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跖骨缺损对足弓的影响及髂骨重建对足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用三维激光测量仪测绘成人正常足骨骼标本,得到足的点云图和解剖特征数据,再结合临床实用简化模拟出胫侧组(1—3跖骨)、腓侧组(4~5)跖骨缺损后,以有限元法计算足弓应力和位移的改变;评价采用髂骨重建后足位移及应力恢复数据和结果。结果跖骨缺损导致足位移和应力的改变:与完整足相比较,1~3跖骨100%缺损,位移(USUM)增加2.15倍,应力(VON)增加2.12倍;1~3跖骨50%缺损USUM增加1.65倍,VON增加2.05倍;4—5跖骨100%缺损后VON增加1.09倍,USUM增加1.44倍;50%缺损VON增加1.03倍。临床采用髂骨重建后,足弓及足支撑点恢复,有限元模拟结果数据接近正常值,临床病例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前足损伤致足跖骨缺损临床上应予重建修复,恢复足的三点支撑和足弓。采用游离髂骨加皮瓣组合移植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组合带血管髂骨串联皮瓣重建第一、二跖骨及前足缺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解决第二跖骨及前足缺损的重建与修复。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用带血管髂骨及游离皮瓣串联组合移植重建第一、二跖骨及前足部分缺损。结果 修复后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较好,外型满意。结论 带血管髂骨为跖骨缺损重建校为理想供骨,采用带血管骨、皮瓣组织移植为修复前足操作缺损的最佳方式。e  相似文献   

3.
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的组合组织修复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解决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减少和减轻足残疾和功能不良率,最大限度的恢复足功能和外型。方法 对于足背、前足、足跟、踝下等部位单纯软组织缺损,可采用局部转移或旋转皮支皮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游离全厚植皮等方法修复;足底负重区采用预制皮瓣方法解决;前足、足跟及其它跗骨复合组织缺损采用带血管髂骨加皮瓣组合移植重建;内外踝缺损应予以重建。结果 247例患者经1.5~5年随访,按美国AOFAS踝一足评分标准:优84例,良107例,可42例,差14例。结论 髂骨用于重建再造跖骨缺损尤其是多跖骨缺损、跟骨缺损,稳定且触地面积大、承压小;内外踝可取带筋膜的髂骨和腓骨头重建骨及韧带缺损;组合带血管骨与皮瓣修复缺损,可恢复足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前臂皮瓣串联髂骨肌瓣一期重建面下1/3大型复合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行面下1/3复合组织缺损的一期重建,改善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使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串联髂骨肌瓣。前臂皮瓣重建口腔粘膜、面部皮肤及部分舌体,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结果:4例患者9块游离组织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月,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皮瓣串联髂骨肌瓣是一期重建面下1/3大型复合缺损较理想的方法,能较好的改善患者术后的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尤其适用于头颈部多次手术及放疗后的患者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进行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术前对11例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的范围及外形进行认真的评估,设计出与缺损区相匹配的个体化前臂皮瓣。术中先行成型钛板恢复缺损下颌骨基本的外形及咬合关系,然后用来复锯切取设计塑型的游离髂骨并移植固定于钛板的内侧,从而恢复缺损下颌骨的连续性。 结果 11例前臂皮瓣及髂骨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本组患者经随访6~ 12个月,修复区外形虽显不同程度的臃肿,但饮食、吞咽等口腔功能得到了改善,有7例可进普食,有4例可进流质饮食,同时可参与社会活动中日常的语言交流,皮瓣的感觉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 结论 适形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对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是修复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既达到安全、实用的预后效果,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使用。  相似文献   

6.
