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大动脉炎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成功地施行了1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总动脉5例,锁骨下动脉3例,腹主动脉1例,肾动脉16例,共置入支架25次,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开放或扩张。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可有效的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管腔内支架面世已经20余年了,在我国,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支架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管腔狭窄性病变,而且也还可以应用于诸如胆管、食管和气管等非血管管腔中。特别是近年来,支架还逐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之中。而在胸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覆膜支架则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在我们国家,支架技术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基础研究尚不够深入,操作尚不规范、随访工作不够细致等,都是介入诊疗专业医生今后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如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架、并不断拓展支架的新用途、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支架,也是介入医生今后努力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主要适用于PTA不成功病例。笔者于1992年~1993年10月成功地为4例实行了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包括髂动脉狭窄合并斑块溃疡1例;髂动脉长段重度狭窄2例;股动脉长段狭窄PTA术后遗留50%狭窄1例,分别植入球囊膨胀支架(Streckerstent),取得满意效果。笔者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对放射治疗后动脉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治疗,及靶血管和内支架的长期支撑开放作用。方法14例患者,因为放疗所致18处动脉性病变,而给予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并将13个内支架置入于8例患者,分别治疗血管闭塞3例,动脉瘤1例,残存狭窄2例,多发狭窄1例,球囊成形术后再发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用CT扫描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内支架及其靶血管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14例,其中8例患者在动脉病变处置入内支架。随访8个月至5年,11例动脉病变基本消失,血管造影示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解除,3例狭窄<30%,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单一的血管成形术以及多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应考虑其为动脉损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历程管腔内支架治疗 ,或狭义上的经皮经腔内支架置放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tentplacement,PTSP) ,1983年首先由Dotter等应用临床。它是继经皮经导管溶栓术(percutaneoustranscatheterfibrinolysis ,PTF)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之后 ,又一用于开通血管狭窄和 (或 )闭塞性病变 (vascularstrictureorocclusionlesions,VSOL)的安全而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我国是徐克等 (1993年 ) [1 3 ] 首先引进此项新技术 ,并成功地用于Budd Chiari综合征 (BCS)节段性狭窄下腔静脉的开通以及…  相似文献   

6.
欧阳墉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2):1332-1336
管腔内支架治疗,或狭义上的经皮经腔内支架置放术(percutaneous tmnsluminal stent placement,PTSP),1983年首先由Dotter等应用临床。它是继经皮经导管溶栓术(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fibrinolysis,PrrF)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rrA)之后,又一用于开通血管狭窄和(或)闭塞性病变(vascular stricture or occlusion lesions,VSOL)的安全而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7.
食管金属内支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梗阻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处理也很棘手.近年来,随着金属内支架在血管、胆道、尿路等部位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且日趋成熟,这项技术也被用于食管狭窄、梗阻性病变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管腔内支架:I.作用机制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对管腔内支架(ES)的研制开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涉及:①自扩式、球囊扩张式和热记忆式等三类ES的作用机制。②物理特性,包括ES金属表面和其展开表面比率、扩张率、箍力、释放后径值变化、顺应率、钝化带和极化电位以及X线吸收性和抗磁性等。③生物相容性,包括ES与血液界面基本反应、ES腔表面再次内皮化和内膜增生等。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并比较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患者,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7例,大动脉炎6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完全闭塞5例,均实施了介入治疗。6例单纯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6例置入血管内支架,1例介入治疗失败。结果 12例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获成功,6例分别置入Str  相似文献   

10.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主要适用PTA不成功病例。笔者于1992年-1993年10月成功地为4例实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髂动脉狭窄合并斑块溃疡1例;髂动脉长段重度狭窄2例;股动脉长狭窄PTA术后遗留50%狭窄1例,分别植入球囊膨胀支架,取得满意效果。笔者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PTA和支架置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病因、病理、最新分型及其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管腔内支架(Endoluminal stent,简称ES)的研究方向是:怎样预防早期的血栓形成、控制内膜增生和克服ES腔的再狭窄或闭塞,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ES生物相容性生物分子学和细胞学方面的实验研究、ES再狭窄/闭塞的经导管治疗以及ES技术方面的改进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PTA和支架置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病因、病理、最新分型及其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虚拟支架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虚拟支架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颈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45例,通过颈部血管B超、MRA、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等方法,确定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部位。运用虚拟支架血管分析程序,得到颈动脉狭窄虚拟支架数据参数。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多角度直观清晰地观察和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程度以及硬化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以虚拟支架技术测量的数据参数为依据,选择相应型号的支架治疗满意率达100%。结论:虚拟支架技术有助于术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正确地选择合适类型的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例、闭塞6例。结果 1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术后患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原有窃血现象消失,椎动脉顺行显影良好,4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经患侧肱动脉逆行法穿刺置入支架。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支架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金属内支架的问世,血管和非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为当前介入放射学的热点,在内支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推动和促进我国内支架的普及应用,应在下列方面更予注意。一、内支架的应用范围无论良、恶性病变造成的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如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血管瘤、PTCA 无效及 PTCA 术中术后内膜剥脱的并发症、布-查氏综合征、肾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管的狭窄、淋巴结肿大或肿瘤造成的外压性狭窄或闭塞、血管内瘤栓及血管本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复杂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5 例颈动脉复杂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旨在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复杂性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5 例具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n = 3) 和放射治疗后纤维化狭窄(n = 2) 。Doppler 超声波检查提示颈动脉狭窄,并经血管造影证实。本组病例使用自展式Wallstent 型支架。术后随访4 ~22 个月。结果 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5 % ;狭窄位于颈总动脉(CCA)3 例,颈内动脉(ICA)2 例;病变长度20 ~60mm 。全部患者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功。1 例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神经病学后遗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Doppler 超声波检查未发现血管内支架早期及迟发性再狭窄。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复杂性狭窄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具有满意的中期开通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临床医师,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心血管学和肿瘤学等专科医师,掌握更多有关各类新型支架的研发信息,进而在血管成形术中能更精确地应用最适宜的支架,并对支架的进一步研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该文对支架研发的现状和展望,包括支架材料的更新和支架构型的改进以及其国内市场的分析等进行图文相结合的全面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支架刘清欣综述王建华审校1研究历史内支架是用来支撑体内管道狭窄的一种管状结构,是在球囊成形术显示缺陷后发展起来的。1969aDoter等首次报导了内支架的实验研究。1983aDoter和Cragg分别介绍了一种热形状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短期观察...  相似文献   

20.
大动脉炎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和内支架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大支脉炎、颈动脉狭窄、材料和方法:3例大动脉炎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段均超过8cm,1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后植入Wallstent支架。结果:术后狭窄率均为0,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单纯球囊扩张的动脉一年后动脉完全闭塞、西入血管内支架的2例,分别是在4.5个月和4个月检查,一例血管内支架的近端出现了再狭窄,另一例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对于大动脉炎性长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