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施行急诊腹部CT,并综合CT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进行观察与判断。结果:46例患者通过施行急诊腹部CT得到确诊,确诊率为92.0%,通过开腹探查确诊1例,占2.0%,经肠系膜血管造影确诊3例,占6.0%。其中,28例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3例确诊为肠系膜血管栓塞,6例确诊为肠系膜上静脉栓塞,3例确诊肠系膜下动脉栓塞。结论:采用急诊腹部CT能准确诊断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敏感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来我院诊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42例,对其急诊腹部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经急诊腹部CT确诊的有37例,准确率约为88%,经肠系膜血管造影确诊者1例,经剖腹探查确诊者4例。结论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不仅能够准确地显示出栓塞血管的部位、长度、栓塞程度,还能够准确地显示出肠管和腹腔的情况,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查迅速、无创伤性、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汪良芝  陈明 《吉林医学》2011,(31):6548-6549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腹部CT的45例AMVO患者,结合临床特征和CT表现,判断急诊腹部CT对AMVO的诊断作用。结果:45例AMVO患者中,38例患者通过急诊腹部CT确诊,确诊率为84.4%,3例患者通过剖腹探查确诊,4例患者行肠系膜血管造影确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4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9例,肠系膜血管栓塞11例。AMVO的CT直接征像为血管内充盈缺损(38例),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1例)、肠壁增厚(26例)、薄纸样肠壁(4例)、缆绳征(5例)、肠系膜积液(13例)及腹腔积液(18例)。结论: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有很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AMOV)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70例行急性腹部CT检查。结果确诊率95.71%,1例患者最后经过肠系膜血管造影术确诊,2例患者经过剖腹检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占28.57%,肠系膜下动脉栓塞占21.43%,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8.57%,肠系膜血管栓塞占31.43%。结论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临床拟诊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47例,进行MSCTA检查,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肠系膜动脉栓塞15例,肠系膜动脉附壁血栓12例,肠系膜动脉粥样斑块11例,动脉狭窄5例,动脉夹层3例,动脉瘤1例.影像学表现为栓塞处肠系膜动脉血管腔突然截断,多数位于分叉处,CT上表现为血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MSCTA检查对肠系膜动脉大部分病变可以较清晰地显示.结论 采用MSCTA检查,可以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资料共计2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并行全腹部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影像重点分析包括:肠系膜血管受累部位、CT表现、相应肠管表现及其他继发表现,如腹水、系膜改变等。结果 27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栓塞3例,肠系膜下动脉血栓形成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3例,CT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9例、肠壁水肿增厚15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15例、腹腔积液6例。结论多层CT对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132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调查得到的急诊腹部CT的认知、诊断确诊率、检查后的不良反应率,研究急诊腹部CT的诊断应用效果。结果临床检查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检查确诊时,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腹部CT的认知会影响是否选用急诊腹部CT检查;对照组确诊率为100%,实验组确诊率为87.88%;对照组不良症状出现率是13.64%;实验组不良症状产生率为0。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腹部CT的认知会影响是否选择急诊腹部CT检查,虽然急诊腹部CT检查的确诊率没有剖腹探查高,但是对患者身体伤害小,降低了治疗复杂性,综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总结2006年4月-2009年4月对25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所有检查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及GE64排VCT机。其中10例平扫、15例平扫加增强。结果:11例患者可见病变血管增粗、管腔内充盈缺损,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7例,5例未见血管异常。16例患者血管病变区肠腔不同程度增宽、积液、积气。22例管壁增厚,并见“双环征”。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管壁变薄,增强时见肠壁延迟强化。17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呈“云絮样”改变。12例肠系膜血管“缆绳样”改变,血管壁边缘模糊。2例少量腹水。结论:多层螺旋CT的腹部平扫加增强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形态及管腔内充盈情况,对病变肠道管壁、管腔、肠系膜及腹水的表现也能充分显示。因此对发现肠系膜血管栓塞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以协助临床进行病变的分类及分期,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准确依据。应作为临床高度疑似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剖腹探查组,各90例,对CT组患者通过急诊腹部CT检查进行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对剖腹探查组患者通过剖腹探查方法进行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并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种方法在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确诊时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 CT组确诊75例,确诊率88.89%,剖腹探查组确诊82例,确诊率91.11%,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组患者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而剖腹探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腹部CT检查与传统剖腹探查方法确诊效果相当,能够有效地确诊患者的病情与程度,腹部CT检查不良反应发生低,能够有效地改善和防止患者由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康复几率,为患者的治疗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急诊腹部CT诊断,对照组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急诊腹部CT方法,诊断准确率、敏感度较高,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系膜上动脉疾病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提供相应诊断依据。方法选择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92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后使用MIP、MPR、VR等后处理技术成像,研究其血管病变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92例患者肠系膜上有动脉栓塞者60例,其中8例形成血栓,42例管腔狭窄,且有20例合并胰腺癌。经多层螺旋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充盈缺损,在薄层图像中发现明显病变且肠壁明显水肿同肠系膜血管造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32例患者发现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广泛血栓,薄层横断面显示门静脉主干及系膜上静脉内有高密度阴影,MPR下可清晰显示广泛充盈缺损。结论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对于诊断其动脉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易佳 《当代医学》2021,27(16):128-129
