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背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成为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支撑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恢复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的椎体高度。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31例,全部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支撑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椎体序列的恢复以及椎体高度、Cobb角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30个月,所有患者椎体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后均较好,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等。复查时植骨块均已融合,畸形矫正良好,椎体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恢复良好。7例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中6例提高1级,1例提高2级,另外22例未恢复。病例分析和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经椎弓根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支撑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可以减少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椎体矫正丢失,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临床康复》2011,(39):7370-7370
内固定材料置入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并伤椎椎弓根充填自体糊状髂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内固定:骨移植;医学植入体;生物相容性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重组蛋白异种骨碎块等材料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5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进行治疗,术后观察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全部伤椎均骨性愈合,椎体高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Cobb角改善,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经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椎体复位过程中,形成了椎体内空隙即蛋壳样椎体,使前中柱丧失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如不进行有效的植骨重建,则有可能出现内固定物失效及矫正度丢失等并发症.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结合自体颗粒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进行置入复位后,经过伤椎椎弓根植入自体颗粒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3 例,治疗前后行 X 射线摄片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及椎体中央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置入后末次随访测得椎体前后缘、中央高度压缩率及 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明显降低(P < 0.05);而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29例脊髓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定,置入后神经功能均有(≥1级)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无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果说明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自体颗粒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改善椎体经终板塌陷的复位效果,减少置入后矫正丢失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李继锋  王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51-4752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10-2009-04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平均1.5 mm,无后凸畸形发生,无断钉、断棒、松动等现象,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伤椎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自制圆棒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撬拔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结果】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1周伤椎影像学检查,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受堵情况按wolter分类评估。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2&#176;矫正至平均4.2&#176;;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矫正至平均36mm,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由术前的平均35.8%矫正至95.5%,术后随访测量伤椎X线片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1周比较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率高,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骨折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肖延河  陈峰  杨慎玺  司枫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909-291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的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采用AF撑开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椎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AF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90~180(100±20)min,出血量50~150(90±30)mL,骨折愈合时间2.5~4.2(2.8±0.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11.6 d;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约20%的2例,<10%5例,无明显高度丢失15例;未发生椎弓根钉误入椎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37例,根据术前及术后10 d、6个月、1年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采用胸腰背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采用该方法治疗的37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亦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预防术后伤椎椎体塌陷及内固定失败,临床疗效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术中的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RF、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8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椎弓根与上一椎体同侧下关节突的位置关系,确定椎弓根钉入钉点,在C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后路切开复位后,RF、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术后行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结论术前测量胸腰段脊柱骨折X线片上椎弓根与同侧上一椎体下关节突相互位置,为选择椎弓根螺钉的入钉点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全推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观察72 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检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随时记录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72 h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治疗的7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组组38例,应用大剂量的甲强龙激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JOA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2个月后的JOA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措施、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 :对 1986 - 0 9~ 2 0 0 1- 0 9我们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6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级标准 (ASIA分级 ) ,A级 2 1例 ,B级 13例 ,C级 16例 ,D级 13例 ;伤后大剂量地塞米松应用 3d,单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 19例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14例 ;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及椎弓根内固定 2 2例 ;后路经关节突、椎弓根椎管侧前方减压内固定 11例 ;胸腰椎前路减压内固定 3例。结果 :4 6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术后 1~ 14 a,平均 6 .5 a。优 10例 (2 1.7% ) ;良 15例 (32 .6 % ) ;可 8例 (17.4 % ) ;无效 13例 (2 8.3% ) ;优良率 5 4 .3% ,有效率为 6 9.6 %。结论 :早期大剂量激素应用及脊髓减压治疗脊髓损伤效果确切 ,手术时机应尽早 ,脊髓减压和脊柱内固定可使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和最快的恢复 ,并起到减少并发症、利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和方便护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中上胸椎矫形固定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三维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但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上较腰椎窄细,且胸椎管内是脊髓,内固定的难度和风险较高。目的:分析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疾病患者58例,在T1~T2可应用直径4.5mm、长度30mm的螺钉,T3~T8应用直径5.0~6.0mm、长度35~40mm的螺钉,螺钉直径均在4.5mm以上。结果与结论:置钉固定后胸椎X射线片及CT显示,无螺钉进入椎管内,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生活完全恢复,疼痛消失16例;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46例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胸背部疼痛消失,无后凸畸形。表明中上胸椎半椎弓根入路置钉技术选用较粗、较长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可靠,安全,且进钉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中上胸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证实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弧度和椎管容积。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51例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利用X射线片检查内固定前后、拆除内固定前、拆除内固定后随访时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计算Cobb’s角,CT观察椎管占位情况,利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hristian评分评价功能情况,Denis分级评估疼痛程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随访30个月以上。与内固定前比较,内固定后、拆除内植物及末次随访时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增加(P〈0.01),CT观察椎管占位明显恢复。内固定前存在脊髓不完全损伤24例,内固定后完全恢复22例。功能活动Christian评分:3分1例,4分3例,5分15例,6分20例,7分12例。腰痛程度按Denis评估,无痛42例,偶有微痛9例。满意度患者自我评测:非常满意35例,满意16例。内固定钉断裂1例1枚。表明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牢固固定、有效椎管减压的目的,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6.
