其他相关通路对MMP-9、VEGF造成影响,进而能够在EMs侵袭与血管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过高表达可能是诊治EMs患者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明胶酶-A(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6例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非EMs患者的对照正常内膜中的EMMPRIN、MMP-2、TIMP-2的表达情况,并对它们的EMM—PRIN、MMP-2、TIMP-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异位内膜组EMMPRIN、MMP-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正常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TIM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正常内膜组(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EMMPRIN和MMP-2呈正相关性(P〈0.01);MMP-2和TIMP~2呈负相关,但一致性较差(P〉9.05)。结论EMMPRIN、MMP-2和TIMP-2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MMP-2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使异位内膜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痒的病程发展讲程中寺己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子宫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将12例正常子宫内膜、9例在位子宫内膜及6例异位子宫内膜经分段酶解、筛网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光镜观察,应用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及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间质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10例正常子宫内膜、6例在位子宫内膜及4例异位子宫内膜标本分离、培养成功,间质细胞纯度均可达93%以上,并均可传6~8代。结论:采用分段酶解、筛网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的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激活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激活物(HGF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与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7例异位内膜、27例对应的在位内膜及2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GF和HGFA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HGF和HGFA主要在内膜的腺上皮阳性表达,在间质仅弱阳性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阳性表达最强,异位内膜次之,正常对照组在位内膜腺上皮最弱(P均<0.05)。对照组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的表达增殖期强于分泌期(P<0.05)。HGF和HGFA两者在各组内膜腺上皮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HGF和HGFA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DF-1/CXCR4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17β-E2(10-12、10-10、10-8、10-6mol/L)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2 h、24 h、48 h,利用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别检测17β-E2处理前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趋化因子SDF-1/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法分析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 I182780(10-8mol/L)对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7β-E2作用于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2 h、24 h、48 h后,SDF-1/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增高,于10-10mol/L作用最明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 I182780能明显抑制17β-E2的作用。结论:雌激素可促进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SDF-1/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SDF-1/CXCR4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R蛋白在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uPA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表达腺上皮细胞高于间质细胞(P〈0.05),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Ⅰ~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R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粘附、侵袭、生长,导致EMT的发生发展;uPAR的作用研究对EMT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期明  黄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41-4444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剪接变体1(SV1),一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受体的变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模式。方法: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腹膜B细胞采自有或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正常卵巢组织采自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分离异位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ESC)并加入GHRH培养,GHRH和SV1在样品组织的基因表达由RT-PCR检测,BrdU的摄入由特定的分析系统检测。结果:54份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有34份(63.0%)表达SV1 mRNA,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织(4.3%)和正常卵巢组织(0.0%)。GHRH mRNA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为22.2%(12/54),在位内膜组织中为25.9%,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为100.0%(14/14)和腹膜B细胞为81.3%(13/16)。GHRH能刺激表达SV1的ESC增加BrdU摄入。结论:GHRH和SV1在异位内膜表达谱不同于在位内膜,GHRH激活SV1并刺激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HLA-DR(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及ICAM-1(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M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HLA-DR和ICAM-1的表达。结果:HLA-DR和ICAM-1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表达较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和ICAM-1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和ICAM-1在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增生期表达高于分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在增生期高于分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和ICAM-1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即同向表达。结论:HLA-DR、ICAM-1在EM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升高。这些异常变化导致EM患者腹腔局部免疫微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E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平  张怡  戴芙蓉  胡华利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87-2190
目的:探讨c-k it受体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 s)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2例EM 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c-k it和SCF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 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c-k it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42±0.09和0.37±0.0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的0.28±0.07(P<0.05)。②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SCF阳性表达分别为0.27±0.07和0.24±0.0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对照组的0.15±0.04(P<0.05)。③c-k it和SCF在异位内膜组增生期和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c-k it和SCF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增殖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④c-k it和SCF在异位内膜组Ⅰ/Ⅱ期与Ⅲ/Ⅳ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 it/SCF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c-k it/SCF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各30例)进行瘦素检测,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有瘦素表达,在位内膜中Leptin表达强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结论:瘦素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PT-1)及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ANGPT-1和Tie-2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组。结果:ANGPT-1、Tie-2在3组内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ANGPT-1和Tie-2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内膜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相比,ANGPT-1的表达强度无差异(P>0.05);Tie-2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NGPT-1和Tie-2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均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改变,在位内膜中ANGPT-1分泌期的表达强度高于增殖期(P<0.01),Tie-2则是增殖期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正常对照组中ANGPT-1和Tie-2的表达均是增殖期高于分泌期。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ANGPT-1和Tie-2的高表达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ng-2及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选取病理证实为EMs患者60例为研究组(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选取同期因不孕症等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ng-2及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①Ang-2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少数表达于间质细胞。Ang-2在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位内膜同异位内膜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Ms在位内膜组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殖期(P<0.05);对照组增生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P<0.05)。Ang-2在EMs在位内膜组、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均随月经呈周期性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②Tie-2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Ms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Tie-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Ms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ie-2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周期性,均为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EMs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中血管生成活跃,导致异位病灶组织中的血管数增加。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可能具有组织同源性。分泌期内膜更易在盆腹腔等处种植生长,增生期血管生成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