三种不同骨瓣重建跟骨缺损的有限元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腓骨、肩胛骨重建跟骨缺损的有限元及临床效果。方法建立足骨骼三维模型,模拟跟骨大部分缺损,分别采用髂骨、腓骨、肩胛骨重建,以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位移及应力作为评价足功能指标。同时分析临床8例跟骨缺损重建后的疗效。结果有限元计算表明跟骨部分缺损对残足位移及应力影响很大,跟骨缺损后最大综合位移(USUM)为3.535mm,比正常足增加434倍;最大应力(VON)为154.372MPa,增加约50倍。髂骨重建者USUM、VON小于腓骨、肩胛骨重建者。临床骨重建后足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吻合血管的髂骨移植效果较好。结论从力学角度和临床效果考虑,跟骨缺损必须修复,髂骨为首选供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带跖骨第二足趾移植串联前踝上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伴手掌部分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应用带跖骨第二足趾串联前踝上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伴手掌部分缺损4例,其中2~5指伴部分掌骨缺损2例,用一足带跖骨第二足趾串联前踝上皮瓣游离移植再造中指,并修复手掌、手背皮肤缺损;取另一足第二足趾及跖骨再造示指.第一掌骨基底以远掌骨及拇指缺损2例,用带跖骨第二足趾串联前踝上皮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及第一掌骨,并修复手桡侧皮肤缺损. 结果 术后4例移植的前踝上皮瓣及足趾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3~6个月随访,再造指外形较满意,皮瓣不臃肿、质地好.4例患者经功能锻炼后均能完成对指及屈、伸指动作,可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供足外形满意,无功能障碍,小腿植皮区全部成活,无皮肤破溃. 结论 对于手指伴部分手掌缺损,应用带跖骨第二足趾串联前踝上皮瓣游离移植,不仅可以较好的恢复手的功能,而且不切取足背皮肤,对足部外形及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的方法,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2002年3月~2006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修复32例足远端1/3外侧软组织和骨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35.2岁。本组32侧肢体,共32块皮瓣,其中12例患者进行髂骨植骨。开放创面27例,其中感染创面8例;无菌创面5例。创面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6.0 cm。髂骨移植长度为4.0~7.0 cm,平均5.0 cm。手术先根据跖骨骨缺损大小切取髂骨,接着处理受区创面,然后将切取的髂骨植入跖骨骨缺损处,在电视透视下用克氏针固定,建立足外侧骨支架,最后利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覆盖创面。结果32例患者获5~27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皮瓣一期存活30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髂骨移植一期骨愈合11例,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5.7个月;骨不愈合1例,经再次植骨后愈合。皮瓣外形良好28例,皮瓣臃肿4例。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术后患足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结合髂骨植骨是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重建掌背骨与软组织缺损体会。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骨皮瓣修复掌背复合组织缺损7例,平均年龄42.9岁。伤肢均为右手.合并不同程度伸肌腱损伤2例:合并腕骨骨折、脱位2例;掌指关节损伤3例;指骨骨折3例。受伤至再手术时间平均为18.6d。术后7d开始功能练习。定期复查,了解植骨愈合、关节活动度、握力大小、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副损伤,完成患肢手臂肩残疾问卷表及供区可视疼痛评估表。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5例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植骨远端2.3个月,近端2.7个月。随访12~24个月,腕关节平均掌屈38.6°,背伸42.9°,尺偏21.4°,桡偏22.9°。受累掌指关节平均活动度35.7°。患侧平均握力13.9kg。3例皮瓣平均静态两点辨别觉13.7mm,余皮瓣仅恢复深触觉。平均手臂肩残疾问卷评分12.1分。所有患者术后2周可行走,术后3个月轻微疼痛1例,术后1年供区瘢痕平软,无疼痛。结论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可成功治疗掌背部骨与软组织缺损,供区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带筋膜髂骨再造内踝骨与韧带缺损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创伤造成的内踝部骨及软组织缺损再造及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髂骨块携带筋膜条与局部岛状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组合移植同期或分期再造内踝骨、三角韧带及皮肤组织。结果 经采用髂骨重建内踝及韧带后,经11个月~2年随访,初步结果表明:踝关节的稳定性良好,内翻角与健侧基本相同,无侧方及前后的关节异常活动,1例行走轻度内翻、2例劳累后有疼痛,行走负重功能恢复满意,X线片显示游离植入髂骨无明显吸收及疏松。结论 内、外踝的完整性对踝关节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髂骨与皮瓣组合修复方法重建内踝缺损,可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获得满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足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足跖骨缺损重建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足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多跖骨缺损对足弓的影响,同时,对临床采用带血管自体骨重建后足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在足骼骨三维模型上模拟出胫侧组、腓侧组跖骨正常和缺损不同情况,以有限元法计算足弓应力和位移的改变;并结合临床评价采用自体骨重建后足位移及应力恢复数据和结果。