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手术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最为关键的治疗措施,目前较常采用的术式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由于根治性手术的游离创面大,损伤范围广,创面渗出较多,皮瓣处理不当会引起皮下积液、感染、坏死,造成创口愈合延迟,影响术后早期进行化疗和放疗,所以皮瓣处理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乳腺癌根治术术中皮瓣处理的方法作一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陈煜  陈伟高  李剑琴 《重庆医学》2012,41(24):2489-2490,2569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58例病例,按照缺损部位、面积大小、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其中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游离植皮35例。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全部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中,存活21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成活率91.3%,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创面无复发。游离植皮35例,存活17例,坏死8例,部分坏死10例,成活率48.6%,肢体功能较差,创面复发2例,后均行截肢手术。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游离植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内侧皮瓣是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9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科自 1993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共做皮瓣移植修复术 96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 8例 ,女 2 8例 ,年龄 15~ 5 0岁 ,其中皮肤痣30例 ,软组织肉瘤 18例 ,外伤 2 1例 ,黑色素瘤 8例 ,慢性溃疡 19例 ,皮瓣涉及颌、口腔、躯干、四肢及足跟等部位 ,面积 4cm× 5cm~ 2 0cm× 16cm ,均行手术切除整复。带蒂皮瓣修复创面 ,术后皮瓣成活 ,皮瓣与受皮区甲级愈合 92例 ,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皮瓣血循环障碍 ,皮瓣坏死失败 4例。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由于痣变范围广 ,手术创面加大 ,治疗时间较长 ,切除病变后缺损面积大…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手术治疗因手术范围较大、皮瓣游离面广、皮肤缝合后皮下留有一潜在腔隙,常导致创面皮下出现积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影响术后辅助治疗的早期开展,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DFSP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监测手术切缘,术后分别以直接缝合、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片存活.随访0.5~10年,无复发.结论 DFSP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保持一定的切除范围是控制复发率关键.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也有,但极少见。在治疗方法上首选外科手术。近年来虽然手术方式有了很大改进,但在各式根治术中,皮瓣分离范围仍较广泛,术后皮瓣下积血、感染、皮肤坏死等近期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及延误下一步的综合治疗。我院1993~1998年改进了皮瓣处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年来行各类型乳腺癌根治性手术47例,其中女46例,男1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9岁,平均51.6岁。Ⅰ、Ⅱ期乳癌占86%。1.2 方法 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时,创面应准确的电凝止血,尽量减少大面积烧凝,对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游离植皮的方法一次性修薄四肢臃肿皮瓣,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7例皮瓣术后臃肿的患者,采用一次修薄植皮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5个月,通过植皮皮肤的存活和皮瓣外形等情况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例植皮完全坏死,经再次植皮后愈合,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5例完全成活。皮瓣修复后外形、质地、色泽良好,皮肤色素沉着较轻,但感觉恢复较差,皮瓣无臃肿复发。结论:游离植皮法一次性修薄四肢臃肿皮瓣,改变了以往皮瓣去脂术需2次手术完成的做法,且修复后皮瓣外形良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69例四肢创面患者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术后Ⅰ期愈合58例;皮瓣下感染7例,其中4例因创面污染重,皮瓣边缘缝合张力过大,造成皮瓣边缘部分裂开,经换药后切口愈合,3例感染较重创面术后在皮瓣下放置引流管行抗生素持续灌洗,感染控制,皮瓣成活;皮瓣部分坏死3例,完全坏死1例,经换药后植皮治疗,创面愈合。随访0.5—7年,术后效果满意;8例于术后0.5—5年要求行皮瓣修薄。结论:胸脐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创面的良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跟骨及钢板外露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1例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跟骨及钢板外露且无急性感染的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所有创面在彻底扩创后一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其中20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1/4面积皮肤坏死,予以行清创游离植皮术后愈合良好。随访所有患者皮瓣或植皮均成活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在彻底扩创的基础上,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无急性感染的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能够达到能达到保留钢板、闭合创面的目的,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治疗仍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根治术后创面护理极为重要。因创面大、渗出多、引流不畅 ,易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 ,导致延期愈合而影响术后继续放、化疗。我院自 1 990年至 2 0 0 2年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共 2 5 2例。现将乳腺癌根治术后对引流量的观察及护理简述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乳癌术后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处理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于Ⅰ级和Ⅱ级皮肤急性放射性烧伤创面常规处理;皮肤慢性溃疡予以手术清除坏死组织、适度扩创、切除溃疡病灶后,通过皮片移植和各种类型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门诊治疗28例,治愈23例.手术治愈18例.结论:Ⅰ级和Ⅱ级皮肤急性放射性烧伤经常规处理可愈合;Ⅲ级以上放射性烧伤形成的皮肤慢性溃疡只能通过植皮、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相似文献   

