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患儿,男,4岁,因发热、左膝关节疼痛3 d入院.患儿 3 d前开始发热,体温38.5℃,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 常,但易反复.发热时左膝关节疼痛,不能行走,热退后疼 痛消失,行走正常,伴头晕.无咳嗽、气喘,无呕吐、腹痛、腹 泻,无胸闷,无抽搐,未出皮疹.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4岁,因发热、左膝关节疼痛3 d入院.患儿 3 d前开始发热,体温38.5℃,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 常,但易反复.发热时左膝关节疼痛,不能行走,热退后疼 痛消失,行走正常,伴头晕.无咳嗽、气喘,无呕吐、腹痛、腹 泻,无胸闷,无抽搐,未出皮疹.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1个月.因"腹胀、发热、未排气、排便1 d"人院.起病当日晨起无诱因出现腹胀、发热,体温最高达38.2℃,未排气、排便,伴哭闹、烦躁,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进行腹部B超检查考虑肠梗阻?遂入我院.入院检查:T 37.8℃,精神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  相似文献   

4.
5.
患儿男 ,3岁。因发热伴腹痛、呕吐 3天入院。入院前 2天出现皮疹。入院当日腹痛加剧 ,尿呈深茶色 ,大便灰白色。查体 :体温 38 1℃ ,全身少许粟粒样红疹 ,无淋巴结肿大 ,巩膜黄染 ,咽充血 ,杨梅舌。腹稍膨隆 ,肝右肋下1 5cm ,质软 ,压痛明显。墨菲征阳性。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12 4× 10 9/L ,中性 0 72 ,淋巴 0 2 8。总胆红素10 0 4μmol/L ,直接胆红素 6 8μmol/L。尿胆原 (- ) ,尿胆素 ( ) ,血小板、血沉正常。腹部B超及肝脏CT均提示胆囊扩大 ,胆囊壁增厚 ,肝内胆管扩张。心脏彩超示 :左右冠状动脉扩张。诊断川崎病…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4岁,因反复皮疹伴指端肿胀10d,发热3d人院。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红色小丘疹,直径约1—2nun,高出皮面,压之褪色,以面部、双小腿、前臂和臀部为主,疹间皮肤正常,无融合,伴轻度搔痒。同时双手指端肿胀。进食时感舌痛,口腔粘膜可见数个溃疡。于当地医院按过敏给予“扑尔敏、地塞米松”等后皮疹渐消退,双手指端肿胀减轻,从甲缘开始出现片状脱皮,但一直无发热、心慌、气短等症状。3d前患儿开始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5℃。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先锋V”3d后无明显变化,因此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4岁 ,因反复皮疹伴指端肿胀 10d ,发热 3d入院。 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红色小丘疹 ,直径约 1~ 2mm ,高出皮面 ,压之褪色 ,以面部、双小腿、前臂和臀部为主 ,疹间皮肤正常 ,无融合 ,伴轻度搔痒。同时双手指端肿胀。进食时感舌痛 ,口腔粘膜可见数个溃疡。于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不完全性川崎病(K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5例出院诊断为KD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问卷调查随访。结果不完全性候选者29例中,21例确诊为不完全性KD(10.65%)。不完全性与典型KD性别及年龄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完全性KD主要表现为发热、黏膜病变及指(趾)端改变,发热7 d后血小板明显增高。2例(9.52%)出现冠状动脉扩张,其中1例未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结论不完全性KD在我国并不少见,应对其有所了解;积极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以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发热性疾病。虽然KD被报道已50余载,近年来对于KD的病因和病理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仍缺乏对K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尤其是对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的诊断更加困难。目前对于IKD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这导致临床上不能对IKD进行及时识别和规范治疗,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因此,该文就IKD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进行总结,加深临床工作者对IKD的认识,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国KD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川崎病(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本病主要累及全身中等血管,尤以冠状动脉受累最为严重,并且可发生于病程任一时期,以腹膜炎为首发表现的KD较为罕见,极易发生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4岁.因持续发热10 d入院.患儿10 d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无寒战、抽搐.伴轻咳、鼻塞,偶有进食后呕吐,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2.
以肝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 ,6岁 ,因腹痛、发热、皮肤黄染 3d入院。 3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 ,以脐周为甚 ,且出现发热 ,体温 39℃ ,皮肤黄染 ,尿色深黄 ,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素 (Tb) 4 2 μmmol/L ,直接胆红素(Db) 2 4 μmmol/L ,丙氨酸转氨酶 (ALT) >2 0 0u/L ,总蛋白 (TP)6 9g/L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 ,乙肝e抗原 (HBeAg) (- ) ,乙肝e抗体 (HBeAb) (- )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 ) ,甲肝抗体 (- )。予以口服药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且出现呕吐、皮疹 ,转入我院。查体 :T38 5℃ …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34d.患儿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外院曾给予静滴“阿莫西林”2d,“头孢吡肟”3d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7岁,因间断鼻衄1年,肝脾肿大0.5年,加重1周入院。1a前间断鼻衄,一次量多达100毫升,乏力,食少。0.5a前腹部饱满,面色萎黄,肝脾大,肝功异常,疑诊肝炎,保肝治疗无效。近1周鼻衄及腹胀加剧,右腿隐痛住院。查体:T37.2℃,暴露皮肤呈暗褐色,睑结膜苍白,鼻腔见血痂,腹壁静脉怒张,肝右肋下5cm,剑下7cm,质中。脾大,AB12cm,AC15cm,  相似文献   

15.
特殊症状的川崎病3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崎病(KD)已成为全世界幼儿发热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多侵犯冠状动脉。因病因未明,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一些呈现特殊症状的川崎病极易误诊,造成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3例特殊症状的川崎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11岁,因发热6 d,憋气、尿少1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6 d,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38~39℃,伴头痛,在家服去痛片和螺旋霉素无效,到当地诊所就诊,以"感冒"给予青霉素、病毒唑和双黄连静脉点滴3 d,仍不奏效,并出现胸闷憋气、恶心呕吐和少尿(1天尿量不足100 ml),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脑利钠肽(BNP)、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尿乳酸脱氢酶(LDH)等对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iKD)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典型川崎病(KD)和iKD患儿各20例。分别于急性期采集样本,除常规测定CRP、ESR外,重点检测血浆BNP、HDL及尿LDH数值。同时选取2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KD患儿年龄总体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BNP数值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与CRP数值存在线性正相关;血HDL数值总体均数低于对照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尿LDH数值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BNP、HDL及尿LDH在KD患儿急性期有明显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iKD患儿急性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岁9个月。因发热、右颌下淋巴结肿大13天入院。曾在门诊静脉滴注青霉素、甲硝唑5天无效。体检:精神萎靡不振,呼吸稍急促,体温38~40℃,唇干燥皲裂,右颌下淋巴结肿大,约3.5cm×3.5cm,压痛,表皮不红。咽部轻度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