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并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其次为胃间质瘤及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达96.1%(272/283).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帮助正确选择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并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其次为胃间质瘤及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达96.1%(272/283).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帮助正确选择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120例,共计144处病变,比较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结果 144处病变中,以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分别占42.36%和38.19%;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性质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747,P 0.05,诊断符合率为83.33%;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来源层次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955,P 0.05,诊断符合率为97.22%。结论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准确判断病变来源。  相似文献   

4.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附5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价值。方法用超声内镜对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8例,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1例,脂肪瘤4例,异位胰腺1例,静脉瘤2例,壁外压迫10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与胃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其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以及超声内镜检查的回声特点,并记录超声内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超声内镜检查的符合率为90.00%,明显高于胃镜检查的73.33%(P <0.05)。超声内镜检查对黏膜肌层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0.32%,特异性为93.55%;对黏膜下层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93.75%;对固有肌层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7.87%。结论与胃镜检查相比,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够对病变的性质、部位及来源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常廷民  李贞娟  张利利  李秀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95-2896,2898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比较120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多见,而胃底、胃体部间质瘤多见,胃窦病变性质较为多样化。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食管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胃窦部隆起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低。表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仅能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提供有效的病理诊断,而且还能较好地切除病变组织,对食管胃黏膜下病变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09至2017-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经超声内镜检查,且病变性质明确的87例患者的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诊断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5%、98.0%、85.1%;对病变起源层次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7.9%、98.7%、95.4%。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181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58例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58例患者行手术或内镜下治疗,57例经病理证实,53例病理与术前EUS诊断相符合,准确率92.98%。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5层结构,能够准确判断病变与消化道管壁的关系,指导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胃镜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普通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的病例,呈内向型生长。对病灶1.2 cm者行套扎器套扎术,术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于术后4周复查胃镜。结果 38例患者,肿瘤直径0.5~2.0 cm,平均(0.8±0.2)cm,≤1.2 cm的36例;36例中病变位于食管12例、胃22例、十二指肠2例;位于固有肌层22例、黏膜下层2例、黏膜肌层12例。治疗1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显示,治疗失败1例,病变部分脱落变小1例,病变完全脱落34例,治愈率为94.4%。结论超声内镜联合胃镜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是一种疗效好、操作简便、费用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镜超声指导下经内镜橡皮圈套扎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橡皮圈套扎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31例胃镜及内镜超声检查,病理确诊为食管良性黏膜下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观察套扎过程中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内镜了解病变脱落及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病变均成功摘除,无穿孔、出血的发生.内镜复查见橡皮圈26例1周内脱落并溃疡形成.结论 经内镜及内镜超声检查选择合适病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微探头(USP)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USP检测62例经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隆起病变患者,其中54例诊断为黏膜肌层平滑肌瘤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并追踪随访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EMR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51例,USP诊断正确率94.4%(51/54).术中及术后1个月随访均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USP对食管平滑肌瘤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内镜下治疗提供依据,联合EMR能提高内镜下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研究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本院经临床检查符合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均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超声内镜的辅助下进行对应的手术治疗,对比超声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的诊断效果,分析超声内镜的治疗效果。结果:病理检查出位于黏膜下层13例、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20例、固有肌层28例,符合例数为63例;超声内镜检查出位于黏膜下层13例、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22例、固有肌层26例,符合例数为61例,超声内镜检查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6.83%。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半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对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指导下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超声内镜初步诊断为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间质瘤19例,超声内镜明确病变来源、回声、大小、血供等情况后行黏膜下挖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8例病变完整挖除,1例挖除失败.术中出现穿孔2例,经钛夹封闭创面治愈.术中有少量出血,经热活检钳钳夹或氩气凝固止血,出血停止.无迟发性出血.结论 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有效,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进行严格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超声探头检查大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微超声探头对大肠黏膜下肿瘤进行肠镜下超声检查,根据其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2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中,间质瘤9例,脂肪瘤5例,类癌3例,肠间壁脓肿2例,肠气囊肿症1例.4例源于黏膜肌层的良性间质瘤及2例类癌经内镜切除,2例肠间壁脓肿及1例肠气囊肿症行内镜下穿刺治疗;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2例脂肪瘤、1例类癌,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88.24%.其余3例脂肪瘤则内镜随访.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微探头超声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103例(2017-03~2019-03),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参照组51例采取微探头超声内镜+内镜黏膜切除术,试验组52例采取微探头超声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分析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用时、恢复饮食用时、手术用时、术后下地用时较参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参照组少(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2%较参照组15.69%低(P0.05)。结论: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采取微探头超声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提升整体临床效果,且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瘤(NET)的内镜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某院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9例胃肠道NET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例中肿瘤单发17例,多发2例,内镜表现为息肉、糜烂、溃疡、隆起病变等。直径≤10 mm病变,内镜窄带成像(NBI)见病变表面毛细血管增粗或不规则,伴腺体缺失,超声内镜见病灶位于黏膜层;直径>15mm,NBI见病变表面毛细血管明显减少,超声内镜见病变已累及黏膜下层。对病变直径≤15 mm,病变局限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完整的14例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随访4~4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消化道NET内镜特点缺少特异性;对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且直径≤10 mm病灶,内镜下切除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微探头超声内镜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指导选择不同微创手术方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182例,行EMR或ESD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82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息肉、间质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变。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脂肪瘤的灵敏度最高为100.00%,其次是神经内分泌瘤、间质瘤、息肉;但对平滑肌瘤的灵敏度仅为43.75%,诊断效能较差。微探头超声内镜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病变诊断错误率较高,说明微探头超声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诊断效率比较差。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术中出现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黏膜下层和黏膜肌层。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可作为内镜手术前的常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8.
陈祥爽 《中国卫生产业》2014,(9):161+163-161,163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价值,为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进入我院的时间(单日、双日)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镜进行检查,实验中患者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结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较为常见,EUS技术在平滑肌瘤、间质瘤或壁外压迫等诊断方面明显由于传统的胃镜;实验中,超声内镜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确诊率达到91.25%,明显高于传统胃镜52.5%.结论 超声内镜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病变的原因、病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且确诊率也比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色素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加以探讨,以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普通内镜下怀疑早期胃癌患者75例,对其中45例行靛胭脂喷洒染色后活检,为研究组,其余30例在普通内镜直视下活检,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喷洒色素卮活检有36例病理结果为胃癌,再经超声内镜及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34例为早期胃癌,染色后活检诊断胃癌阳性率为80%,诊断早期胃癌阳性率为75.6%;对照组通过1次活检有6例病理诊断为胃癌,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5例为早期胃癌,分别占20%和16.7%.结论 色素法染色能使黏膜结构更加清晰,更加立体化,对病变定位和目的性活检有很大的帮助,能大大提高活检的阳性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平坦型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诊断的黏膜平坦型病变和黏膜下肿物8例均使用Hook刀行ESD切除:(1)黏膜瘸变常规染色.黏膜下病变用活检钳推之有活动感.(2)在病变边缘做标志.(3)黏膜下注射使病变和固有肌层分离.(4)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5)剥离病变下方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Barrett's食管2例,胃平滑肌瘤1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直径类癌1例.直肠黏膜下平滑肌瘤2例.所有病变均得到病理证实.病变直径1.5~2.5 cm.所有平坦型黏膜病变基底及边缘完整.黏膜下病变包膜完整.7例成功切除,1例穿孔转开腹手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切除病灶完整,但要开展黏膜下剥离术(ESD)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