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掌握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变化,为制订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方法,收集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数据,分析2000-2007年我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变化,比较东、两部大骨节病病情.结果 2000-2007年全国14个省(区、市)共上报了189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拍摄儿童右手X线片21 287张;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西部病情重于东部,西部平均X线检出率水平由2000年的21.75%下降到了2007年的7.30%;除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等个别省(区)外,其他省(区)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其他各省X线检出率均已在5%以下.结论 按X线诊断,已有90%的病区达到控制水平;按病区类型划分,以轻病区为主,中等病区为10%左右,重病区不到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2004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时间与空间分布。方法在全国大骨节病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当前大骨节病最重病区作为本次监测点,每个点拍摄100名左右7 ̄12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国家级诊断标准(GB),集体读片,确诊病例,确认患病水平。结果东部7省、市共11个监测点的儿童X线检出率均在6%以下。其中黑龙江2个点分别是4.55%和5.83%、吉林2个点分别是1.72%和0.85%、山西2个点分别是2.46%和2.5%、北京1个点是1.67%、山东是1.53%以及河南、河北均为0;西部6省、区(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14个监测点中8个检出率超过10%,其中有半数检出率超过20%,最高的达到27.78%(青海)。结论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继续下移,平均检出率变化不大,西部病区病情严重而突出。西部病区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强化大骨节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掌握2005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各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当前大骨节病重病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拍摄100名左右7~13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集体渎片,确诊病例,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7省、市共11个监测点,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率均低于3.00%;西部5省、区10个监测点中有5个超过10.00%,最高达25.00%(青海省上、下鹿圈村)。其中四川为0.96%和5.04%,陕西为5.56%和6.02%,内蒙古为10.53%和0,甘肃为14.71%和16.98%,,青海为12.10%和25.00%。东、西部各监测点大骨节病平均X线检出率为5.21%。结论与以往病情相比,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继续下移,平均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西部一些病区病情仍然较重,如青海省和甘肃省等,要继续强化大骨节病防治措施的落实,争取早日实现控制和消除大骨节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2002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 监测2002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方法 在9个病区省、自治区各选2个最重病区点,每个点拍照100名7-12岁儿童右手X光片,上报,集体读片确认患病水平。结果 东部7省X线检出率,黑龙江3.7%与1.0%、吉林3.8%与1.1%,河北0.8%,北京2.5%以及河南、山西、辽宁X线检出率均为0,依然在控制水平以下。西部6省(区)中,西藏、青海、甘肃、陕西X线检出率仍然很高,10个监测点中X线检出率超过20%的有6个,最高的达到51.5%(西藏),表明病情仍然活跃而严重。四川和内蒙古的病情有很大下降,已经达到了控制水平。结论 今后防治重点应放在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计划中的“种树种草、以粮代赈”政策的落实,争取在不太久的时间内控制大骨节病。  相似文献   

5.
2003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掌握2003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其动态。方法:在各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大骨节病病情严重的病区(点),每个点拍照100名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GB级诊断标准,集体读片确诊病例,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8省、市X线检出率:黑龙江4.17%、3.77%,吉林2.76%、2.11%,山西0.51%、0,山东2.69%,河南、河北、辽宁、北京X线检出率均为0;西部6省、区12个监测点中有半数检出率超过10%,最高的达到32.93%(青海)。结论: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下移,平均检出率有所下降,低点变化不明显。西部病区病情严重,问题突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之大势,进一步抓好“种树种草、以粮代赈”、搬迁等切实有效防治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2000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监测 2 0 0 0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方法 在病区省、自治区各选 1~ 2个最重病区点 ,每个点拍照 10 0名 7~ 12岁儿童右手 X光片 ,上报 ,集体读片确认患病水平。结果 东部 6省 :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山西、山东 X线检出率低于 3% ,达到了控制水平。