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肢骨折和软组织外伤的治疗中,患者常伴有患肢不同程度的肿胀,严重者可影响静脉回流,甚至影响患肢的血液供给,增加患者痛苦,给骨折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肢体肿胀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1].笔者采用中药治疗肢体骨折肿胀,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春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82-1682
在四肢骨折和软组织外伤的治疗中,患者常伴有患肢不同程度的肿胀,严重者可影响静脉回流,甚至影响患肢的血液供给,增加患者痛苦,给骨折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肢体肿胀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笔者采用中药治疗肢体骨折肿胀,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清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98-1599
患者四肢骨折术后患肢常易发生肿胀,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严重者可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1-2].而治疗期间对患肢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使肢体肿胀及早、快速消退,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现笔者将护理干预在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0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平均时间;护理前后患者患肢疼痛水平和肿胀周径;护理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肢疼痛水平和肿胀周径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肢疼痛水平和肿胀周径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肢肿胀疼痛,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肢骨折患者运用可调式肢体抬高支具抬高角度与肿胀消除速率的关系.方法 153名上肢骨折患者运用抬高支具将患肢抬高,随机分为30°组、60°组、90°组,运用可调式肢体抬高支具抬高后比较伤后三天及手术后一周患肢肿胀消除速率.结果 三组患者入院当天患肢肿胀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通过抬高后,患肢肿胀消除速率抬高60°组>90°组>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运用可调式肢体抬高支具抬高患肢60°为最佳消肿角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我科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患肢冰敷、外敷驳骨油纱、TDP治疗仪照射、饮食调养、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肢消肿效果.结果 干预组病人患肢消肿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7%,干预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骨折的治疗早期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加快肢体肿胀的消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促进骨折愈合.方法 选择四肢长骨骨折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第1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5.82±1.35)d,对照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6.69±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患者患肢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d及术后7d,观察组患肢VA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术后患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肢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弢 《安徽医药》2013,17(8):1368-1369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加用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去痛片和抬高患肢。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疼痛时间、肿胀程度和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是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活血止痛汤联合脱水剂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对照组(30例,常规脱水治疗)和观察组(30例,活血止痛汤联合脱水剂治疗)。结果 活血止痛汤联合脱水剂治疗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常规脱水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χ2=4.952,P<0.05)。活血止痛汤联合脱水剂治疗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常规脱水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28.491、19.245、24.016,P<0.05)。活血止痛汤联合脱水剂治疗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VAS疼痛评分为(0.52±0.10)分,低于常规脱水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7.396,P<0.05)。活血止痛汤联合脱水剂治疗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患肢肿胀严重程度评分为(0.68±0.15)分,低于常规脱水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6.823,P<0.05)。活血止痛汤联合脱水剂治疗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期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脉冲电磁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VAS评分、骨痂出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脉冲电磁场治疗,可缓解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韩珊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64-3665
肢体肿胀是骨折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得不到及时的解除,甚至有的患者出现各种严重后果[1-2],如骨筋膜室综合征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4].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提高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中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57例,其中男92例,女65例,年龄17~69(42.8±16.7)岁,其中上肢骨折患者73例,下肢骨折患者84例,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肿胀,其中Ⅰ级患者42例,Ⅱ级患者63例,Ⅲ级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干预组(7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肢体肿胀评价标准:Ⅰ级:患肢皮纹存在,但是较正常皮肤紧张;Ⅱ级:皮纹消失,皮温升高,患肢皮肤较正常皮肤紧张,但未出现张力性水泡;Ⅲ级:较Ⅱ级严重,有张力性水泡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上肢骨折病人石膏托外固定后肿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肢骨折病人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并悬吊抬高患肢预防手部肿胀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56例上肢骨折病人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后悬吊抬高患肢并进行对症治疗预防手部肿胀,密切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的护理.结果 56例中预防手部肿胀显效的5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2%.结论 对上肢骨折病人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并悬吊抬高患肢是预防手部肿胀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胶囊0.3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针剂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5~7d为1个疗程,均同时行患肢功能锻炼.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创伤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患者骨折后若缺乏功能锻炼,可因为组织缺损、肿胀、瘢痕挛缩、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因此骨折后除了正确的治疗外,患肢早期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然而患者患肢在骨折早期会出现疼痛、肿胀和活动功能障碍等不适,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等而往往不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有学者指出,任何治疗方法都无法取代功能锻炼,它是骨折治疗中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挤压伤后肢体肿胀和改善皮肤微循环的影响,探讨改善患肢肢体高度肿胀,缺血缺氧状况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挤压伤后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微循环障碍1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结果:经高压氧治疗后,11例单纯肢体肿胀患者全部痊愈,5例皮肤微循环障碍患者得到改善,既有肢体肿胀又伴有皮肤微循环障碍的2例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3次后外科医生作了局部筋膜切开减压术后而停止治疗,伤口能按期愈合。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利于肢体肿胀消退和改善皮肤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6.
狄亚丹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05-206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四肢骨折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宣教、伤口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肿胀消除时间和干预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患肢术后消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黎裕萍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407-1407
对下肢术后患者,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的功能。下肢关节治疗仪(CPM)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被动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的一个良好器械,在骨科患者的康复中普遍应用。而单纯采用CPM强力屈曲膝关节容易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使患者产生害怕锻炼心理,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我科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采用中药液浸泡或中药包热敷患肢30mi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工业及交通的迅速发展,发生下肢骨折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1],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进行功能复位,提高治疗的效率,而肢体肿胀是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由于血管局部通透性增加及渗出增多等炎症反应造成,若肿胀加重可影响患肢伤口的恢复,造成伤口愈合时间的延长,甚至造成关节的粘连僵硬等,以往的主要通过药物消肿,如甘露醇、抬...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35):4962-4964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对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的作用。方法:120例闭合性新鲜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后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对症及抗炎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患肢肿胀程度,手术当天及术后1、2、3、7 d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骨折围手术期中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减轻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热熨疗法联合中频静电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20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共治疗2个月,对照组为采用中频静电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中药封包热熨疗法联合中频静电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肢疼痛严重程度,肢体围径测量方法评估肢体肿胀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来评估患者满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56±1.53)分高于对照(3.98±0.96)分(t=0.045,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分数及肢体围径长度明显下降(t=0.038,t=0.032,P 0.05)。结论中药封包热熨疗法联合中频静电治疗能缓解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肢体肿胀情况,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