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RPLS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原发病为:妊高征子痫或子痫前期6例,嗜铬细胞瘤1例,IgA肾病1例,慢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吸食"K粉"1例。发病时血压多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神经影像学典型改变是大脑后部、皮质下为主的、双侧对称性、斑片状的血管源性水肿。一般预后较好,死亡1例。结论 RPLS的病因、发病机制并不相同,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控制血压和终止癫痫发作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影像学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6例RPL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行MRI及CT检查,4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4例双侧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广泛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部;病灶形态不规则,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磁共振静脉造影显示未发现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控制癫痫发作、脱水减轻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5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1例遗留右侧肢体轻偏瘫.无一例死亡.结论 只要结合临床病史,特别是具有高血压、子痫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四联征,影像学为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表现,RPLS的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种与常见脑白质病不同的,以头痛、癫痫、视觉异常、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和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临床相对少见,临床医生认识不足,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RPLS患者做相关报道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子痫期患者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ES)的 MRI 特征,以提高放射科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痫前期、子痫期合并 RPES 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8例均行颅脑 MRI 扫描,其中4例行 MRV 检查,4例颅脑 MRI 检查前行头颅 CT 平扫。结果8例临床症状均出现剧烈头痛,6例出现视物模糊,5例癫痫发作。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皮质下脑水肿, MRI 检查 T2WI 及 T2-FLAIR 上呈高信号,8例分布于双侧枕叶,伴双侧顶叶异常信号3例,伴双侧额叶异常信号1例,伴底节区及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1例。4例患者 MRV 检查均为阴性。DWI 上病变呈等或高信号,ADC 图上呈高信号7例,DWI 上病灶中见高信号,ADC 图提示扩散受限1例。4例颅脑 CT 所见:左侧枕顶叶、双侧底节区低密度影1例,双侧枕叶低密度影1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6例分别于首次 MRI 检查后5~10 d 复查颅脑 MRI,结果发现病变完全吸收4例,病变大部分吸收2例。结论子痫或子痫前期合并 RPES 的患者的 MRI 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即双侧枕叶皮层下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经及时积极治疗,病变范围迅速减少甚至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PLS)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20例子痫前期及子痫并发RPLS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行头部MRI或CT检查,其中出现顶叶病变18例、枕叶病变10例、额叶病变5例、基底节病变6例、颞叶病变2例、侧脑室旁病变3例、小脑病变2例、岛叶皮层及半卵圆区各1例。20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均显示病灶无强化;6例患者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未发现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未见动脉血管异常;11例在初次行头部MRI后4~47天复查头部MRI,10例患者完全恢复,1例患者绝大部分恢复。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后遗症出现。结论:结合患者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RPLS诊断并不困难,早期积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并发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影像学诊断和转归。方法 在86例临床最后诊断为妊高征合并RPLS中,首次对其中68例行颅脑CT检查,45例行MRI检查,同时行CT及MRI检查者27例;于7d~1a内1~4次复查CT/MRI。回顾性分析全部首次和复查的颅脑CT/MRI表现。结果 ①86例RPLS中,轻度35例,中度41例,重度10例。②病灶分布:左枕顶叶77例,右枕顶叶82例,左额叶45例,右额叶50例,左颞叶14例,右颞叶11例,小脑7例,基底节区3例,脑干2例,丘脑2例。③复查(最后一次CT/MRI)所见,正常75例,CT/MRI留有低密度灶或异常信号11例。35例轻度者全部恢复正常,41例中度者6例留有异常,10例重度者5例留有异常。结论 ①妊高征并发RPLS以轻、中度为主。②RPLS病变主要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常见双侧枕顶叶对称性的皮质下白质脑水肿,其次是额颞叶,小脑、基底节、脑干或丘脑可受累。③RPLS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多数病例影像学明显改善或完全恢复。少数留有不可逆脑局部损伤征象,以重度RPLS为主,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这一概念是1996年由Hinchey等[1]首次提出的,是一种近年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的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要表现的影像学综合征,虽然其病因多种多样,但在影像学上有共同的特点,以对称性的大脑白质后部弥漫性水肿为特征的突出改变,对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玮 《工企医刊》2006,19(3):74-7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本病发生于妊娠20W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引起母婴死亡.当孕妇的孕周>37W,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血压>21.3/14.7Kpa、全身水肿持续加重、蛋白尿>5g/24h、持续头痛和上腹痛、视力模糊,应立即终止妊娠.而剖宫产是抢救先兆子痫和子痫的主要分娩方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1例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家庭史,并给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实验室检查:ALT(45U/L)、TG(1.87mmol/L)、HCY(26.9umol/L)、Ig A(419mg/d L)、血小板聚集率(82.0%),其余各指标大致正常;典型头颅MRI表现为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结论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诊断应结合家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头颅MRI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14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回顾性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既往疾病、伴随疾病、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脑地形图结果、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预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妊娠组头痛、尿蛋白阳性发生率[83.3%(5/6),100.0%(6/6)]高于非妊娠组[25.0%(2/8),37.5%(3/8),x^2=5.00,P:0.025,P=0.028];年龄、既往和伴随疾病发生率低于非妊娠组(P〈0.01,P〈0.05)。其他临床症状、脑地形图、影像学改变、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非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为不同因素诱发的同一疾病。  相似文献   

