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梗死和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之间的关系,分析SMI的发生率,并观察SM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观察脑梗死和SMI之间的相关性,并记录SMI的发生率,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预后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本文120例选取对象中,71例合并SMI,脑梗死患者合并SMI与该患者脑部组织发生脑梗死的具体部位并无明显的联系,该合并症发生率为59.17%;对照组49例患者(均为单纯脑梗死)中无1例死亡,对照组71例患者(均未脑梗死合并SIM)中9例死亡,两组预后情况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易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而该合并症的发生机制与脑梗死发生部位并无明显相关性,且合并SIM患者预后较单纯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明显较差,临床上应重视,对该类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以便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英  郝玉明  王娜 《河北医药》2010,32(19):2643-2645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改变与脑梗死、心肌缺血的关系;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合并心肌缺血组103例(A组),无心肌缺血组53例(B组),患者均行颅脑CT和检测CTNI值并行动态心电图。结果 A组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P〈0.05);糖尿病与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为脑梗死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合并冠心病发生率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占比例较大。cTnI做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敏感指标,在脑梗死时出现阳性提示存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50例,记录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左室肥厚、纤维蛋白原以及吸烟等病史,讨论增加心脏事件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上述相关危险因素与心脏事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积极消除或减轻无症状心性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性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入住我院的210例脑梗死患者的CT以及MRJ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10例脑梗死患者中,其中100例患者是无症状脑梗死,病变部位通常位于枕叶或顶叶脑皮质区,或病变大小为腔隙性梗塞灶,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眩晕以及肢体麻木。结论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8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将动态心电图的记录结合患者的生活日志进行详细诊断,最后得出相应诊断结果。结果对患者持续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发现缺血性ST-T发生改变的有35例,占72.9%。缺血性ST-T发生改变为98阵次,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75阵次,占76.5%,有症状心肌缺血为23阵次,占23.5%。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在发生率方面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较高(P<0.05),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心肌缺血时患者心率方面,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平均心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缺血这一病症来说,动态心电图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其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治疗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水平、治疗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4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24%,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心肌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梗塞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血脂异常相关;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脑梗死80例,脑出血60例,对照组高血压病70例。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功态心电图异常96.5%。脑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95.8%。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变部位有关,与病变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的情况。方法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560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其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中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达63.57%和36.61%。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33.39%,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达60.96%。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增多,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也很高。老年人定期体检复查心电图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积极治疗,以减少老年患者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心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生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年龄分别分为A、B、C三个组,并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69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9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占56.6%,22例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占31.9%,在24h内共发生261阵次缺血性ST段下移每人平均3.78阵次,其中215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占82.4%,46次为有症状心肌缺血,占17.6%。三种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例数分别为3、14、22,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例数分别为2、7、13。在心肌缺血发生时候,ST段压低幅度为0.1~0.4MV,平均为(0.169±0.003)MV,平均心率为78次/min,ST段压低时候为92次/min。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资料。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7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症状患者21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48例,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经动态图监测可见,ST段阵次变化次数为450例,无症状、有症状心肌缺血变化分别为314阵次、136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发生率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P <0.05),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昼夜规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的ST段下降幅度、持续时间对比无差异(P> 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准确率高,对于指导临床预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素清  王娅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357-335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165例糖尿病患者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选出有心肌缺血76例进行分析。结果:76例中共检出心肌缺血705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671阵次(92.2%),有症状发作34阵次(4.8%)。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病高峰在上午06~12点,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阃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起病隐袭,如不积极防治,病情可突然恶化,甚至导致猝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期预后。方法对701例体检者进行24hDCG检查,并随访36个月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死亡(CD)发生情况。结果根据24hDCG检查结果,将有心肌缺血发作患者108例(15.4%)作为心肌缺血组,其中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9例(91.7%);其他593例作为无心肌缺血组。无心肌缺血组第6、12、36个月随访时AMI和CD发生率低于心肌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3%,无心肌缺血组发生率为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组的3.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DCG检出的老年人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常见的且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尤其是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DCT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性质及分布特点以及斑块分布特点与老年无症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结果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性质的血管斑块容易发生的部位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斑块出现在颈内动脉颅内段较多,而非钙化斑块出现在颈总动脉较多。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均对老年人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病起重要作用。结论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积极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及时、详尽的了解颈部血管斑块病变,分析患者梗死灶出现的致病机理,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廷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87+189-187,18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老年冠心病患者166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本组166例患者进行连续24h检测,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不同时间的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耐ST段下移幅度。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阵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在不同时间发生情况有所差异;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与有症状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早期及时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慧仙 《云南医药》2009,30(1):78-80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回顾分析了12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28例均为我科2007年9月~2008年8月期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男75例,女53例,年龄50~89岁,平均72岁。全部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寻求更好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并对实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发作时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率高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效果明确,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中有明显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经健康教育对其康复效果分析。方法采集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糖尿病合并引发脑梗死患者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后,本研究的干预组患者血糖均达到正常水平,脑梗死后遗症偏瘫患者达到正常患者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25%。并无一例完全性偏瘫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合理的健康教育对其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情况以及血糖控制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院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得到积极诊治,经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为延误病情,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目前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列率均高,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对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可望预防、延缓及治疗脑梗死发生,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脑梗死是指既往无脑梗死病史,自觉无症状,医生未见阳性体征,而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脑梗死的病灶存在。现对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庄丝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42-1042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不同,是在日常生活、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等条件下,惟一能判定其是否有心肌缺血及缺血程度的检查方法。且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大约25%-50%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粗略估计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比例大约为20:1。本文回顾性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