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急性白血病肝功能损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白血病化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病因,测定了5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肝功能,提高了药物性肝脏损害及白血病细胞肝脏浸润的诊断方法。56例患儿中36例有肝功能受损,其中29例43例次发生药物性肝脏损害,白血病肝浸润9例,2例肝浸润时均无骨髓、中枢等复发证据。4例发生病毒性肝炎。对不同类型肝损害进行治疗,各种肝脏损害恢复时间平均为:药物性8.1天,白血病肝浸润7天,病毒性肝炎30天。结果表明:急淋患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如何在移植后归巢至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特异性归巢至骨髓及其增殖、分化起精细的调节作用。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表达不同的粘附分子,可能与其归巢后不同的造血重建特性有关。已证实几种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与造血干细胞的归巢和动员密切相关,现已尝试探讨其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巨量的体外扩增可能会损害其归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细胞黏附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及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如何在移植后归巢至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特异性归巢至骨髓及其增殖、分化起精细的调节作用。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表达不同的黏附分子,可能与其归巢后不同的造血重建特性有关。已证实几种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与造血干细胞的归巢和动员密切相关,现已深度探讨其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巨量的体外扩增可能会损害其归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白血病化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病因,测定了5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肝功能,并提出了药物性肝脏损害及白血病细胞肝脏浸润的诊断方法。56例患儿中36例(64.3%)有肝功能受损,其中29例43例次发生药物性肝脏损害,白血病肝浸润9例,2例肝浸润时均无骨髓、中枢等复发证据。4例发生病毒性肝炎。对不同类型肝损害进行治疗,各种肝脏损害恢复时间平均为:药物性8.1天,白血病肝浸润7天,病毒性肝炎30天。结果表明:急淋患儿在诱导及强化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左旋门冬酰氨酶是引起药物性肝炎最主要药物,其次是6-巯基嘌呤、甲氨喋呤;肝脏可能是急淋白血病的庇护所,环磷酰胺试验治疗对肝脏浸润早期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再生阻碍性贫血(AA)是由于不同病因损害了骨髓造血功能,导致骨髓衰竭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及好转率,使本病的预后有了改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恶性肿瘤儿童的人细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防治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各种临床表现是由于红细胞系再生障碍或者决定宿主的免疫反应,正在接受化疗甚至处于缓解期的恶性肿瘤患儿,可因免疫功能损害或缺陷而持续感染,发生慢性贫血和骨髓衰竭。静注免疫球蛋白可控制或治愈感染。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害,骨髓造血衰竭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亚洲国家AA发病率为(3.9~5.0)/106,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的(2.0~2.7)/106[1]。AA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8.
长效核黄素预防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毒副反应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长效核黄素对大剂量甲氨喋吟(HD-MTX)化疗常见毒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1996年10月至2004年8月期间,26例患儿共接受72个疗程HD-MTX化疗(3.0g/m2,持续静滴12 h),观察组41个疗程同时应用长效核黄素,对照组31个疗程不用。根据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口腔黏膜损害、肝功能变化及骨髓抑制程度。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损害发生率(12.2%,5/41)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4/31),且观察组损害程度较重(P=0.002)。两组间肝功能变化及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D-MTX化疗中应用长效核黄素可有效预防口腔黏膜损害,对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H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分析14例HS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所有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低纤维蛋白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细胞因子血症,铁蛋白增高,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骨髓片找到噬血细胞。结论 临床高度怀疑噬血细胞综合征应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化/放疗病人的细胞保护剂──氨磷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放疗的毒性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造成正常组织器官的损害,因此妨碍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肿瘤作用。αmifostine(氨磷汀)是一种有机硫磷酸盐,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一种广谱细胞保护剂,与化/放疗联合应用,可减轻化/放疗相关的局部与全身毒性作用,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化/放疗剂量、强度,提高肿瘤治愈率。现已证实,αmifostine可保护骨髓、肾脏、神经系统、消化道粘膜、唾液腺等多种正常组织,而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体外实验中,αmifostine还可减少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损害及大剂量环磷酰胺、放疗所致的肺损害,并能减轻化/放疗的致突变作用,防止继发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原因有干细胞损害,骨髓造血微循环的损害及存在着针对造血干细胞的抑制细胞等。尽管病因不同,但是用HLA(人体白细胞抗原)一致的同胞做同种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障却收到良好的效果,长期生存率可达75%。最近作者对没检出抑制细胞的7岁重型再障女孩,移植了HLA、ABO血型完全一致的哥哥的骨髓,结果患儿的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了正常。本文讨论了粒细胞系统造血干细胞的CFU-c(培养集落形成细胞),刺激因子的CSA(集落刺激活性)以及红细胞系统干细胞的增殖因子BPA(释放促进活性)。结果:(1)骨髓和CFU-c的变化;在骨髓移植前,粒细胞和幼红细胞系为12.8%。移植后12天,骨髓有核细胞虽然明显增加,但是粒细胞系和幼红细胞系也增到66.8%。以后骨髓有核细胞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肝恶性肿瘤肝动脉介入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例肝恶性肿瘤患儿(肝横纹肌肉瘤2例,肝癌2例)进行了5次介入治疗,肿瘤平均缩小3.1cm,1例做了Ⅱ期手术切除,患儿长期生存,3例症状缓解,全部病例未出现骨髓抑制及肝功能严重损害等副作用,作者认为对巨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该方法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某些细胞因子对造血具有负调控作用,它们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近年免疫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较大进展。再障病理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低下或衰竭,是多种造血负调控因子协同引起的结果,此与化疗或骨髓损害所改造血低下和血细胞减少显然不同。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种新的治疗AA药物。  相似文献   

14.
