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10年来收治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89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对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分别为52.8%和47.1%.其中早产儿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7%;足月儿组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大致相同.两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产儿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病死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较足月儿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两者的病原菌构成有差异,根据其感染特点、胎龄迅速准确判断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伤残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108例中早产儿58例,近足月儿22例,足月儿28例;早发型败血症55例,晚发型败血症53例.以出生体重及胎龄评估,均以早产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新生儿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占45.4%,革兰阴性菌占54.6%,真菌3.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中早发型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7.3%)、表皮葡萄球菌(23.6%),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8.3%).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及万古霉素药物对葡萄球菌敏感度100%.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度较好,未发现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大致相同,病死率以早发型败血症为主.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而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0-2015年内蒙古通辽市医院收治的268例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患儿,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3%),其中大肠埃希菌(31.2%),肺炎克雷伯杆菌(23.9%)。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5.1%),其中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6.5%)、屎肠球菌(11.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80%,对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6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结论新生儿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不同,治疗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和真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住院费用.方法 对236 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G+ 菌败血症110 例,G-菌败血症68 例,真菌败血症58 例.结果 G+ 菌组足月儿占62%,G-菌组足月儿占38%,真菌组早产儿占86%,真菌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 菌组和G-菌组(P-菌组、真菌组中多胎所占比例高于G+ 菌组(P-菌组胎膜早破>18 h、羊水Ⅲ度污染、早发型败血症的比例均高于G+ 菌组和真菌组(P+ 菌组起病症状为体温异常、脐炎或疱疹的患儿比例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结论 G+菌败血症以足月儿为主;G-菌败血症多见于早发型;真菌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呼吸暂停、血小板减少,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细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 ≤生后7 d)和晚发型( >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 < 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并收入NICU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迟发型败血症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组和临床迟发型败血症组,回顾分析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临床表现、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特点。结果共22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117例,发生率为51.8%。其中45例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占19.9%(45/226);72例为临床诊断迟发型败血症,占31.9%(72/226)。确诊败血症组患儿心率增快、体温异常的比例高于临床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2株(62.7%),革兰阳性菌16株(31.4%),真菌3株(5.9%);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两种致病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及肤色等的突然变化,虽然无特异性,但有预警作用;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并收入NICU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迟发型败血症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组和临床迟发型败血症组,回顾分析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临床表现、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特点。结果共22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117例,发生率为51.8%。其中45例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占19.9%(45/226);72例为临床诊断迟发型败血症,占31.9%(72/226)。确诊败血症组患儿心率增快、体温异常的比例高于临床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2株(62.7%),革兰阳性菌16株(31.4%),真菌3株(5.9%);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两种致病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及肤色等的突然变化,虽然无特异性,但有预警作用;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45例,对其临床特征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6例(80.0%),有26例(57.8%)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病死率26.7%;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患儿血白细胞<5×109/L、血小板<30×109/L、CRP≥60 μg/ml,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死亡例数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并发MODS、DIC所用的时间短于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比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情严重,易发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CRP的增高,病死率高.因此对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应对感染性指标进行监测,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为防控早产儿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统一标准采集2005年9月-2009年3月间103例早产儿院内感染者的痰、尿液、皮肤分泌物和(或)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检出病原菌165株,革兰阳性菌23株(13.9%),革兰阴性菌142株(86.1%).革兰阴性菌是早产儿肺部、泌尿系、血液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是早产儿皮肤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常见,其次为大肠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显著高于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65.6%(42/64);大肠杆菌产EBSL+菌株占47.1%(8/17).产EBSL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P<0.0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产EBSL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比例较高,且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值得重视;早产儿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晚发型GBS败血症的15例新生儿以及同期出院诊断为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3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晚发型GBS败血症与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新生儿在气促、抽搐和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型GBS败血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6/L、超敏C反应蛋白>100 mg/L及脑脊液葡萄糖<3.11 mmol/L的比例高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组(P<0.05)。GBS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红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87.5%。晚发型GBS败血症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患儿在并发脑膜炎及脑积水、脑室管炎等后遗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GBS败血症起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易有后遗症;对可疑GBS败血症新生儿应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