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东垣 ,是补土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脾胃论》中阐发了 :“百病皆由脾胃生”。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脾胃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诸病之由所生也。小儿时期素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故易损伤脾胃之气 ,因此消化系统疾病尤为多见。且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脾胃虚弱直接关系到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而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治疗上应用比较广泛。兹举验案 4则 ,报道如下。1 小儿厌食症张某 ,男 ,4岁。 1999年 4月 5日就诊。厌食 ,拒食 ,含食不咽 ,咽…  相似文献   

2.
脾胃病的辨证与护理王蕴珠(河北中医学院050091)脾胃同属中土,共主饮食水谷的受纳、腐熟及运化,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的盛衰与否,常常关系到疾病的预后。脾胃之气又称“胃气”、“中气”,所以古人常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3.
疏肝达肺运脾胃 斡旋气机建中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疏 ,疏泄 ;达 ,达之意。疏肝达肺即使肝肺气机疏畅条达 ,各司其职 ,则脾胃功能不失其常。因脾胃居于中焦 ,为气机升降之枢 ,在五行属土 ;肝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 ,属木 ;肺为气之主 ,主宣发肃降 ,属金。木能克土 ,金赖土生 ,肺金又能制约肝木 ,使木受制而横 ,则中土得安 ,升降有序 ,此“亢则害 ,承乃制” ,五行生克制化之妙也。故肝、肺与脾胃关系至为密切。临床上调理脾胃的同时 ,宜兼顾疏肝达肺。今就此浅述管见 ,与同道商榷。1 调治中州 ,以利气的升降有序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与气血阴阳的相互联系 ,无不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 ,而“升…  相似文献   

4.
脾胃学说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国 《河南中医》2007,27(10):33-33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送,逆者死。”张仲景曰:“四季脾王(旺)不受邪。”金元医家李东垣进一步发展了脾胃学说。其在《脾胃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  相似文献   

5.
王应麟教授认为,小儿厌食有先天及后天因素所致。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后天喂养不当,或者久病伤脾均会导致厌食。主要责之脾胃,又与肾脏、肺脏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证型为脾胃不和。王师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方"厌食合剂",由黄精、茯苓、佛手、木瓜、砂仁5味基础药组成,并随病情转归加减,随症配伍,具有调理脾胃、消食导滞、健脾益肾的功效,可以改善小儿厌食,增强患儿体质。  相似文献   

6.
业师龚去非主任医师,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从医刀余载,学验俱丰,尤长于脾胃病的治疗。他认为脾胃以通为顺,贵在升降格司,纳化有常,治在调和为其要。《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龚老认为,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傅志所伤,疾病影响,劳倦太过,饮食不慎等引起。因而脾胃病患者,本虚标实者居多,虚在脾为本,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流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细…  相似文献   

7.
章浩军教授擅长运用“六经辨治”治疗内伤诸病。其认为厥阴肝木疏泄失常,郁而不畅,可致阳明太阴气机升降失司为“痞”;厥阴肝木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可致阳明太阴气机不利,不通则“痛”;厥阴肝血不足而肝火亢盛,肝木乘土,土虚阳无以生,不得运化水谷,可致太阴虚寒为“利”。章浩军教授总结脾胃病厥阴证的病因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在临证中谨守病机,常采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厥阴证诸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论肝气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气”是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所谓“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者,人之根本也”。就肝气而论,疏泄是肝气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因此,肝气疏泄具有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疏通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水谷的消化、血流的通畅等,都与肝气疏泄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肝气的功能活动,又有赖于肝贮藏的血液作为物质基础以供养。所以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为阳,血为阴,故有“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若肝疏失调,即可表现神志、消化、气血等功能性的病证。如疏泄不及则肝气  相似文献   