西部 6省、区 (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内蒙古 ) ,检出率仍然很高 ,14点中 8个超过 2 0 % ,最高的达到 46 .5 % (青海 ) ,表明病情仍然活跃而严重。结论 今后防治重点应放在西部 ,结合西部大开发计划中的“种树种草、以粮代赈”政策的落实 ,争取在不太久的时间内控制大骨节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汇总分析全国大骨节病重点监测结果,为国家和政府制定防治大骨节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199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将相应的数据合计,计算算术均数,然后进行省区之间的横向比较,说明全国最重病区的分布和严重程度,绘制流行严重程度和活跃程度曲线,进行长期趋势的判定和描述,分析全国宏观病情,预测未来流行趋势。结果中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定点监测,监测结果可概括为4种情况:(1)开始时检出率在10%以下,观测期间基本未见波动,稳定在2%~3%;(2)开始时检出率在10%~30%的病区,在稍有波动中一路下降,到1996年即稳定在10%以下,达到基本控制的水平;(3)开始时检出率〉30%的病区监测之初相当严重;这一类的病情在监测中陡然下降,直到1997年达到20%以下或更低;(4)青海省病区是中国大骨节病病区中的一个特例,X线检出率与干骺端检出率都在一个水平上,没有明显变化。第二阶段为动点监测,监测结果仍可概括为4种情况:(1)监测开始时检出率在10%以下的病区没有变化,仍然保持在控制水平。(2)监测开始时的中、重病区,如甘肃、陕西、内蒙、黑龙江在一路下迭中达到了控制水平。(3)90年代末的中国重病区青海和2000年新增加的西藏病区,也在2005年由重病区变为中等病区。(4)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区间分布,控制病区由31.25%增加到82.61%、轻病区由18.75%下降到8.70%、中等病区由6.25%下降到4.35%、重病区由43.75%下降到4.35%,这说明中国的大骨节病的流行状况已经被遏制。结论中国的大骨节病在一段时间内应是以散发为主,2020年以后中国应该能够全面控制乃至消除大骨节病。  相似文献   

8.
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黑龙江富裕14年监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自1990年至今已14年。通过总结了解黑龙江省14年来(1990-2003年)大骨节病病情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以便为全省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信息,并指导防病工作。方法根据1990年3月卫生部地病司承德会议关于开展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制订监测方案要求,选黑龙江省历史重病区富裕县为监测点,每年3—4月对100名7-12岁儿童拍右手X线片,按照GB16003—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1995年前诊断标准与该标准相同),对确诊病例统计干骺端、骨端和X线检出率。1990—1999年为定点监测,2000年后改为动点监测。结果富裕点区X线检出率至1997年已降到10%以下,至2000年下降到5%以下。干骺端检出率至1993年已降到5%以下。骨端检出率1996年已降到10%以下。其干骺端和骨端改变均很轻微。结论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建议各地专业防治人员经常深入病区,特别是偏僻死角病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情监测,发现病情,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及时防止病情复燃,巩固大骨节病基本控制成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和步骤 ,结合平凉地区大骨节病病情资料对张老寺农场病区进行监测 ,真实地反映本地区病情现状 ,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大骨节病病情动态提供可靠监测数据。现将 1995~2 0 0 1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根据历史病情 (1988年儿童X线检出率 2 5 .77% )选张老寺农场一、二、三分场为监测点 ,按户逐一登记调查。对重点人群 7~ 12岁儿童每年进行临床检查和拍摄右手正位X线片。诊断标准执行GB16 0 0 3- 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1] 。  该农场为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共存病区 ,自 1984年开…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掌握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拍摄约100名7-13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集体读片,核定诊断,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7省、市共13个监测点的X线阳性检出率均≤6.00%:西部5省、区11个监测点中X线检出率有4个〉10.00%,最高的是青海省上下鹿圈村,达到26.14%。监测点阳性检出率四川省为1.00%、3.00%与4.71%;陕西省为7.63%、0;内蒙古为16.00%、4.50%;甘肃省为14.85%、2.91%;青海省为26.14%、23.28%。东西部各监测点的平均检出率为5.53%。结论与2005年比较,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略有上升,平均检出率变化不大。西部一些病区病情仍然较重,如青海省和甘肃省等。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南木达乡中心学校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情况。方法选择阿坝州壤塘县南木达乡中心学校4~16岁97名儿童(4个年级冬季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由副高以上高年资骨科医师进行查体,并统一编号,填写调查登记表。对全部儿童进行手部X线摄片,X线片由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影像科、风湿免疫科及小儿外科共10人组成阅片专家组共同判读。结果97名儿童中9名手部X线片有阳性改变,63名7~12岁儿童阳性检出率为11.1%,其中干骺端阳性检出率为3.17%(2/63),骨端阳性检出率为6.35%(4/63),骨骺阳性检出率为4.76%(3/63)。