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腹痛、纳差、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消瘦等。本病误诊率达 87 5 %,极易误诊为胃低分化腺癌。手术切除率高 ,均获手术切除。EI期病例多。 3、5年生存率为 86%、69%。结论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 ,误诊率高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提高正确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丁丰盛  王朝明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5):507-507,51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指恶性淋巴瘤仅发生于胃 ,可伴有或不伴有局部淋巴结病变 ,与胃癌相比 ,胃恶性淋巴瘤较少见 ,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均与胃癌不同。我院 1986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收治 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年龄 30~ 6 5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原发性胃淋巴瘤和大肠淋巴瘤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且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患者,分析胃淋巴瘤与大肠淋巴瘤之间在发病年龄、性别、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79例患者诊断为PGIL,其中原发胃淋巴瘤48例,原发大肠淋巴瘤31例,两组均以腹痛、贫血为主要表现。与原发大肠淋巴瘤相比,原发胃淋巴瘤合并腹胀较多见,而腹部包块少见,但在性别和病程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0.05)。原发胃淋巴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7±14.7)岁,大于原发大肠淋巴瘤的(35.1±17.6)岁(<0.01)。原发性胃淋巴瘤Ⅲ ~Ⅳ期患者较多,以B系淋巴瘤为主,多数均行根治性手术+化疗;而原发性大肠淋巴瘤Ⅱ期较多见,虽然B系占主要部分,但T系比例多于胃淋巴瘤(10.1% vs.1.3%,<0.05),且行姑息手术治疗的比例高(32.3% vs.6.3%,<0.01)。原发性胃淋巴瘤和大肠淋巴瘤内镜下诊断率分别为26.3%和14.3%,内镜活检标本诊断率分别为57.9%和60.4%。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和大肠淋巴瘤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临床分期、治疗方法上均有差异,且内镜下诊断率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PGL)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半内收治的24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消化道出血、纳差、消瘦多见。病变主要位于胃窦和胃体,术后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淋巴细胞型11例,T淋巴细胞型3例,BT双淋巴细胞型1例,未分型9例。ⅠE期9例(37.5%),ⅡE期7例(29.2%),ⅢE期6例(25.0%),ⅣE期2例(8.3%)。4例HP感染者术后给予抗HP治疗。在获得最终随访的21例中有1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PGL根据临床症状、内镜下特点及活检多能确诊。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和HP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病例 ,女 ,5 8岁。上腹疼痛 5个月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1月余。胃镜 :胃体小弯见 4cm2 溃疡 ,取材活检。病理报告 :胃腺形态尚正常 ,间质内见较多异形淋巴细胞 ,因组织碎小 ,不除外胃恶性淋巴瘤可能。行剖腹探查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送检标本 ,沿大弯侧剪开 ,胃体小弯侧见约 4× 3 .5cm浅凹陷性溃疡 ,切面灰白 ,肌层结构清楚。胃小弯见 0 .3cm淋巴结 1枚。镜下 :胃腺萎缩 ,数目减少、消失 ,而由大量增生的淋巴瘤细胞代替 ,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不规则、核膜厚、扭曲 ,瘤细胞浸润粘膜下肌层 ,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标记 :LCA ( )、…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映波  邵建永 《癌症》1997,16(2):132-13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近30年来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8例原发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其生存率由寿命表法计算获得,结果:本组术前GI和胃镜诊断率分别为31.5%和44.4%,手术切除率为88.9%,比本院同期胃癌手术切除率高,其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7%、51.1%和30.7%,结论:掌握本病GI的特点及胃镜取材深度,可望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治疗上应争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56岁,因进食性吞咽困难2月入院就诊.查体,无发热,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正常,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PGL)来源于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 ,故又称MALT PGL ,占胃恶性肿瘤的 2 %~ 8% ,由于其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临床医生又对之认识不足 ,故大多被诊断为胃癌 ,因本病在治疗上与胃癌不尽相同 ,预后也相对较好 ,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十分重要。本文就我院1990年~ 2 0 0 1年收治的 2 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男 14例 ,女 10例 ,男女之比 1∶0 .71;年龄 18~ 72岁 ,平均46.8岁 ;病程 1~ 48个月 ;临床症状 :上腹痛 2 0例 ,纳差 1…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本文对我院11年间收治的23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本病的病史及体征无特殊性,术前诊断困难,本组术前确诊率为22%(5/23)。治疗方面主张采取以手术为主的化疗、放疗等多方法治疗,重点探讨了联合化疗的作用和地位。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病期和治疗方法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胃窦、胃体部,低度恶性和早期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 重视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治疗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常青  徐治康 《肿瘤》1997,17(3):144-144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生率低,术前较难诊断。本文报告12例,半数病人术前得到明确诊断,经手术和化疗,已有6例生存超过五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胃镜、X线钡餐造影、CT检查.对早期伴有出血、穿孔或化疗期间有出血、穿孔风险及胃镜病理诊断疑癌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术式:D1根治术13例,D2根治术11例,姑息切除术3例,联合...  相似文献   

18.
19.
原发性食管恶性淋巴瘤罕见。本报告1例,并结合有关报导就其临床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区胃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下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胃原发性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化S-P法作下列抗体染色:HP、LCA、CD3、CD5、CDIO、CD20、cyclinD1、lgM、κ、λ及BCL-2等。结果: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6岁。7例位于胃窦部,7例位于胃体。临床分期为:Ⅰ期8例(57%).Ⅱ期6例。14例均表现为溃疡型病灶,病灶周围黏膜呈息肉样增生。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以边缘区B细胞为主.混有少量母化的细胞及浆细胞,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及反应性淋巴滤泡,7例(50%)可见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区。免疫组化染色:HP阳性7例(50%),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IgM;表达单一的轻链κ阳性5例、λ阳性9例;CD3、CD5、CD10、cyclinD1均阴性,中小肿瘤细胞BCL-2阳性,大细胞BCL-2阴性。结论:胃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易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