12.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为乳癌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乳癌手术切除范围广,创面大,手术后覆盖创面的皮片较薄,面积大,术后由于组织液和血液渗出,未结扎的淋巴管渗出,术后脂肪液化等而导致皮下积液。皮瓣的血运仅由真皮层内的毛细血管网供给,据报道皮瓣的坏死率为10%~71%。导致皮瓣坏死的原因较多。创面加压造成皮瓣血液循环障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且加压后受压不均匀使引流不通畅,故易引起皮下积液,加重皮瓣坏死。胸带包扎首先繁琐,其次增加护理工作量,过紧易造成皮缘缺血引起坏死,过松则易引起皮下积血、积液过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皮肤缺损患者60例。患者均给予局部任意皮瓣修复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皮下小面积积液囊肿,经积极抽取积液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小面积皮瓣边缘发黑结痂,经过多次换药后Ⅱ期愈合,受区皮瓣成活率为100%,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部分毛发生长正常、外形及功能满意、切口无瘢痕增生,且皮损无复发。结论:局部任意皮瓣可有效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皮肤缺损,具有外形美观、皮损切除和创面修复一次完成、无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材料的处理及创面的修复。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275例钢板外露的患者,综合考虑四肢创面缺损的大小、感染、周围软组织情况,创面经过换药或者扩创,未感染或者感染得到控制的创面给予保留钢板,感染创面拆除钢板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用局部旋转皮瓣、帯蒂转移或者游离皮瓣修复。结果:275例中有10例截肢。总共保留钢板164例,101例拆除钢板改用外固定支架。保留钢板的患者中有14例并发骨髓炎,经过1~4次扩创,冲洗引流,创面愈合;5例骨不愈合,经过植骨治疗,骨折愈合。改用外固定支架的患者,3例并发骨髓炎,创面扩创引流后愈合;2例骨不愈合,游离植骨及骨瓣治疗后愈合。创面修复中,局部转移皮瓣108例,有9例局部皮瓣术后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42例岛状皮瓣,1例出现坏死,改用游离皮瓣创面愈合;125例游离组织瓣,2例游离髂骨瓣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皮瓣成活,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因感染出现坏死。结论:钢板外露只要处理正确,部分钢板可以保留,通过皮瓣技术,创面能够得到较好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薄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的临床治疗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手部热压伤患者46例,均给予坏死组织清创术、深部组织损伤探查、薄型游离皮瓣修复术及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跟踪治疗结果。结果:本组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感染并发症,45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外观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1例足背皮瓣缺血性坏死,给予植皮修复、定期换药及敏感抗生素治疗,获得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手功能恢复情况:优21例,良17例,差8例,劣0例,优良率为82.60%。结论: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薄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具有较高的皮瓣成活率,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较大面积手部组织创伤50例,动脉皮瓣游离移植24例,不吻合血管的前壁逆行岛状皮瓣12例,背阔肌岛状皮瓣7例,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7例,切取皮瓣均在8cm×10cm 以上。结果50例皮瓣1例坏死,2例边缘坏死,2例轻度感染,余均一期愈合。结果表明,修复较大创面软组织缺损,尽可能选择游离皮瓣移植,能用其它岛状皮瓣覆盖创面者,尽可能不用前臂岛状皮瓣。皮瓣可根据创面大小,深浅及污染程度来选择。皮瓣游离,受区处理和血管吻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对23例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栓塞血管及皮肤缺损创面,皮瓣面积为1.5 cm×2 cm~3 cm×4.2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断指及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早期肿胀,有水泡形成,皮瓣为紫红色,经间断拆线后好转。术后随访3~20个月,皮瓣及再植指血运好,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探查时因肿胀、感染,皮肤坏死,常伴有皮肤缺损,静脉皮瓣在桥接血管,重建血运的同时还能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8例,跟骨慢性骨髓炎皮肤缺损3例,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创面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2.5cm×11cm。结果:11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慢性溃疡皮肤缺损因清创范围不足,术后皮瓣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1例足背创面因暗道转移,术后蒂部受压,皮瓣肿胀、淤血,需第2天急诊手术探查减压,经减压、换药处理,创面愈合,仅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解剖明确,操作简单,不牺牲知名血管,损伤小,血供好,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检查和皮肤准备,术后给予皮瓣护理、健康宣教及用药观察,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创面范围3.0cm×2.0cm~4.2cm×3.0cm,切取皮瓣面积3.5cm×2.4cm~4.6cm×3.5cm,36例患者中4例发生血管危象,均予以及时处理。术后皮瓣均存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修复指腹外观无臃肿、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质地柔软,关节伸屈活动正常,两点辨别觉2~5mm,感觉恢复S3~S4。结论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术前心理护理可增加患者依从性,术后皮瓣护理可尽早处理血管危象,提高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阴囊阴茎局部皮瓣联合植皮修复会阴部乳房外Paget’s病Mohs描记外科切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对12例会阴部乳房外Paget’s病患者,行Mohs显微描记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继发缺损面积最小约2 cm×3 cm,最大者累及1/2阴囊皮肤、部分阴茎皮肤、一侧部分腹股沟区皮肤,面积约20 cm×15cm。设计阴囊阴茎局部皮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继发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理检查均证实为Paget’s病。结果切口Ⅰ期愈合9例,Ⅱ期愈合3例。切口感染4例,包括转移皮瓣坏死并感染2例,植皮区小范围皮肤坏死2例,均经换药或重新植皮后治愈。1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者术后出现淋巴瘘,经再次手术处理后痊愈。结论利用阴囊阴茎局部皮瓣的延展性修复会阴部乳房外Paget’s病切除后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实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