结论四川阿坝壤塘县南木达乡中心学校基本控制了大骨节病儿童新发病情,但仍需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今后的调查研究,建议按照年龄对儿童进行分类,采用先进的X线机和数字化成像系统;建议下调儿童观察年龄,将5~6岁儿童纳入监测范围;建议成立固定的阅片组及阅片专家,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州市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2007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青州市2个镇的3个村,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选择4个镇的10个村,对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成人临床检查结果按照临床分度和年龄进行统计;临床和X线诊断执行<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结果 临床检查7~12岁儿童共260名,未检出I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患儿;X线摄片检查198名,X线阳性率为0.临床检查16岁以上成人共7099人,检出I度及以上患者502例,检出率为7.07%(502/7099),患者主要分布在36岁以上人群,占检出者的99.00%(497/502).结论 青州市的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基本控制,而成人的大骨节病病情仍然严重,应继续开展病情监测,加强对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89-2000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病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兴海县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2个病村7-12岁儿童连续8年的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右手),集体读片分析X线病变特点及病情动态。结果 临床检出率,上鹿圈材为21.58%;下鹿圈村为13.29%。X线检出率,上鹿圈村为37.87%;下鹿圈村为47.76%。X线检出率和临床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活跃状态,致病因子仍然存在,X线检了有明显年度变化和季节变化,骨关节改变随致病因子的强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河北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度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对7~12岁在校学生进行临床及右手正位X线拍片检查,分别统计临床患病率与X线阳性率。结果全部监测点未检出临床Ⅰ度及以上病人,以县为单位统计X线阳性检出率丰宁县0.9%,崇礼县1.2%,各监测点最高检出率为2.2%,其中一个监测点检出率为0。结论河北省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都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山西省儿童及成人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及消长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按照<2007年度国家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山西省选取2个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村作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点,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X线片观察部位为掌指骨及腕关节;在山西省13个大骨节病病区县,选取50个村作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点,对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大骨节病病情调查.大骨节病诊断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执行.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按病情进行分度和按年龄进行分组,计算检出率.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共调查181人,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2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1.10%;骨端未检出阳性病例.成人大骨节病共调查13 871人,临床检出病例数801名,检出率为5.77%.患者主要分布在51岁以上人群中,大骨节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占总检出人数的70.66%(566/801);51岁以上各年龄段Ⅱ度、Ⅲ度检出率,占所有Ⅱ度、Ⅲ度检出率的71.78%(206/287).结论 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成人大骨节病检出率较高,成人大骨节病救治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林芝地区大骨节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点进行全民临床调查和4~13岁儿童右手X线拍片检查。结果 2个县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共1918人,检出Ⅰ度以上病例95例,米林县、朗县临床患病率分别为3.81%,6.96%;儿童X线共拍片462人,2县各检出阳性病例2例,米林县、朗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62%,1.54%。结论此次调查的林芝地区2县均为大骨节病轻病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病区6年大骨节病(KBD)消长趋势,从不同角度寻找KBD病因。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除2000年外,其余5年临床检查均为0检出。X线检出率从2000年的23.33%下降到0。结论 病区病情呈稳步下降势态,病区粮食可能是该地KBD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990~2012年大骨节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及消长趋势,为实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统一标准和方法。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正位x线检查,个别年份进行全体居民或16岁以上成人临床检查。结果1990、1999年2个定点监测点大骨节病Ⅰ度以上临床患病率分别为24.93%、11.70%和10.60%、8.20%;2008年成人大骨节病共计调查了13871人,临床检出人数801人,检出率为5.77%。7~12岁儿童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显示,1994~2012年所有监测点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1992—2012年x线阳性率全部〈5%,骨端阳性率〈3%。结论山西省大骨节病从20世纪90年代起病情持续下降,现已处于稳定控制态势,“十二五”末能够达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