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好朴  何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68-1669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采用此方法,对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胆道内置入支架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男:28例女:20例,胆管癌23例,胰头癌14例,胆囊癌3例,肝门区转移癌8例,共置入胆道内48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4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44例先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1~2周再放置金属内支架,4例因梗阻较复杂金属支架植入后仍保留引流导管3~6周后拔除引流管;44例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局部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配合动脉内灌注化疗可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共置入12枚支架,其中2例胆道多段狭窄置入2枚支架,国产自扩式金属内支架10枚。10例均先行外引流3~7d后再植入支架。有6例肝门部病变在右肝内胆管置入支架后,黄疸症状改善不明显,行左肝管穿刺外引流后黄疸消退。本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相比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容易,创伤小,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支架治疗高位恶性阻塞性黄疸(MOJ)的疗效。方法159例高位MOJ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13、26、39、52周的生存率分别为87%、66%、56%、41%,中位生存期为43.55周;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0%、46%、36%和24%,平均通畅时间为27.57周。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高位恶性MOJ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王胜 《黑龙江医药》2002,15(5):413-413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而致临床上产生黄疸的一组病例。其被发现时多已晚期,能做外科根治术的也仅占7%左右,姑息性分流术也仅适用于19%的病例。且外科分流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相当高。自1974年国外开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已成为对该病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使无法行旁路分流术的病人亦获得减黄的治疗机会,但它存在着携带引流袋及引流瓶的缺点。给病人带来心理和生活方面的负担,病人因引流损失大量胆汁,导致消化不良征候群等缺点。80年代后期,金属内支架(金属内涵管)的问世,解决了胆道内支架长期放置的问题。由于金属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好,不易被胆汁阻塞,可长期保持通畅,不易脱落,且操作简单,置放途径灵活,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DB)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比56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及检查指标。结果 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DB后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并且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来说是简便、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80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选择适当的胆管穿刺,成功后利用导丝引导置入胆管支架。术前术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结果术后造影所有病例胆道均开通,术后2周TBIL由36~410mol/L降至16.2~53.8mol/L,较术前有明显下降,AKP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结论经皮肝穿刺置入内支架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祝勇  朱卫  陈素明 《江西医药》2011,46(7):662-663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分别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结果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率为90.1%,并发症发生率为24.2%,生活质量提高明显。结论 PTCD及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上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性经皮胆道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 43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引流方式有内外引流管、金属内支架或塑料内涵管。结果 单纯内引流者 2 8例 ,2 5例置入金属支架 ,3例置入塑料内涵管 ;置入内外引流管者有 15例。术后 1周血清总胆红素 (TBIL)从术前的 5 0 1 6± 198 4μmol/L降至 2 30 7±138 5 μmol/L(P <0 0 0 1) ,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 (P均 <0 0 0 1)。 3例于术后 1个月内死亡 ,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跟踪随访 36例 ,平均随访 5 9个月 ,7例仍存活 ,2 3例(6 3 9% )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引流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并可改善肝脏功能 ,有限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3例晚期消化道肿瘤并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TCD组(n=52)和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组(PTCD+胆道支架组,n=6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7天、30天肝功能变化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结果 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PTCD组比较,PTCD+胆道支架组术后第3天DBIL、TBIL、ALB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DBIL、TBIL、AST显著下降,术后第30天DBIL、TBIL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良好的操作技术和严格把握内支架指征的情况下,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可行,可有效促进肿瘤患者肝功能恢复,为肿瘤诊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怡  官敏  张雪  张勇  汤善宏 《天津医药》2023,(10):1117-1121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动态变化对首次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经ERCP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的119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期是否大于1年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肝功能指标,计算出各指标动态变化率(术后7 d/术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AB动态变化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2组,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19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45.4%(54/119),病死率54.6%(65/119)。生存组PAB动态变化率为1.1(0.9,1.4),死亡组为0.9(0.7,1.0),生存组高于死亡组(P<0.05);ROC分析提示PAB动态变化率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704~0.895),PAB动态变化率最佳截断值为1.008;生存分析显示低PAB动态变化率组的1年累积生存率低于高PAB动态变化率组(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改良PTCD,并在当时或1~3周后行经皮胆道可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改良PTCD成功率100%,支架置入成功率90.9%(30/33).随访1~29个月,中位生存14.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发热、黄疸,其中1例重置PTCD后症状缓解,1例抗炎、利胆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重置PTCD管后黄疸短暂消失,渐出现混合性黄疸,另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恶病质,不宜再次PTCD引流.结论 (1)经皮胆道支架置人术的选择性应用,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改良PTCD操作是支架置入的前提条件和放置失败的引流保证,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以及转移性肿瘤如胃癌胆道转移所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及胆红素升高。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姑息治疗实属必要,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应用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T后再行胆道腔内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黄疸消退情况、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率为71%(5/7)。结论 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是针对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标本兼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加强心理、皮肤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保持合适的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加强黄疸情况及伤口的观察与护理;重视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胆汁引流顺利,胆红素下降,黄疸减轻,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PTBD,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2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通过及时的观察和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治疗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时间.本组患者没有出现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主要有原发性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癌及转移癌压迫侵犯胆管所致.此类患者均已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经皮穿刺肝管内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inserton bilie-ary stent PTIBS)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取得良好效果,最近我院收治了1例胃窦癌肝门区转移引起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途径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患者,男,73岁,因发热,全身黄疸皮肤骚痒于2000年12月18日入院.化验:WBC 19.6×1012/L,N77%,总胆红素质143.1mmol/L,间接胆红素101.9mmol/L,谷丙转氨酶135u/L.B超: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径增大.CT示:胆总管上段可见一大小约45×3.5×3 .0cm3软组织肿块.曾于同年3月中旬在上海仁济医院确认为“胃窦腺癌”并行毕Ⅰ式胃癌根治术.临床诊断:转移性梗阻性黄疸并急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频超声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本文总结我院2005--2007年超声诊断并经最后确诊的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瑞文  戚睿 《安徽医药》2022,26(11):2236-2239
目的研究使用胆道 125I粒子条支架和普通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MOJ)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治疗的 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粒子组为使用 125I粒子条支架治疗的 15例,普通组为使用普通金属支架治疗 15例。根据肝功能及胆道肿瘤标记物等指标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时间评价远期疗效。结果粒子组及普通组均可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粒子组同时可显著降低胆道肿瘤标记物指标。此外,粒子组中位生存时间及平均生存时间[( 207.00±41.22)d,(210.19±35.74)d]均长于普通组[( 90.00±41.12)d,(81.77±17.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