结果多跖骨缺损后,其有限元模型显示:足弓应力和位移发生明显改变,对足功能影响较大,髂骨重建后,足弓及足支撑点恢复,有限元模拟结果及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通过足骨有限元模型分析,我们认为:前足损伤致足多跖骨缺损临床上应予重建修复,恢复足的三点支撑和足弓。采用带血管游离自体骨加皮瓣组合移植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e iliac crest is the most common bone graft donor site. However, harvesting of tri or bi-cortical iliac bone graft is associated with some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s and cosmetic deformity. We would like to present a case in which we used a new technique converting the mono-cortical iliac graft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prism bone graft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an acquired first metatarsal defect and to avoid the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the iliac crest bone harvest. CASE REPORT: A six-year-old boy was referred to our institution due to the posttraumatic deformity of his left foot. He had a short big toe and dorsoflexion contracture of first metatarso-phalengeal joint due to the first metatarsus defect and previous skin graft. To reconstruct the bony defect, 4 x 3 cm monocortical bone graft was harvested from the anterior aspect of the ilium by using the peel-off technique. Then, the mono-cortical graft was converted to the prism with the appropriate osteotomies. This custom shaped tri-cortical prism bone graft was placed into the first metatarsal defect. Lateral arm fascia-cutaneous free flap was used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The patient was able to walk without support and wear regular shoes and started playing freely with his friends at four months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CONCLUSION: This is a single case report and demonstrates that a successful result can be obtained with this technique. Although the prism bone graft technique seems to offer a solution to a potential rather than a real problem, it offers a thick and three-dimensional cortico-cancellous bone graft without violating the iliac crest. Thus, the risk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tricortical iliac crest graft or bicortical full thickness graft harvesting can be eliminated. Moreover, epiphysis of the immature iliac crest can be preserved in a growing child.  相似文献   

13.
自体组织移植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综述骨科领域较常见的自体组织移植,如皮瓣、肌瓣、骨(膜)瓣等移植在修复重建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自体组织移植发展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其应用进展,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目前临床选用较多的几个游离皮瓣供区是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肩胛皮瓣、颞顶筋膜瓣以及各种穿支皮瓣等.其中穿支皮瓣具有受区修复好和供区损失小的优点.由于肌肉皮瓣游离移植的优点较多,因此替代了单纯肌肉游离移植.较常用的肌皮瓣为背阔肌肌皮瓣,可急诊移植血管桥接修复,也可保留胸背神经移植修复,或应用桥式游离肌皮瓣移植修复等.骨缺损、骨不连是骨科的一大难题.常用的带血供骨移植供骨部位有肋骨、髂骨、腓骨及肩胛骨等,可应用治疗大块骨缺损、骨不连、骨缺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肿瘤切除后植骨等.结论利用自体组织移植来修复组织缺损已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上颌缺损即刻重建中不同组织瓣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采用颞肌筋膜瓣、前臂皮瓣、非血管化髂骨瓣及种植体即时修复上颌缺损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2月~2002年7月对8例腭部、上颌骨恶性或边界性肿瘤的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及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2~49岁,病程3个月~2年。硬腭部鳞癌Ⅰ级4例,单侧成釉细胞瘤2例,基底细胞综合痣1例,粘液瘤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对术后的上颌缺损,采用颞肌筋膜瓣 前臂皮瓣 非血管化髂骨瓣 种植体即刻修复的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术后游离髂骨及前臂皮瓣均成活,口内创面Ⅰ期愈合,植入的种植体可以实现骨结合并完成义齿修复,行使功能。