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脾切除术中丝线内结扎与Endo-GIA处理脾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业已公认为治疗小儿脾相关血液病的金标准[1].LS的核心是处理脾蒂血管,国内外LS常规采用切割闭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血管,但该法价格昂贵且体内残留异物同时可出现并发症.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遵循传统手术方法、采用丝线内结扎法处理脾蒂血管完成LS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Endo-GIA离断脾蒂的患儿进行比较,旨在评估丝线内结扎法LS的安全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脾蒂结扎法小儿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通过尸体解剖、铸型标本、血管造影等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对脾脏的局部解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1987年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人们称之为微创外科的腹腔镜手术得以飞速发展,随着先进手术器械的研发(如内镜超声、超声刀、腔内切割吻合器等)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及手术技巧的提高,腹腔镜在脾脏外科也有了较广泛的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主要用于治疗与脾相关的慢性血液性疾病,不受激素治疗限制。具有创伤小、美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目前国内外开展LS在处理脾蒂时大多采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GIA)离断法,该法价格昂贵,有时需要夹闭胰尾造成损伤,甚至钉合不全发生大出血,限制了LS在国内的普及。笔者采用游离脾蒂丝线内结扎离断法进行LS,不需要昂贵的手术器械,节省了费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儿童脾切除术,近年来已有报道[1],多采用内镜直线切割闭合钉(Endo-GIA)或Hem-o-lok结扎脾门血管,操作简快,但费用高[2],也有学者用单纯丝线结扎方法,如何选择尚无统一标准.自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用腹腔镜内结扎法行儿童脾切除术7例,同时期完成内镜切割闭合器法5例,Hem-o-lok结扎脾门血管4例,全部经腹腔镜完成,对比分析三种方法手术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胃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8~17岁.采用丝线内结扎法结合超声刀进行腹腔镜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切除巨脾后,离断胃食管周围侧支血管和穿支静脉,保留胃冠状静脉和食管旁静脉向奇静脉的分流.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级睥蒂结扎法在儿童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实施腹腔镜下分级脾蒂结扎法脾切除术8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5岁;体重16~66kg,平均体重34.5 kg.结果 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50mL,住院时间5~7d,平均6.2d.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个月,平均4.5个月.患儿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儿童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采用分级脾蒂结扎法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在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在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脾相关血液病患儿28例,均行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探测脾蒂血管解剖类型、走行及与胰腺的关系,并将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与术中记录脾血管分支类型(X^2=1,P〉0.05)及与胰腺的关系(X^2=2,P〉0.05)基本符合。28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可明确脾蒂血管解剖分支类型、走行及其与胰腺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弥补腹腔镜缺乏手部触觉功能和三维视觉效果的局限,指导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定义小儿脾脏下缘过脐平面,内侧缘过中线为小儿巨脾.按此定义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2011年10月同一治疗组诊治的25例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和同期的21例开腹巨脾切除(OP)病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脾脏大小等资料.结果 腹腔镜中转开腹1例,其余24例LS顺利完成.腹腔镜与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69.0±34.5) min和(66.0±41.3) min,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脾脏游离时间(48.5±24.5) min和(57.8±29.1)min;术中出血(64.0±26.4) ml和(92.8±48.6) ml,住院时间(3.6±2.0)d和(5.8±2.7)d;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脾脏大小为(19.2±7.4) cm和(18.3±7.9) c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3.3%.结论 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力降低 ,易发生凶险性感染 (OPSI)。通过自体脾组织移植保留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 ,从而降低OPSI[1,2 ] 。笔者通过测定自体移植脾组织内VEGF(血管内皮血细胞生长因子 )、KDR(受体 )、NPY(神经肽 )的表达 ,以揭示移植脾组织的血管神经再生规律。材料与方法用 10 5只Wistar大鼠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后于 7d、14d、30d、6 0d、90d、12 0d、180d取移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NPY阳性神经纤维及VEGF、KDR的表达 ,每一时相点均以正常脾组织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侧腹壁小切口行脾切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31例需行脾切除的患儿采取侧腹壁小切口手术。