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下方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2011年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加以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3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3例肿块浸润腹直肌,2例病灶累及腹膜。病灶直径1-4cm。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病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病灶切除的彻底性是预防该病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锦 《中国卫生产业》2011,(35):123+125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对15例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同时期剖宫产的0.082%.15例患者中12例剖宫产术后在腹部切口疤痕处发现周期性疼痛性肿块,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相符.2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术后随诊1~5年,1例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集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妇产科手术有直接关系.21例患者均行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发现病灶位于皮下未及筋膜者4例(19.0%),深达筋膜及肌层者14例(66.7%),其余3例(14.3%)累及腹膜,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炎细胞及出血.结论 手术中应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经正确诊断并及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4.
娄娜  许启儒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339-3339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2004年收治的18例腹壁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此18例患者中,既往有痛经病史者12例,16例曾行剖宫产术,2例行子宫肌瘤核出术。此18例患者均主诉腹壁瘢痕处包块随月经周期性胀痛、增大,其中8例腹壁包块逐渐增大。此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回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查体(体征)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雅  黄石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56-235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诊断、治疗及可能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0例的病史、症状、诊断、治疗、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均手术彻底切除病灶,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难度不大,发生原因与剖宫产有关,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40例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均年龄为31岁,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发病时间在2个月-7年,其中有原发性痛经史的8例,均有周期性腹部包块疼痛且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特点,腹壁横切口32例(占80%),腹壁纵切口8例(占20%)腹部横切口发生率高于纵切口,彻底手术切除后随访无一例复发和恶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剖宫产切口部位,有着典型的经期腹部包块的疼痛及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特点,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腹部切口的选择与该病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范玉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44-2446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35±4.32)岁。剖宫产51例,宫外孕1例,子宫肌瘤切除1例。98%表现为腹壁包块,86.55%表现为疼痛。病灶平均直径(3.56±0.58)cm,单个病灶占71.69%(38例),2个病灶以上占28.31%(15例);病灶累及部位依次为:皮下脂肪层47.16%(25例),腹直肌前鞘52.83%(28例),肌层79.24%(42例),腹膜9.43%(5例),与子宫形成瘘道1.88%(1例)。所有病例均行局部包块切除,合并其他手术3例。手术时间(35.46±15.35)min,术中出血(37.56±18.43)ml,切口均一期愈合。15例术前药物治疗。53例中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9.43%。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防止医源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8.
唐未坤  杜诚 《职业与健康》2003,19(1):136-137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盆腔内病灶占绝大多数,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但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估计该病会变得较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治疗。现将我院5 a来发生的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卫民 《现代保健》2009,(26):45-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存手术切口上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继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随访等方面情况。另随机选取结果剖宫产术后随访3年未发生并发症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孕次、产次、产妇体重、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方面的情况。结果发生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距剖宫产的时间为(27.46±20.63)个月,91.04%(61/67)的患者在腹壁切口处有和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并有逐渐增大的包块,多经B超及手术病理确诊。术前、术后用药患者分别为35.82%和25.37%,均经手术治疗,随访3年均无复发。观察组平均孕次多于对照组,平均月经周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典型,手术治疗有效且预后良好。月经周期短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妊娠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临床表现有包块、疼痛、周期性症状的特点。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3~2008年收治的43例腹壁、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43例均诊断正确。29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均有剖宫产史,14例会阴内异症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腹壁内异症完整切除29例,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13例,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检,可以对腹壁、会阴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频彩超对腹壁/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腹壁/会阴部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腹壁/会阴部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或会阴侧切史。其彩超表现有:在原腹壁/会阴瘢痕处的包块内可见混合性回声团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CDFI:可见血流信号,会阴区病灶较腹壁区病灶血流信号丰富,PW:探及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腹壁/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志梅  闻华 《工企医刊》2014,27(5):995-99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8例患者9个腹壁肿块均位于皮下脂肪层深部或肌层组织内,形态为类圆形、椭圆形,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内为不均质低回声,经期出现蜂窝状结构,肿块周围组织增厚,呈高回声晕圈;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肿块内有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改变.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剖宫产术后并发腹壁血肿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sPE剖宫产术后并发腹壁血肿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PE剖宫产术后并发腹壁血肿发生率为0.56%(7/1 235).3例行加压包扎保守治疗,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18例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6月,术后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腹壁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0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分析,100例患者都有剖宫产史,进过过手术治疗,病情治愈。结论根据病人自身的病史和自我感知,结合影像学、B型超声检查等医学检验仪器可对腹壁内异症作出正确诊断,一经检查出有异症,应该用手术的方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18例新式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6月,术后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Stark剖宫产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8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Stark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情况及其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影响。方法:对Stark剖宫产术后在本站行输卵管结扎术的896例(RS组)和同期传统剖宫产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的104例(CS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S组发生腹壁粘连、大网膜与腹壁粘连、子宫与腹壁粘连等的比例显著高于CS组(P<0.05)。结论:Stark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率高,子宫与腹壁粘连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