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5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55株铜绿假单胞菌、4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以美洛培南和比阿培南显示最佳,亚胺培南次之,帕尼培南逊于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明显逊于其他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厄他培南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而其他几种活性基本相当。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均较高,而五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均敏感。  相似文献   

2.
张纪民 《北方药学》2018,(6):174-175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我院感染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感染科各类临床标本308个,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本组308个临床标本,共分离大肠埃希菌31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7.26%(117/31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但临床应合理使用此类药物,以防其耐药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5年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的临床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 21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 916株,占59.69%,主要来源于尿液(45.95%),感染科室主要分布于普外科(30.21%)和重症医学科(26.54%)。铜绿假单胞菌2 585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株311株,占12.03%,主要来源于痰液84.09%,感染科室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44.56%)和重症医学科(23.07%);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较低(≤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5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10%)。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较广,对常见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医院加强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药耐药菌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青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临床标本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证实碳青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方法 按照NCCLS推荐的纸片确证法检测产ESBLs菌株,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标本分离的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335株、肺炎克雷伯菌129株,产酶率分别占45.03%(355/744)、28.86%(129/477).产ESBLs组细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2%~100%;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2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以下.结论 本组实验证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产ESBLs大肠埃希菌77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产ESBLs耐药菌株的初步筛选,再通过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法确认产酶菌株.结果 77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萘定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36.36%,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较非产酶菌株增高,对氨苄西林、萘定酸全部耐药,而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敏感率100%.结论 郑州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临床标本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证实碳青霉烯类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方法按照NCCLS推荐的纸片确证法检测产ESBLs菌株,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标本分离的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335株、肺炎克雷伯菌129株,产酶率分别占45.03%(355/744)、28.86%(129/477)。产ESBLs组细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2%~100%;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2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以下。结论本组实验证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药敏情况.方法 收集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35株,检测ESBLs,并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135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8株,检出率为43%,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外,产ESBLs菌对其他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最低.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非常严重;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更严重,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徐建萍 《中国药业》2012,(19):13-14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120株和大肠埃希菌34株,进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株45株(37.50%),从34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株11株(32.35%)。除亚胺培南外,ESBLs阳性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P<0.01)。结论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临床上经验用药可选择头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徐臣光 《海峡药学》2010,22(3):163-165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检测。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130株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35株,单产AmpC酶10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6株,检出率分别为26.9%、7.7%和4.6%。产酶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亚胺培南)。结论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医院临床分离的925株大肠埃希菌和363株肺炎克雷伯菌。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 ATB 细菌鉴定系统,应用药敏测试仪及配套微生物检测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925株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产 ESBLs 菌657株(占71.0%);36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产 ESBLs 菌150株(占41.32%)。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来自尿标本266株(占40.49%),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来自痰标本89株(占59.33%)。产 ESBLs 株的耐药率均普遍高于 ESBLs 阴性株;与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相比,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二者对青霉素类、一到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而对厄它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高度敏感。结论某院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临床应高度重视产 ESBLs 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尤其要控制 ESBLs 菌的产生和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菌AmpC酶及ESBLs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3年1~12月分离191株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揭示其主要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对191株大肠埃希菌分别进行AmpC和ESBLs测定。结果大肠埃希菌单产AmpC酶、ESBLs、同时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1%、23.0%、2.6%。产酶菌株(单产AmpC酶、ESBLs及同时产AmpC酶+ESBLs)对18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外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只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致病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688株致病菌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产ESBLs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致病菌688株中革兰氏阴性菌392株占57.0%,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179株占45.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84株,产酶率为46.9%(84/179),其对青霉素类和1、2、3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的主要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14.
李雪莲 《海峡药学》2012,(10):187-188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60株,进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6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54株(33.8%)。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或P<0.01)。结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经验用药可选择头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KPC酶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KPC酶的情况和耐药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681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为检测药物,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细菌产KPC酶及基因分型。结果在491大肠埃希菌株和190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进行Hodge试验,12株菌全部阴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没出现目的基因片段。结论在12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中未发现产KPC酶的菌株。据国内的同类研究报道,目前我国主要以产KPC-2酶为主,而且产KPC酶存在地域性差异,课题研究显示本区域暂时没发现产KPC酶的菌株,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现状。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感染标本,进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筛选。采用E-test,头孢他啶+棒酸或头孢他啶进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确证。并用凝胶脉冲场电泳(PFGE)对产ESBLs菌株进行分型,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流行情况并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结果 (1)分离的90株大肠埃希菌中,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8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4%和20%;(2)9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有25株(27.8%),该25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为88%和93%;(3)PFGE研究结果显示,25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有6株来源于一个相同菌株,其余19株来自于不同菌株。结论目前我院重症监护室产ESBLs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发病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17.
三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ICU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评价亚胺培南、帕尼培南与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作用,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230株革兰氏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5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17株大肠埃希氏菌中的ESBLs阳性率为61.2%。三种碳青霉烯类对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等都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且对产ESBLs菌株保持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嗜麦芽黄单胞菌高度耐药。提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重症监护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方法 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CARST)于2019年至2020年收集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 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检测菌株的碳青霉烯酶表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通过接合实验验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所在质粒的水平传递性;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6株对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或厄他培南不敏感的菌株中22株只对厄他培南耐药。只对厄他培南耐药的22株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检测均为阴性,对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耐药的14株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检测均为阳性,分别有8株携带blaNDM-5,3株携带blaNDM-1,1株携带blaNDM-7,1株携带blaNDM-16,1株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测得。7株blaNDM-5阳性菌株、3株blaNDM-1阳性菌株、1株bl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Ls)情况.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IS)的标准,分析181株细菌的耐药性和产ESSBLs情况,药敏判断和ESBLs表型确证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标准.结果 肺炎克雷伯氏菌137株,其中产ESBLs46株,阳性率为33.6%.大肠埃希氏菌44株,产ESBLs 22株,阳性率为50.0%.不同样本中以气管分泌物分离的细菌产ESBLs阳性率最高.不同科室间以脑外科分离的样本产ESBLs阳性率最高.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等均表现为耐药.结论 研究显示本院条件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q较高,产ESBLs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性较低,后两种药物是治疗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致病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688株致病菌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产ESBLs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致病菌688株中革兰氏阴性菌392株占57.0%,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179株占45.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84株,产酶率为46.9%(84/179),其对青霉素类和1、2、3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的主要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