9.
胃痞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李永成教授认为,胃痞病病位在脾、胃,与脾、胃、心、肝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心气郁、肝气结、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引发胃痞病。李永成教授应用“开心气,泻肝气”法治疗胃痞病肝郁气滞证,开心气之郁,散肝气之结,以平调脾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骆常义  王淑英 《河北中医》2000,22(7):514-515
老年人脾胃本虚 ,决定了老年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内经》指出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经临床观察 ,老年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 ,每因饮食、情志、寒湿等更伤脾胃 ,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 ,以致饮食积滞 ,湿浊困脾 ,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 ,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 ,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 ,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升则健 ,胃降则和。肝主疏泄 ,协助脾胃纳化 ,脾、胃与肝 ,三者一气相通 ,则升降有度 ,纳化有常 ,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 ,是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11.
小儿生理病理有其独特之处。明代医家万密斋首次提出了“脾常不足”说,此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特点,对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及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脾常不足是小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所谓脾常不足,是指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由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而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所以相对地感到不足,正如万全所说:“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 (186 0~ 1933) ,号寿甫 ,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论及治肝之法 ,颇为独到 ,笔者就此归纳如下 :1 培土宁肝法适用于肝气不舒、肝郁脾弱、木郁克土 ,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饮食减少、常常短气等。张氏认为《内经》论厥阴治法中 ,有“调其中气 ,使之和平”之语。“调其中气” ,即为升脾降胃 ;“使之和平” ,即升脾降胃 ,而肝气自和平。《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之义有二 :一是“肝病当传脾 ,实之所以防其相传” ;二是“实脾 ,即所以理肝也。”因此 ,张氏认为“欲治肝者 ,原当升脾降胃 ,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相当重视“升降”,为更好地理解“升降”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以《脾胃论》为基,从“脾胃之气”演化为人身万物与“脾胃病”发生机理的探讨入手,认为《脾胃论》针对“脾胃不足”所致“人身之气升降失常”的治疗,是《灵枢·官能》“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与“从上下者,推而扬之”这两种治法的临证运用,并通过药物的气味配伍以实践其治法。这些治法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之制方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丹溪长于滋阴降火,不善学者误解其法过于苦寒,而有克伐脾胃生气之弊。其实,朱丹溪不仅在治疗脾疾病时继承了李东垣《脾胃论》的思想,对于其他各类疾病也非常重视中焦脾胃之气,而此点常为后人所忽略。1、注重脾胃“清和”之气。朱丹溪在论述脾胃之生理特性时言简意赅地以“清和”二字概括,人之生、长、壮、老的每一个阶段都与脾胃密切相关。其临证治疗脾胃疾病,无不从补养脾胃“清和”之气着手。  相似文献   

15.
脾胃是决定生命之要素。肾藏精 ,为先天之本 ,阴阳水火之根 ;气化生于脾 ,脾为后天之本 ,气生化之源 ,故长寿天年重在脾胃 ,肾气决定生命长寿 ,对此 ,《内经》论述颇多 ,今结合《内经》理论 ,联系本人多年实践 ,就脾胃与生命长寿作以探讨。1 脾胃健运决定生命长寿《内经》开宗明义 ,首论养生长寿 ,认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乃知其道也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其中饮食有节 ,对脾胃强健 ,长寿天年至关重要。脾胃居中属土 ,“土者 ,生万物而发天地 ,”将水谷化为精微 ,“并渗灌四旁” ,布散至全身 ,即“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  相似文献   

16.
慢性腹泻多因肠道不能吸收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水谷精微,肺主肃降,协肠道下行糟粕;肝合春生之气,性喜条达而升发,肺合秋收之气,性善敛降而下达。故肝与肺,一疏一宣,一升一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或曰: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升降之枢。岂不知脾胃所升降者,精气也,肝肺所升降者,气机也,精气为体,气机为用,精气的运化有赖运动的气机为动力,气机的运行又需化生的精气为能源。脾胃化生气血,供养肝肺气机的运行,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肝肺得  相似文献   

17.
张羹梅主任医师年届耄耋,悬壶近六十年,临证经验丰富,尤工脾胃学术,兹举例两则。一、“阴火”与脾胃之阴“阴火”主责脾胃内伤,其病机乃气与火关系失调。“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内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相似文献   

18.
论肝气证治     
“气”是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所谓“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疏泄是肝气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因此,肝气疏泄是具有调了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疏通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分泌、水谷的消化,血流的通畅等,都与肝气疏泄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肝气的功能活动又有赖于肝贮藏的血液作为物质基础以供养。所以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为阳,血为阴,故有“体阴而用阳”的生物特点。若肝疏失调,即可表现神志、消化、气血等功能性的病证。如疏泄不及则肝气不用,可见神志抑郁证;如疏泄太过,便肝气有余,可出现肝气亢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未健,而且往往饮食多不知节制,故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或出现厌食、食滞等消化道疾病。此时的药膳应以健脾胃、助消化为主。又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如若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因此选用药物时应选平性药物为宜。  相似文献   

20.
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皆由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或恼怒引起脾胃病证所致。患者多以胸胁胀满,脘腹作痛,食纳不佳等症前来求诊。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如能掌握两证的共同生理病理机制并能善于区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的不同病证特点,灵活辨证施治,则会收到桴鼓之效。1对病理机制的认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都与肝脏病理有关。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劲,主疏泄,喜条达,又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能调畅全身之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周学海《读书随笔》云:“肝者贯阴阳,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