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淑娟  罗雅丽 《河北医学》1996,2(6):685-685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疗效分析(063000)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库冯淑娟,郝东生(063000)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罗雅丽随着医学输血学的不断发展,血小板输注治疗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已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平玲  曹晓明 《北京医学》2009,31(8):489-491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现就其原因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紧急而有效地治疗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常用手段,其是否有效对临床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判断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除临床症状的缓解,还需有客观的指标来衡量.笔者回顾性分析因血小板减少而进行输血的患者,通过计算血小板纠正增高指数(correct count increment,CCI)和回升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及输注无效率,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可降低肿瘤患者和血液病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大出血的概率.但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不容忽视.血小板输注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反复多次输注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输注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加重出血.2005年1~12月我院住院输注血小板患者,使用机采血小板112个治疗量,共输注49例,就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鲜血小板输注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用新鲜和深低温保存的浓缩血小板悬液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42例患者用新鲜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另外49例用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结果:输注新鲜血小板组共接受血小板输注79次,平均每例输注1.88次,CCI值有效率35.4%,临床疗效有效率88.09%;输注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组共131次.平均每例2.67次,CCI值有效率16.79%,临床疗效有效率81.63%;两组间比较CCI值及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注新鲜血小板疗效优于输注深低温保存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单采浓缩血小板滤除残余白细胞后在临床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应用滤除白细胞前输注血小板和滤除白细胞后输注血小板两组反复输注血小板病人的HLA抗体和HPA抗体,评价滤除白细胞后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应用滤除白细胞前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HLA抗体阳性率61.11%(22/36),HPA抗体阳性率11.11%(4/36),其中4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17例;应用滤除白细胞后输注血小板,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HLA抗体阳性率13.89%(5/36),HPA抗体阳性率11.11%(4/36),其中3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3例.应用前后两组比较,HLA抗体和HPA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输注,可以降低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尤其是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了临床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何东风 《四川医学》2002,23(11):1217-1218
在成分血的应用中 ,红细胞仍是使用最多的血液成分 ,但随着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外周血干细胞医疗技术的应用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MDS、淋巴肉瘤、DIC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的增多 ,血小板输注成为仅次于红细胞的重要血液输注成分。而血小板输注的特征、适应症、剂量、保存期在临床治疗中对疗效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血小板输注的指征、适应症临床上血小板的输注主要是为防止出血 ,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应根据临床出血程度和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综合考虑。1 1 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血…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浓缩物(Platelet concentrate,PC)输注对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与血小板输注有关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例如血小板输注的指征、输注量、输注间隔时间如何合理确定;如何减少(尤其是在慢性血小板减少时的长期多次输注中)同种免疫的发生,避免血小板无效输注及血浆量增加对机体的影响等,都是临床治疗中常遇到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对肿瘤,白血病放、化疗剂量的提高,血小板制剂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如何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治疗质量,就越来越迫切地摆在了临床工作者面前。输注合理,就能拯救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反之则影响疗效,耗费资财。本文就近年来血小板输注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血小板输注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的有效支持疗法.但长期接受血小板支持治疗和多次输血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PTR是输血领域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就PTR及其预防、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曾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935-935
机采血小板因输注效果好,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临床输注过程中,如护士不按正常操作规程输注,不但会影响其治疗效果,还可能会造成输注失败,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疔。笔者在工作中,遇到2例护士采用同一输血器输注药品后未经生理盐水冲洗,立即输注机采血小板造成管道内凝血、阻塞而输注失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或者ABO血型相同的去白细胞血小板,可以减少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中输血无效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对供体血浆抗原的异源免疫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因此除去血浆上清液可以减少输注反应的发生,然而这一处理将损失大约20%的血小板。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比较洗涤和未洗涤血小板在避免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郎嵘  王桂君 《北京医学》2009,31(11):693-694
对我院2009年1~3月收治的68例不同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输注前和输注后1h、24h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以探讨其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因此,其治疗效果倍受关注。对输注血小板后其增加值明显低于预期值的状态,人们称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或“血小板无效性输注”,其发生率文献报道为30%-70%,原因分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两类。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感染、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病例为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60例,均有血小板输注指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变化及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观察输血反应发生率,发放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HR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本组输注血小板98例次,其中91例次输注血小板24 h后,血小板明显回升,临床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血小板输注24 h后平均血小板为(37.38±7.82)×10~9/L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24 h(24.65±3.64)×10~9/L。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症状及治疗副作用均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白血病患者是否血小板输注指征输注血小板,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地塞米松10毫克,每日静点一次,加用丙种球蛋(HD IgG)20g/日,用药时间为1 ̄4天。对照组:地塞米松10毫克,每日静点一次,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时输入机采血小板2个单位。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191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比较输注前后外周血小板结果,并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等指标,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无效输注率为28.57%(12/42),对于输注没有效果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6.67%,与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输注无效率更高(P0.05)。在输注次数逐渐增加下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有输注血小板适应证的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如有证据表明不能有效地提高血小板计数,则定义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本文就其病因、诊断和治疗于以综述。1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判定CCI可简单地判断疗效:患者输注后血小板增量(输注后血小板数×10~9/L-输注前血小板数×10~9/L=增量×10~9/ L)除以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成年人血小板的输注量通常在3×  相似文献   

19.
王礼堂  任小花  孙榕 《甘肃医药》2021,40(2):146-147
目的:研究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病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液病患者204例共计363次输注机采血小板,以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PPR值)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来评价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不同病种患者的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20.
黄培胜 《医学综述》2009,15(21):3242-3244
血小板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其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如慢性血小板生成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等。血小板输注存在同种免疫和无效输注的风险,所以先天性或慢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同时应注意感染、过敏、发热、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输血后紫癜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