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儿,女,5岁,因发热、头痛9 d入院.病初患儿曾呕吐 2 d,无抽搐.院外诊断"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及头孢曲松 钠治疗6d无效.患儿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体温40℃, 精神不振,颈软,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凯尔尼 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均阴性.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5岁,因发热、头痛9d入院。病初患儿曾呕吐2d,无抽搐。院外诊断“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及头孢曲松钠治疗6d无效。患儿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体温40℃,精神不振,颈软,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均阴性。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5岁,因发热、头痛9 d入院.病初患儿曾呕吐 2 d,无抽搐.院外诊断"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及头孢曲松 钠治疗6d无效.患儿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体温40℃, 精神不振,颈软,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凯尔尼 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均阴性.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儿童感染此种细菌可引起脓毒症、细菌性脑膜炎,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本文报道我院新生儿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各1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以此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李斯特菌及其感染后引起脑膜炎的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病例1:患儿男,3个月24 d,因发热、呕吐4 d入院。发热(38~39.4℃),伴嗜睡、非喷射性呕吐、精神食欲差,有右侧上下肢强直阵挛为主的频繁惊厥发作。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母乳喂养,病前3 d其母有进食冰箱内存放的生黄瓜史。入院体查:体温36.8℃,呼吸42次/分,心率125次/分,体重5.5 kg,营养发育尚可,前囟2 cm×2 cm,饱满,张力高,颈阻阴性,病理征阴性,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入院血常规:WBC 34.16×109/L,N0.84,L 0.16,CRP 36 mg/L。入院考虑为"化脓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LM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结果本例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起病,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有效,脑脊液及血培养均为LM生长。查阅到17篇相关文献,共24例患儿,其中4例死亡,10例发生脑积水等,氨苄西林或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 LM脑膜炎在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发生率低,但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脑脊液和血培养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李斯特菌败血症(listeriosis sepsis)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情重且病死亡率高。本病多为散发,在欧美国家曾有报道引起多次食源性爆发流行,且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但在国内报  相似文献   

8.
流感嗜血杆菌(HI)脑膜炎大多由b型菌株引起,a、c、、d、e、f型菌株常存在于儿童的呼吸道构成人体的正常菌丛,偶尔成为致病菌,本文报告一例由a型菌株引起的小儿HI脑膜炎。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一般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我院儿科病房在2005年收治3例,其中早产儿2例,足月儿1例,3例均经血培养证实为李斯特菌感染(表1),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药敏结果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TMP/SMZ、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0.
李斯特菌败血症六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6例由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转归,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识别.方法 调查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院分娩活产婴儿12 538例,其中6例检出李斯特菌.比较此6例中的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措施、预后的差异.结果 李斯特菌病检出率为4.8%.6例均为早发型感染,由母亲孕期宫内感染所致.3例早产儿生后即有败血症多样临床表现,反应低下,肤色苍灰,呼吸窘迫,肝脏增大,皮疹,四肢肌张力低下;实验室指标明显异常,WBC(21.6~33.8×109)/L,N0.77~0.83;PLT(102~59×109)/L;CRP>(160~118)mg/L.3例早产儿合并有肺部病变,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死亡1例,痊愈2例.3例足月儿发病时间较晚,分别在生后62、63、165h,仅表现为发热,精神反应欠活跃;实验室指标轻度异常,WBC(4.8~40.7×109)/L,N 0.72~0.80;PLT(202~192×109)/L;CRP(22~33)mg/L.治疗后痊愈.确诊必须依赖于细菌培养.氨苄青霉素或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 我国存在成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并导致母婴传播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检测,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对孕妇进行食品安全性宣传教育,避免孕期感染,是防止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一般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我院儿科病房在2005年收治3例,其中早产儿2例,足月儿1例,3例均经血培养证实为李斯特菌感染(表1),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药敏结果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TMP/SMZ、万古霉素敏感。讨论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及动植物中,可在1~45℃生长,可在高渗盐水中生长,可耐受较低的pH值,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可致病,已知有16种血清型,仅Ⅳb、Ⅰb、Ⅰa型致病。国外报道,该菌可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由被污染的食物如冷…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斯特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Listeris moncytogenes,LM)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欧美常有暴发流行,发展中国家报道较少,尤其是新生儿败血症,国内报道不多。本院近年共发生3例,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 disease,LD)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s moncytogenes,LM)所致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LM败血症临床少见。例1:男,2h,因窒息复苏2h入院。孕32周,阴道分娩,Apgar评分1分钟2分,5分钟3分,羊水Ⅲ°。其母产前半天发热,胎盘病理示化脓性炎伴梗死。查体:R10次/min,P176次/min,BP43/32mmHg,反应差,皮肤散在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糙。住院期间出现抽搐。检查:血WBC2·90×109/L,N0·68,L0·32,Hb121g/L,血小板65×109/L,;凝血酶原时间38·5s,纤维蛋白原3·79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40·0μg/ml,D-二聚体1·…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 disease,LD)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s moncytogenes,LM)所致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LM败血症临床少见。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8个月,住院号90724,因不规则高热20余天,咳嗽伴腹泻4~5天入院。院外诊断为败血症,经用庆大霉素、新型青霉素Ⅱ、氨苄青霉素、磺胺等治疗无效转我院。入院检查:体温39.7℃,脉搏170次/分,呼吸40次/分,神志萎靡,面色苍白,呈重病容。前囟未闭、平坦,巩膜无黄染,口粘腔膜光滑,咽后壁充血,胸廓无畸形,心肺无殊,腹平软,肝肋下2 cm,剑突下4cm,脾左肋下达7~8 cm,均为中等硬度,无压痛,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全身浅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孕母孕期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例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的患儿进行病冈、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分析。结果6例患儿中,4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血培养均为单核细胞李斯特茼。4例早产儿病情较重,3例未用敏感抗生素,放弃治疗,院外死亡。1例早产儿经验性选用敏感抗牛素治愈。2例足月儿病情平稳,根据血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愈。结论对生后出现早期发热、意识障碍等表现的新牛儿,需要警惕李斯特菌感染,早期诊断是抢救成功的萸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LMM)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病房收治的17例LMM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抗生素的选择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总结。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平均3岁5个月,〈1岁1例,1~3岁幼儿比例最高共10例(占59%),〉3~〈6岁2例,≥6岁4例。入院时患儿病程7~50d。结果17例患儿均通过脑脊液培养确诊为LMM。患儿均有发热,病程中伴惊厥、头痛、呕吐等表现,感染中毒症状相对较轻。17例患儿入院前病程7-50d。患儿均无免疫缺陷。其中5例患儿进行菌株分型,结果均为1/2a型。17例患儿在确诊前均使用过头孢类抗生素,确诊后根据药敏试验更换为敏感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晤唑(SMZ)等。17例患儿中2例并脑积水,其中1例因存在颅高压症状,最终进行了脑室一腹腔分流。17例患儿于门诊随访1年,预后良好,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儿童LMM较成人少见,且免疫功能多正常,可共患脑积水。氨苄西林仍为LMM的首选,而美罗培南、SMZ及利奈唑胺可作为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
20.
患儿,男,5个月,因发热咳嗽1个月余,加重2 d于2004年9月22日入院.患儿于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以夜间为主,体温不超过38℃,伴单声轻咳,无痰,无气促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2 d病情加重,体温升高到39℃以上,最高达40.5℃,予退热药后,热可退,但易反复.咳嗽加重,为刺激性干咳伴气促.起病来,精神较差,吃奶、睡眠可,黄色稀便3~4次/d,小便正常,无抽搐,全身无皮疹,无呕吐.既往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