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琪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577-1578
目的探讨猫抓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猫抓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应用Warthin—Starry嗜银纤维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2例猫抓病患者,1例有明确的被猫咬伤手指史,1例可疑被猫抓咬病史。镜下见大量淋巴结构破坏,多发性、大小不一的圆形结节性肉芽肿性病变。结节中央为含嗜中性粒细胞的中心性坏死,其间见少量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等。肉芽肿性结节为非干酪样坏死性。Warthin—Starry嗜银纤维染色发现结节内有大量阳性杆菌。结论猫抓病常见的病原体为巴尔通氏体,其淋巴结肉芽肿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酷似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干酪性结核等。可根据临床病史、特殊皮肤试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嗜银纤维染色来加以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病理对猫抓病的认识。方法对23例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3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均有狗猫等宠物接触史,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结微脓肿性肉芽肿性炎,Wartin-starry银染色(+)。结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目前诊断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治疗应早期应用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必要时行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猫抓病性腋窝淋巴结炎2例,加深对猫抓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通过病理HE染色做初步诊断,免疫组化证实,并做Warthin-Starry银染。结果证实此例病例为腋窝淋巴结猫抓病。结论猫抓病常有猫狗接触史,将淋巴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病史结合,是提高本病的诊断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21例猫抓病(C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淋巴结活检标本进行微波辐射Warthin—Starry银染色,同时将其切片作常规HE染色与抗酸杆菌染色(Ziehl—Neelsen法),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Warthin—Starry染色经微波辐射处理后染色过程耗时仅约15分钟,21例标本经改良Warthin—Starry染色均显示淋巴窦区和微脓肿周围巨噬细胞胞浆内存在黑色、颗粒状、多形状的吞噬细胞;HE染色观察到特征性的微脓肿和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均阴性。结论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具有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的典型病理特征;微波辐射Warthin—Starry银染色技术可在较短时闻内清楚显示猫抓病性淋巴结病变中的病原体,对CS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猫抓病(CSD)临床病理特征、病因及诊断要点,以提高对CSD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我院1986~1999年间所收集的15例猫抓病患者淋巴结活检资料,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5例猫抓病患者均有与猫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以自限性局部(颈部7例,腋下8例,肘部3例)淋巴结肿大为主,沿淋巴引流方向规律分布;HE镜下病理学特点为淋巴结内坏死性肉芽样微脓肿形成;特殊染色显示血管壁及微脓肿中革兰氏阴性、嗜银性、不耐酸的多形性杆菌存在。结论 CSD是一种病程自限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和淋巴结活检病理特点辅以Warthin-Starry银染色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诊断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因不清,几乎都发生于育龄经产妇,年龄最小23岁,最大43岁,平均年龄33.3岁,且常与最近的妊娠有关,多发生在乳晕的周边区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单侧多见,常压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并伴有窦道形成;B超检查或钼靶射影等辅助检查,容易误诊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困难,准确诊断依赖于病理学,其病理组织学典型特征病变以小叶为中心,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或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坏死,也无明显的结节形成及血管炎症,病变内无病原菌生长,16例经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重新阅片确诊,并进行电话随访:1例病情反复,病史较长,病变波及整个乳腺小叶,患者无法忍受,要求病侧乳腺单纯切除,1例复发,最后治疗都以手术切除为主,再以中药或激素辅助治疗,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诊断困难,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选择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 34例颈淋巴结无干酪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病变 ,经病理观察、组化 ,免疫组化和PCR检测进行循环排除定性诊断。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两院病理科 4年内收集 34例颈部淋巴结无干酪坏死上皮样肉芽肿 ,年龄 9~ 46岁 ,男 2 0例 ,女 14例。临床诊断非特异炎 2例 ,结核 2 7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待查 3例 ,治疗期 2~ 9个月。二、方法 :分组 :2 4例非干酪坏死淋巴肉芽肿为非典型组 ,7例颈部典型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肿为对照组。 2组均常规HE染色及抗酸染色 ,网状纤维染色及PAS染色。筛选非典型组 12例 ,对照组 6例 ,用ABC法标记鼠抗S10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方法 将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脑部病变组织,采用快速或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结果 组织切片中见血吸虫病肉芽肿,急性期,中央为新鲜虫卵肉芽肿,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慢性期为退变虫卵,其外为增生的胶质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假结核样结节,以及纤维组织增生、胶元化.