手术方法:取右侧卧位,切口前缘至腹直肌鞘外缘,后缘至第11肋尖,切开皮肤和腹外斜肌,钝性分离拉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进入腹腔后于直视下切断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及脾隔韧带,提起脾下极沿其纵轴方向牵拉托出脾脏至切口外,结扎切断胃短血管和脾蒂血管。结果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9.2岁。其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5例,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地中海贫血1例。均经此切口成功切除脾脏,术中平均出血10.5ml(5~18ml),平均手术时间86.4min,切除脾脏平均长度15.5cm,平均宽度11.2cm,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流质,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5d(3~7d)。平均随访时间5.3年(2~10年),无并发症发生,生存质量良好。结论左侧腹壁小切口是小儿血液系统异常疾病合并脾功能亢进脾切除的理想入路,损伤小,处理脾周围韧带较为容易,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脾睾丸融合 (splenogonadalfusion)罕见 ,我院 2 0 0 0年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儿 :男 ,7岁。因左阴囊包块 4个月入院。体检 :左阴囊肿块大小约 3.0cm× 2 .0cm× 2 .0cm ,囊性 ,不能回纳 ,透光试验 (+) ,以左鞘膜积液在吸入麻醉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术中见鞘状突未闭 ,内有一串珠状色褐红纤细索条状组织 ,自腹腔经腹股沟管伸向睾丸 ,与睾丸上极融合 ,分别在睾丸上极与内环口水平切断该组织 ,予以结扎并行高位结扎鞘状突。病理报告 :脾睾丸融合。讨论 :脾睾丸融合系异位脾组织呈结节状位于阴囊内或索条状位于腹股沟中 ,分为间断型与连续…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脾破裂3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脾破裂的最佳治疗方法及术式选择。方法对外伤性脾破裂3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治愈18例,均为Ⅰ、Ⅱ级伤,其中3例因保守治疗效果差而转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19例中脾修补、大网膜包裹和脾清创、止血、大网膜填塞脾缝合7例;脾部分切除4例;脾全切、自体大网膜内脾片或带血管蒂脾叶胃网膜右血管移植8例。死于全身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和严重脑外伤各1例,痊愈17例。其中12例术后随访4个月~8年,未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结论Ⅰ、Ⅱ级伤应首选保守治疗。Ⅲ级以上严重损伤应急症手术,根据脾损伤部位、程度、合并伤病情及术者技术水平合理选择保脾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腹腔镜Palomo术式丝线结扎治疗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Palomo术式治疗的17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左侧单发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依据查体及超声检查结果。术前行超声检查,静脉直径(3.03±0.69)mm,手术指征为有临床症状或重度(Ⅱ~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术式为腹腔镜Palomo术式。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33 kPa,置入3个Trocar。直视下于脐下置入第1个Trocar作为镜鞘,另2个置于左腹股沟区及耻骨联合上方。采用丝线双重结扎增粗的精索血管,间隔1.0~1.5 cm,双极电凝离断。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依据查体及术后超声检查结果综合评定。术后2 d复查彩超,患儿静脉直径明显缩小[(1.66±0.31)mm],睾丸血运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曲张的精索静脉均消失。随访无睾丸萎缩及鞘膜积液发生。结论腹腔镜下Palomo术式是治疗儿童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本组手术患儿15例,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胰腺上下缘及背侧游离;将胰腺内走行的脾静脉游离,结扎切断与胰腺之间的细小分支,远端至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近端至脾门;最后将脾静脉距肠系膜上或下静脉0.5cm处切断,闭合肠系膜上静脉侧断端,将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端一侧吻合;同时结扎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左静脉而保留胃短血管。结果15例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h,手术失血10~30ml;无需输血者。分流前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平均值分别为28.4cmH2O和28.1cmH2O,分流后平均值分别为24.7cmH2O和12.6cmH2O,脾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分流后脾脏缩小,被膜皱缩。2例手术后患儿出现乳糜腹,保守治疗1个月后自然消失。患儿随诊6个月~2年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者,脾脏大小均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超声多普勒检查,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结论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保留脾脏,贲门胃底血液可通过胃短动脉流向脾静脉使该区域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肝母细胞瘤累及肝内重要血管术中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25例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术中对累及肝内重要血管的具体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按术中受累血管处理不同分为2组,血管结扎组10例、血管修补组15例,血管结扎组:累及的肝内重要血管连同瘤体、受累肝叶/肝实质一并结扎切除;血管修补组:对受累肝内重要血管分离,尽可能保留受累肝内重要血管及所支配之正常肝叶/实质.