目的 探讨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诊部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开腹检查,研究组行腹部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腹部CT检查认识.结果 研究组诊断精准率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检查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精准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秦定文 《河北医学》2014,(6):966-96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2种扫描。方法:动静脉双期扫描和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对肠系膜血管的显示能力,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临床疑似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有无影响,以利于选择较少的曝光时间获得能明确诊断的图像篇幅。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22例急性腹痛临床疑似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患者,行64排CT腹部血管成像检查,7例采用动静脉双期扫描,15例采用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评价双期扫描、三期扫描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用配对X2检验曝光时间以及显示情况的不同。结果:对肠系膜血管采用2种不同扫描方法显示三级以上的分支比例均为100%,双期扫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三期扫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动静脉双期扫描和动静脉平衡三期扫描对患者接受曝光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肠系膜血管显示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05)。结论:64排螺旋CT双期和三期扫描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无明显差异,选择动静脉双期扫描不影响筛查性诊断准确率,双期扫描有利于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MSCTA与CT平扫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均行全腹64排螺旋平扫及CTA检查,并对平扫及CTA进行独立阅片分析,计算两种方法血栓的显示率,结合MPR图测量血栓最大层面直径及血栓的累及长度。结果 17例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7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MVE)10例。SMAE平扫2例见血栓,敏感度28.6%,CTA均见充盈缺损,敏感度100%,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7.22 P0.05)。SMVE平扫5例见血栓,敏感度50%;CTA均见充盈缺损,敏感度100%;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4.76 P0.05)。7例CT平扫及CTA均显示的肠系膜血管血栓病例中,CT平扫显示血栓平均直径为6.8±2.3mm,CTA为9.1±3.8mm,两者均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3.51,P0.05);CT平扫显示血栓的平均累及长度为24.6±8.9mm,CTA为41.7±15.5mm,两者均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4.84,P0.05)。结论 MSCTA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有较CT平扫更高的敏感性,CTA能更准确地评价血栓的部位、形态及范围,CTA可作为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首选急诊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5.
贾颖军  王亚非  蒋敏  胡曙东 《广东医学》2012,33(8):1157-115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证实的病例,分析肠系膜血管梗塞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 14例中肠系膜动脉栓塞6例,静脉栓塞8例。直接征象:平扫5例表现为管径增粗,6例表现为管腔内密度增高,增强后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肠壁呈靶样增厚5例,肠系膜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10例,增强后肠壁无强化3例,1例并发脾脏和肾脏梗死。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有较高诊断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应及时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 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 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S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诊断价值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APE病例15例,用美国GE公司QX/i多层螺旋CT机扫描,分析此类病例CT影像学表现及其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影像学资料能有效显示APE患者肺动脉栓塞累及的范围和肺动脉栓塞间接征象。结论:MSCT能方便、准确和无创的诊断亚段以上APE,可以作为诊断A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S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诊断价值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APE病例15例,用美国GE公司QX/i多层螺旋CT机扫描,分析此类病例CT影像学表现及其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影像学资料能有效显示APE患者肺动脉栓塞累及的范围和肺动脉栓塞间接征象.结论:MSCT能方便、准确和无创的诊断亚段以上APE,可以作为诊断A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冰  李辉 《北京医学》2013,35(4):285-287
目的 探讨肠系膜脂膜炎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21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证实的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手术证实2例,依据CT诊断标准诊断19例.采用CT平扫9例,平扫及增强12例.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1例病例中,12例发病部位起自小肠系膜根部,其余9例病变位于小肠系膜中上部.表现为肠系膜“脂肪晕环”征16例;“假包膜征”7例;肠系膜多发结节2例;7例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周围局限或广泛的云絮状密度增高影;2例出现肠袢移位,无肠管受浸润病例;2例病变内可见小结节状钙化.结论 肠系膜脂膜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特征及其临床研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老年患者,选取同时行超声和多层螺旋CT两项检查且临床确诊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患者36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3例,假性动脉瘤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3例,肠系膜扭曲5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6例,假性动脉瘤3例。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72.2%;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经统计学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χ2=11.61,P0.01)。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对血管源性的病变范围及情况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