某些细胞因子对造血具有负调控作用,它们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生发展起来着重要作用,这是近年免疫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较大进展。再障病理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低下或衰竭,是多种造血负调失因子协同引起的结果,此与化疗或骨髓损害所改造血你处和血细胞减少显然不同。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种新的治疗AA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对骨髓巨核细胞及基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作用是否与抑制骨髓功能有关.方法 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实验共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检测骨髓巨核细胞集落(CFU-MK)的数量和功能以及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同时检测其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电镜观察其血管病理改变.结果 免疫性血管炎模型组血小板数量、骨髓巨核细胞数、CFU-MK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a<0.05).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阿司匹林组血小板[(523.50±69.70)×109 L-1]较模型组[(931.33±254.19)×109 L-1]显著降低(P<0.05);也能明显抑制骨髓巨核细胞数和CFU-MK,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巨核细胞分别为(29.17±8.40)个/片和(13.50±10.86)个/片(P<0.05),CFU-MK分别为(33.00±14.27)个/(2×105)和(15.67±9.79)个/(2×105)(P<0.05).阿司匹林同时能够显著抑制骨髓基质细胞,模型组CFU-F数(58.17±14.48)个/(2×106),阿司匹林组为(34.17±17.41)个/(2×106)(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与CFU-MK的数目及形成能力呈正相关.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阿司匹林能够明显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结论 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抑制血小板生成,从而达到减轻炎症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骨髓主要包含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前者可以分化成各种成熟的血细胞,后者又称为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成熟的间充质组织细胞如脂肪、骨和软骨细胞。最近的研究表明,成体骨髓干细胞还能分化成另外一些成熟的非造血细胞,包括肝、肾、肺、消化道、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等,称为骨髓干细胞可塑性。该文重点介绍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及分化成非造血细胞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驾驶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早期强化,不断提高缓解率及长期无病生存率。我院对初治住院的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采用DVPL方案诱导缓解化疗,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20例中完全缓解(CR)19例,初治缓角率95%,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骨髓抑制,时间为用药后2-15天,中位数7.3天;平均WBC第37天,PLT第23.3天恢复至正常范围,本组无显著感染、出血、无重要器官损害,个别病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对新生儿脐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进行了培养,并与成人外周血、骨髓CFU-GM数量及其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评价了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来源重建骨髓造血的能力。结果显示:(1)脐血中CFU-GM数量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约相当于成人外周血的18倍,与骨髓相比,其数量间无统计学差异;(2)脐血中CFU-GM集落大小、细胞构成、集落生长曲线明显不同于成人外周血及骨髓以上结果提示新生儿脐血中富含造血干/祖细胞,而且在数量和特性上明显不同于成人外周血及骨髓,在移植中可能更具有重建骨髓造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不同发病原因损害了骨髓造血功能,以致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分析我院近12年来收治的再障104例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病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肝损害表现为特征的髓外复发,我们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反复发热、感染,伴有血象变化,骨髓象仍处于缓解状态。在排除了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损害后,用对肝脏有一定毒性的强烈化疗后,上述肝损害等征随之康复,本文认为系“肝脏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