结论 血吸虫病肉芽肿是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以血吸虫卵为中心形成的肉芽肿病变,是脑型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学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包括病史、影像学资料、手术标本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好发于中年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常诊断为脑膜瘤;组织学显示“明暗”相间的特征(多量淡染的组织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伴纤维化,同时组织细胞内有多量吞噬的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结论: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是一种极其少见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较容易误诊或漏诊。病理诊断时需与颅内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和浆细胞肉芽肿、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等鉴别,该病变组织学特征及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阳性表达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imura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方法分析10例Kimura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 10例Kimura多见于男性患者,一般状态均较好。好发于头颈部,多表现为皮下多发性结节或局部肿胀,部分病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病变位于真皮内或皮下,均以增生的淋巴组织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含有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可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型血管,其内皮呈肿胀状或扁平状,血管周围和滤泡旁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6例内可见嗜酸性微脓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imura病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 Kimura病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炎性增生性病变,应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相鉴别,组织病理学对于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性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2例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透明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从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腹股沟淋巴结内均见转移性的肿瘤组织,肿瘤主要由胞质丰富而透明的多角形细胞或梭形细胞组成,并被纤维组织分隔呈大小不等的巢状及束状,并见多核巨细胞、出血及坏死灶。追溯病史,2位患者1年及1·5年前曾行外踝及膝盖上方肿物切除术,两者均为半年前发现腹股沟肿物。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Vimentin、S-100、HMB-45及Melan-A均阳性。结论淋巴结转移性透明细胞肉瘤诊断较为困难,应积极追溯病史,注重HE染色下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根治术继发淋巴水肿后的上臂皮肤血管肉瘤,即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STS进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以充满红细胞的大小不等的囊腔,相互沟通的不规则的管腔,部分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构成的实性区域为特征。不规则的管腔内衬覆异型瘤细胞,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内含红细胞。免疫组织染色肿瘤细胞CD34阳性、CD31阳性,Ki-67部分阳性,AE1/AE3为阴性表达。结论 STS是乳腺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5.8%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妇科常见急腹症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并探讨不同疾病的治疗原则。方法对3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5例患者包括11个病种,分为腹腔内出血性疾病(91.7%),感染性疾病(6.0%)肿瘤并发症(2.2%),和其他疾病(1.3%)4大类。内出血疾病为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出血性输卵管炎、急性阑尾炎容易相互误诊。结论妇科急腹症诊断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月经史、近期宫腔手术史及不洁性生活史,血、尿HCG检测及B超检查、后穹隆或腹腔穿刺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女性外阴部损害的临床表现,以明确其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本中心皮肤科和女性科门诊中104例有外阴部损害的女性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结果:104例女性外阴部损害中,性病性损害82例,占78.85%,非性病性损害22例,占21.15%。结论:女性外阴部损害中非性病性损害占一定比例,应明确其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病因及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恶性积液的诊断性能。方法对2002-01~2006-12的2801例浆膜腔积液原因待查患者标本的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标本首先进行颜色、透明度、Rivalta试验及细胞计数常规检查,然后离心、涂片,采用瑞吉染色进行细胞分类和形态观察。结果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对恶性积液的检验诊断灵敏度75.2%,诊断特异性99.8%,实验结果的阳性预期值99.3%,实验结果的阴性预期值91.7%,实验总有效率93.2%。结论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良、恶性积液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良好的灵敏度,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云  钱源澄 《江苏医药》1995,21(5):301-302
报告3例罕见的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观察了其临床、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显示,本瘤好发于脑表浅部位,界限清楚,有囊腔形成。光镜下瘤细胞奇形怪状,提示恶性的组织学形态,酷似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均 被误诊。然而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预后良好,存活期长,且光镜下缺乏坏死,核分裂相当少。随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3年7个月和7年9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