11.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方法:将该院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161例重度子痫前期,分为并发肺水肿组(肺水肿组,31例)和未并发肺水肿组(非肺水肿组,130例),比较其临床特点和母婴预后。结果:两组间比较,终止妊娠的时间、宫内死胎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者的呼吸、心率、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明显影响母婴预后导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以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各12例,分别取胎盘组织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测胎盘细胞的凋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凋亡率高于轻度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凋亡率增加,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凋亡率的增加与子痫前期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蛋白变化与围产儿结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蛋白的变化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探讨临床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诊治及改善围生儿结局的方法。方法:选取5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病例组,50例正常妊娠孕妇及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已排除慢性肝肾疾病患者。分别测空腹血浆蛋白含量,并将病例组分为低蛋白血症组和非低蛋白血症组,回顾性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及病例组内血浆蛋白的差异及对围生儿结局(终止妊娠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结果:病例组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终止妊娠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球蛋白(GT)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内低蛋白血症组(A组)与非低蛋白血症组(B组)间终止妊娠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低于后者,且围生儿死亡率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止妊娠的孕周是围生儿预后是否良好的重要参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组血浆蛋白含量越低、围生儿的体重越小、Apgar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提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蛋白的变化可作为预测围生儿结局的指标,维持母体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利于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韩悦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5-1567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85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史25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产妇产前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围产儿出生情况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疤痕子宫组产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早产儿出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不良情况发生高于单纯性高血压产妇,重度子痫前期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做好孕期监护,并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将有利于母婴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reeclampsia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A number of circulating placenta-produced facto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causing th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the clinical phenotype characteristic of preeclampsia. AIM: Determination of serum levels of placental soluble fms-like tyrosine-kinase-1 (sFlt-1) 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Eleve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11 healthy women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Determination of sFlt-1 was done with ELISA. The mean serum sFlt-1 level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were twice as high as that of women with normal pregnancy. The highest level of sFlt-1 was found in women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 In women with mild form of preeclampsia the sFlt-1 level was close to that of the controls. sFlt-1 appears to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 and its serum levels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marker of preeclampsia.  相似文献   

16.
早发型子痫前期抗凝治疗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29例随机分为3组:A组10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C组9例,加用丹参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纳入研究时,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经治疗,B、C两组的临床疗效评分显著高于A组(14.2±2.1、12.9±2.8、9.5±3.9),P0.05,期待治疗时间显著延长〔(18.2±7.2)天,(14.0±4.6)天、(10.1±3.4)天〕,P0.05,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显著降低。B组的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显著高于A组,而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凝治疗有助于提高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的治疗效果,对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阴道液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阴道分泌中的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建档疑似胎膜早破的分娩孕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涂片镜检结果确诊,其中胎膜早破的224例(确诊组),疑似胎膜早破组176例为疑似组,同期本院产科建档胎膜正常未破的分娩孕妇18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β-HCG、fFN、AFP阳性检出,绘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β-HCG、fFN、AFP定量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确诊组β-HCG、AFP水平高于另外两组(P<0.05),β-HCG诊断胎膜早破误诊率5.7%(10/176)、漏诊率2.8%(6/214);AFP诊断胎膜早破误诊率8.5%(15/176)、漏诊率2.2%(5/224);fFN诊断胎膜早破误诊率9.7%(17/176)、漏诊率1.8%(4/224);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98.2%、特异度98.3%,AUC0.983;确诊组新生儿窒息、子痫前期、早产及羊水过少等发生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β-HCG、fFN、AFP定量联合检测可提高孕妇胎膜早破的诊断敏感度,且方法简便、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