邓海涛  王清 《中国临床康复》2014,(13):2055-2058
背景:对于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临床多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后脊柱的生物与力学变化。 方法: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46例,给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Frankel功能分类法评估脊髓损伤的分级,各时期A级所占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B-E级与内固定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采用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等指标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各时期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的前缘高度、Cobb角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椎弓根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利于骨折复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行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或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固定由于其骨质疏松明显,螺钉抗拔出力较差,治疗后容易出现内固定松动。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11例,行后路复位多节段椎弓钉内固定,其中6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所有患者影像学显示均骨性愈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3例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至E级。JOA评分评估腰背痛改善率为100%。结果显示经后路复位多节段椎弓根钉置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可获得坚强内固定,骨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蛛网膜下腔置管,将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兔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损伤MR活体示踪移植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兔SCI模型,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以备移植。将实验用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移植SPIO标记细胞;B组为移植未标记细胞;C组不移植细胞只注射PBS液做对照组。在细胞移植后3d、7d、14d、21d,进行MR活体示踪,并做病理学检测进行对照。结果 SPIO标记的MSCs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后7d,MR扫描的T2WI上脊髓损伤区域出现点状低信号影;14d后T2WI上脊髓损伤区域的点状低信号影增多,21d后T2WI上脊髓损伤区域的点状低信号影减少。脊髓损伤区域组织切片行普鲁士蓝染色,发现局部组织上出现大量含蓝色铁颗粒的细胞,其细胞变化规律与MR示踪结果一致。结论蛛网膜下腔移植的SPIO标记MSCs可定向迁移到脊髓损伤区域,利用MR可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重建不稳定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对37例下颈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行Ⅰ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同期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应用X线及64排CT明确骨折脱位下位颈椎的稳定程度,指导术前术式选择,同时测量椎弓根的宽度、高度,指导术中螺钉的选择.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0~38.00个月,平均(22.37±6.93)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无植骨决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30级,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一例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重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文刚  吴强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291-8297
背景:无骨折脱化颈髓挥鞭样损伤址一种特殊颈椎、颁髓损伤,其损伤的原洲、机制尚存争议,认识其发病机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牲础。目的:综述国内外无骨折脱位颈髓抨鞭样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驯川令文数撕库(1975年1月至2011年5月)和PubMed数据库(1950年1月至2011年5月)中与无骨折脱位预髓挢鞭样损伤有天的文学,检索词为“颈髓挥鞭样损伤、发病机制、影像学、治疗”和“cervicalspinalcordwhiplashinjuries;pathogenesis;imaging;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种为-{r文和诞文。纳入所述内容与颈椎无骨折脱化颈髓挥鞭样损伤定义、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及预后相关的文章,排除曛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柃索到90篇相关文章,纳入符合要求的38篇文献进行综述。无骨折脱位颈髓挥鞭样损伤是‘种特殊的颈椎、颈髓损伤,主要rfl过伸性和过屈性损伤引起。近年来对无骨折脱位颁髓挥鞭样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定义、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标准存在不同的分歧。常规X射线和CT检查无阳性发现,MRI检查能降低无骨折脱何掣颈髓挥鞭样损伤的误诊率,足一利,最佳枪查方法。根据损伤机制可选择前路于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