6~12个月后复查X线片见植入的游离髂骨与周围骨愈合良好,患者面部外形及咀嚼、发音等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 颞肌筋膜瓣 前臂皮瓣 非血管化髂骨瓣 种植体是上颌缺损即刻修复并重建功能的较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髂骨瓣游离移植修复跖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髂骨瓣游离移植修复跖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12月,采用带血管髂骨游离移植修复4例跖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4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个月.其中跖骨、跗骨胫侧皮肤缺损及第1跖骨感染外露3例,均为非负重区;足背瘢痕畸形愈合、跖骨跗骨缺损1例.骨缺损长度4~7 cm,皮肤缺损范围5 cm×3 cm~9 cm×5 cm.手术取髂骨瓣5.0 cm×2.5 cm~9.0 cm×2.5 cm. 结果术后1周,皮片全部成活3例,大部分成活1例,但移植骨瓣亦成活;术后1个月X线片示髂骨瓣与受区断端间有少量骨痂形成;4个月拔除克氏针.获随访5~24个月.局部无溃疡, 行走和负重良好, 外形及功能满意. 结论带血管髂骨游离移植修复术一次手术即可使跖骨及周围组织达到满意的解剖塑形及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髂腹股沟骨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2018年6月,应用游离髂腹股沟骨皮瓣修复足部开放性跖骨缺损9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影像学检查骨愈合情况。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骨愈合良好,患肢行走步态正常,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游离髂腹股沟骨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跨供区髂骨皮瓣一期修复肢体大面积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髂骨皮瓣进行解剖学研究,提出采用旋髂深动脉、旋髂浅动脉串联供血的跨供区髂骨皮瓣新术式.模拟该术式,采用墨汁灌注的方法对跨供区髂骨皮瓣的供血面积及血流量进行测量.采用此术式一期修复四肢大面积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8岁,平均36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对跨供区髂骨皮瓣的血流量进行测定.结果 模拟术式的新鲜尸体墨汁灌注墨染结果:髂骨瓣,从距髂前上棘(15.8±3.2)cm处可见墨染情况;皮瓣,以髂前上棘为中心上及(8.6±2.4)cm、下达(5.4±2.6)cm、向内至(5.8±2.6)cm,向外至(24.6±5.8)cm均可见墨染情况.血流量测定结果显示:皮瓣周缘的血流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灌注后第3天增加变缓,进入相对平台期.临床应用的3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除1例患者经二次手术骨折经22个月愈合外,其余31例患者骨愈合时间为9~19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 跨供区髂骨皮瓣血供充分,可一期修复四肢大面积骨与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拇趾甲皮瓣及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瓦合并髂骨植骨再造拇指末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拇指末节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吻合血管拇趾甲皮瓣修复拇指背侧皮肤及指甲缺损、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掌侧皮肤缺损、末节指骨缺损取髂骨移植。拇趾甲皮瓣供区采用游离植皮5例,同侧第2趾胫侧方皮瓣顺行覆盖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7例拇趾甲皮瓣及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其中1例拇趾甲皮瓣供区植皮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末节植骨愈合时间为8~11周,平均10周。去除内固定物后行规律功能锻炼。所有患者获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移植组织成活及拇指指甲生长良好,指腹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平均9 mm);足部供区皮瓣及植皮无破溃,足部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采用拇趾甲皮瓣及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瓦合并髂骨植骨再造拇指末节能较好地恢复拇指外形及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一腕掌关节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第1腕掌关节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月~2004年8月收治3例第1腕掌关节缺损患者,根据手部组织缺损形态和面积,应用足背血管为蒂的第2跖跗关节部分游离移植修复缺损,其中2例携带足背皮瓣同时修复大鱼际、腕掌部软组织缺损。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中厚皮片覆盖。结果骨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手术操作简便,切取背侧部关节对供区影响小,携带足背皮瓣可同时修复软组织缺损,重建后拇指及大鱼际部外形正常,关节移植体愈合时间为2~3个月,拇指功能满意。术后随访1~2年,拇指外展、对掌功能良好,无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以足背血管为蒂的第2跖跗关节部分游离移植,能修复第1腕掌关节缺损。手术方式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20.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及钛板内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或腓骨移植及钛板坚强内固定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例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游离髂骨肌瓣和2例以腓动静脉为蒂的游离腓骨肌瓣修复9例下颌骨缺损,并用钛板坚强内固定,血管的动静脉蒂分别与颌外动静脉吻合。结果 9例术后2~4周经放射性核素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 MDP)扫描证实血供良好,移植骨成活。经6个月至3年随访,移植骨固位稳定。结论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及钛板内固定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