结合术后随访情况分析疗效.结果 血管结扎组中放弃手术1例,姑息性切除3例,完整切除6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痊愈出院4例;血管修补组均完整切除痊愈出院.随访5~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血管结扎组生存1例,血管修补组生存11例.结论 辅以血管修补的肿块切除术可扩大肝母细胞瘤手术适应证,有效预防术后肝功能衰竭,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为早期化疗提供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脾肺固定术(在脾肺大网膜固定的基础上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8年3月收住的12例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患儿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0例患儿症状显著改善,未再发生呕血、黑便。2例术后分别有1次上消化道出血,350-380 mL,经保守治疗痊愈,12例术后6个月行B超、上消化道造影见脾肺间已形成侧支循环,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显著减轻。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开展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二者优势互补,改良脾肺固定术是治疗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087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 通过免钛夹腹腔镜手术完成小儿阑尾切除术1087例临床观察,探讨双手腹腔镜器械丝线打结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手术步骤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同,而以7号丝线替代钛夹结扎阑尾系膜血管和阑尾残端。结果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25min。无术后出血,术后6h~12h胃肠功能恢复。所有病例均顺利恢复出院。 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和阑尾残端,基本可取代钛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套管内推结法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双侧斜疝患儿,在两侧分别采用套管内推结法(套管内推结法组)和常规穿刺结扎法(常规穿刺结扎法组)进行手术.根据患儿入院先后依次编号,奇数者以内环宽大侧为套管内推结法组,对侧为常规穿刺结扎法组,偶数者以内环宽大侧为常规穿刺结扎法组,对侧为套管内推结法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斜疝侧别、内环口大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比较两侧结扎环大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患儿.套管内推结法组切口大小、结扎环大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2.5±0.5)mm、(1.3±0.3)mm和(31.2±4.6)min,常规穿刺结扎法组分别为(1.6±0.4)mm、(2.1±0.6)mm和(18.6±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管内推结法组术后无并发症,常规穿刺结扎法组出现1例鞘膜积液和3例切口异物感或异物瘘.两组均无术后阴囊血肿或水肿、切口感染、睾丸高位及复发.结论 套管内推结法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实现了腹膜外间隙无张力高位结扎疝囊,符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解剖要求,结扎确切,并发症少,但操作时间长及切口稍大,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还需要长时间、大病例数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作者实施脾切除术治疗ITP30例,其中12例采取LS,为LS组;18例采取OS,为OS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36个月。结果30例患儿均成功实施脾切除术,LS组和OS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0min、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67mL、43.18mL,术后平均恢复饮食的时间分别为2d、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d、11.5d。治疗有效率:LS组为91.67%(11/12),OS组为94.44%(17/18),术后1周LS组和OS组平均血小板分别升高至458×10^9/L和411×10^9/L。长期随访有效率:LS组为80%,OS组为75%。结论①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二者均可作为ITP的有效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无关;②IS较OS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伤口小而美观。③LS治疗儿童ITP安全有效,可替代OS成为治疗儿童ITP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采用经皮导管脾动脉栓塞 (SAE)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 1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6例。年龄 1~ 12岁 ,平均 8.3岁。均有腹部或左季肋区外伤史 ;均经CT检查确诊 ,并按Gall和Scheele(1986 )法分为 :Ⅰ级 2例 ,Ⅱ级 13例 ,Ⅲ级 3例 ,其中 2例Ⅰ级脾损伤在非手术治疗中出现迟发性脾破裂转SAE治疗。正常体检儿童2 0例为对照组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2~ 12岁。2 .操作方法 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切制成小碎颗粒状 (1mm× 1mm× 1mm)或条状 (1mm×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脾移植在小儿外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23例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患儿行全脾切除 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组均治愈.随访20例,随访期患儿生长、发育正常,IgM、IgG在正常范围,无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OPSI)发生.结论 全脾切除 自体脾组织移植治疗小儿外伤性Ⅲ级、Ⅳ级脾破裂能降低死亡率,保留脾脏的大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