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底细胞癌(BCC)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由于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化,临床医师如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引起误诊和漏诊.笔者对71例BCC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7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底细胞癌(BCC)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由于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化,临床医师如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引起误诊和漏诊。笔者对71例BCC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BCC)是一组基因型不同、表型相近的细菌,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病原菌尤见于囊性纤维化和慢性肉芽肿病患者.BCC可在患者之间传播且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现行治疗方法尚无法根治BCC引起的感染.本文简要综述BCC及其耐药性、治疗现状及潜在药物治疗靶点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癌(BCC)的镜下浸润特点;探讨BCC亚临床侵袭范围的临床预测指标.方法:采集显微镜下包括完整肿瘤的病理切片,观察BCC在镜下的微观表现;分别记录肿瘤直径的宏观测量值和微观测量值,并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的微观测量值小于18 mm的基底细胞癌,在表皮下向周边浸润,侵袭局限且多呈不对称表现,深度多不超过深筋膜,其直径的微观测量值(Y)与宏观 测量值(X)间存在直线相关:Y=1.590+0.998X(mm),回归系数β的95%CI(0.861, 1.135),R2=0.84.结论:BCC的亚临床侵袭局限,多呈不对称性,直径≤18 mm的BCC, 其直径的微观测量值与宏观测量值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或可作为BCC亚临床侵袭范围的预测指标,仍需进一步临床证实.  相似文献   

5.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以老年人多见,因其病因复杂,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性,常引起误诊和漏诊,并进而导致治疗方法不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就人皮肤BCC、SCC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癌(BCC)复发风险的水平和特点.方法 选取6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底细胞癌部位/大小、病理亚型等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76:1;发病平均年龄为(68.6±11.36)岁;入选患者均为原发单发病例.发病部位:头颈部56例,躯干四肢...  相似文献   

7.
CC预后的参考指标,但尚不能作为衡量BCC恶性程度的指标;ki67可作为衡量BCC侵袭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类原始抗原(CD34)与毛囊干细胞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5(CK15)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表达情况,探索其在BCC和SCC发生发展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在我院病理科进行检验的35例BCC标本作为实验组Ⅰ,并选取同期39例SCC标本作为实验组Ⅱ。所有标本均已经明确诊断,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内CD34及CK1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Ⅰ样本中CD34阳性率低于实验Ⅱ组(χ2=22.747,P<0.05),CK15阳性率高于实验Ⅱ组(χ2=15.610,P<0.05)。结论 CD34与CK15在BCC及SCC标本中表达模式有所不同,他们可以作为病理诊断时鉴别BCC和SCC的有效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BCC)在营养有限的水性环境中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对一些治疗用抗菌药和常用抑菌剂具有耐药性,可引起囊性纤维化、慢性肉芽肿患者或低免疫力易感人群的严重感染。BCC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明确归为不可接受微生物,因此,非无菌水性基质药品中BCC的预防及控制对药品安全至关重要。主要对BCC的特性、检测方法及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进行阐述,为非无菌水性基质药品中BCC的研究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青年肝细胞性肝癌(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我们采用声为检测手段,对68例青年BCC和256例中老年HCC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作了对比研究,发现青年HCC有如下特点:(1)HBV感染率高;(2)就诊时有上腹痛(80.9%)和包块(75%)常见;(3)肝功能损害较重,(4)肿块较大,以巨块型多见,门脉较易发现有癌栓形成;(5)施行TAE治疗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以溃疡为主,常引起疼痛及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青年HCC与中老年HCC相比,其临床病理表现有某些差异,重视上述特点,对提高本的诊治水平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价了局部光动力学疗法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光针"联合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carcinoma,BCC)的药效。以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yl monostearate,GMO)为基质制备了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立方液晶,评价了其体外细胞毒性。动物实验获得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以裸鼠死亡率、肿瘤体积和肿瘤转移率为指标评价了5-ALA立方液晶与不同能量光针联合治疗BCC的效果。结果表明,5-ALA立方液晶呈各向同性,为双菱性晶格结构(PN3M)。5-ALA立方液晶联合光针细胞毒性明显大于单独使用5-ALA或光针。5-ALA立方液晶与高能量光针联合应用可防止BCC转移;与低能量光针联用可显著促进药物渗透,抑制BCC生长。综上,5-ALA立方液晶联合光针可有效治疗BCC、防止其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诊断尖锐湿疣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方法 对125例尖锐湿疣患者病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显示出尖锐湿疣发病原因.结论 尖锐湿疣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需多种病理因素与临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蛋白在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P53、Bcl-2蛋白在40例BCC(BCC组)组织中的表达,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P53、Bcl-2蛋白在BCC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22/40)、85%(34/40),在对照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3/20)、10%(2/20)。P53、Bcl-2蛋白在BCC组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7.45,P&lt;0.01)。结论 P53、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BCC相关,说明其可能在B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VEGF、Ki-67、TCF4在基底细胞癌的表达模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印迹法对58例基底细胞癌和46例脂溢性角化病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VEGF、Ki-67、TCF4在基底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10%(35/58)、83.27%(38/58)、91.07%(53/58)高于脂溢性角化病的26.20%(12/46)、27.39%(13/46)、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Ki-67、TCF4在BCC表达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VEGF、Ki-67、TCF4的异常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细胞粘附因子CD44v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2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①MMP9在皮肤SCC中阳性率(88.1%)显著高于皮肤BCC组(48%)和正常皮肤组(13.3%),CD44v6在正常皮肤中的阳性率(100%)显著高于皮肤SCC组(66.7%)和皮肤BCC组(20%);②MMP9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D44v6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③MMP9和CD44v6在皮肤SCC和BCC中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CD44v6和MMP9与皮肤BCC和SCC的发生、分化密切相关,可作为研究和判断皮肤SCC和B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独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胎盘早剥患者的声像图,对其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超声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胎盘早剥病例患者的声像图,计算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探讨超声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符合率为66.3%,尤其对重度早剥符合率较高可达95.5%.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胎盘早剥有意义,尤其是对胎盘剥离严重的病例诊断意义更大,可作为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结合文献对良性淋巴上皮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讨论,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二例临床及病理较典型病例,光镜下观察,并结合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找出此病变良性与恶性、原发与转移及癌变的鉴别诊断.结果 良性淋巴上皮病是临床与病理诊断都易与肿瘤混淆的疾病.结论 通过仔细观察及一些鉴别点的讨论,提高了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以及样品分离的14株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分析,为该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用生理生化(API20NE和Biolog碳源分析系统)、基因型(自动化核糖体分型、16S rDNA和rec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11株标准菌株和3株未知菌进行了鉴定,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生理生化的方法能够鉴定到属的水平,Biolog能够区分BCC与非BCC类群微生物;16S rDNA序列分析能够鉴定到属水平,对于非BCC的部分菌可以鉴定到种水平,并且能够将BCC正确分类;recA序列分析能够将包含BCC的部分菌正确鉴定到种水平;Riboprinter技术能够鉴定到属水平,但是该技术能够对菌进行溯源分析。结论 在进行该菌的鉴定时,可以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9204微生物鉴定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根据自身的需求、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承担的成本,选择适宜的鉴定方法和技术,依据多相鉴定原则进行鉴定分析,第一步判断是否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第二判断是否属于BCC,第三尽可能准确鉴定到种水平,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溯源分析以确认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对肿瘤病理诊断结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仅限于病理诊断名称,而应包含肿瘤组织学分型,细胞核分级,免疫表型特征,血管、淋巴管受累情况等,对临床病理分期、选择治疗手段以及判断预后均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共识,强调临床与病理的联系,尽可能找到更科学的肿瘤病理诊断报告方式,更好地服务于肿瘤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由于对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及命名不统一.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病理诊断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不仅要求病理医生提供准确、重复性高的诊断,而且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对所用的概念要达成共识,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