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报道6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移位,使用胃镜活检钳在B超引导下矫正复位的护理经验。导管移位患者担心再次手术,出现紧张恐惧心理,甚至绝望而放弃治疗,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解B超下复位的优点、成功率。术中将腹壁外段腹膜透析管拉直,以利纤维胃镜活检钳伸入腹膜透析导管,胃镜活检钳到达腹膜透析管腹膜至皮下转弯处时,按压局部皮肤使活检钳顺利进入腹腔;活检钳到达腹膜透析管尾端后,抬高床头45°,打开活检钳向外拉动腹膜透析导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观察患者有无出冷汗、恶心等情况,询问有无腹痛,嘱患者及时说出不适,防止活检钳损伤内脏器官,同时注意B超下腹膜透析导管尾端的位置。复位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观察腹膜透析液颜色、量、有无絮状物;认真观察记录腹膜透析超滤情况,注意腹膜透析液灌入及引出的速度变化。复位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妥善固定腹膜透析导管等,以防腹膜透析导管再次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应用连续踮脚方法下蹾腹透管校正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疗效.方法 对6例腹膜透析导管移位患者,指导用连续踮脚方法下蹾腹透管连续30~40次为1组,每天4~5组,连续7~ 10天.结果 6例均复位成功,其中1例于复位后3个月再次移位入院,因踝关节扭伤未再次使用此方法.结论 采用连续踮脚方法下蹾腹透管,对导管移位患者的导管复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将配置好的透析液以腹膜作为半透膜注入腹腔,利用腹膜弥散和超滤作用将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排出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疗法.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慢性置管是典型的tenckhoff管为直式双cuff管,它具有简明结构,置入手术相对简单,在速度、移位、漏液、感染等诸多方面可以达到临床应用标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31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住院检查及随访.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发生率为25.8%.原因与原发病、年龄、腹膜透析管植入技术有关.通过导泻、练习下蹲运动、导丝复位可避免导管移位.结论腹膜透析植管术中及腹透操作过程中应积极防止发生导管移位的诱因,及时发现导管移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近6年来行腹膜透析治疗发生腹透管移位的3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短管移位的原因。结果 腹膜透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移位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伴有糖尿病以及术后对疼痛的耐受度等有关。结论 通过加强术前患者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时干预,加强疼痛护理,术后应当适度锻炼等措施可以避免和减少腹透管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上海瑞金医院腹膜透析管移位的发生情况及非手术复位的护理经验. 方法 分析上海瑞金医院腹膜透析患者2007~2011年5年内导管移位发生原因,并根据腹腔段导管形状分成直管组与卷曲管组比较2组导管复位情况. 结果 ①5年内发生导管移位患者48例,占总人数的14.96%.②直管组导管移位发生率为12.64%,卷曲管组发生率为29.55%.③分析导管移位原因便秘占首位.④发生导管移位后采取非手术方法复位成功率为75%,其中直管组非手术复位成功率为97.10%,卷曲管组为15.40%,直管组的非手术复位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卷曲管组(x2=33.790,P<0.05).结论 发生导管移位后可先使用非手术方法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31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住院检查及随访.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发生率为25.8%.原因与原发病、年龄、腹膜透析管植入技术有关.通过导泻、练习下蹲运动、导丝复位可避免导管移位.结论腹膜透析植管术中及腹透操作过程中应积极防止发生导管移位的诱因,及时发现导管移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12.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的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置腹腔穿刺导管联机腹水透析浓缩回输静脉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顽固性腹水患者用留置腹腔穿刺导管术,将患者的腹水利用血液净化原理透析浓缩回输静脉,回收自体腹水蛋白。结果:用留置腹腔穿刺导管术将患者的腹水通过透析浓缩,患者痛苦小,有效率100%。结论:留置导管将患者的腹水透析浓缩回输静脉,操作安全、经济,减少患者的痛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腹膜透析导管类型、导管置入位置选择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成功方法,而建立持久、安全的透析通路又是慢性腹膜透析成功的关键。多年来,尽管腹膜透析导管的技术存活在不断提高,但是导管相关并发症仍时常导致腹膜透析技术性失败。针对此问题,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专家组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理想腹膜透析通路的指南,并于2005年对指南进行了更新。2005年指南中有一重要结论,即不同透析中心之间导管结局存在确实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术和中心的特点较导管的设计更为相关。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同样类型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因不同置管或透析中心而不同。因此,合理选用导管及掌握不同类型导管的插入技术是置管成功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病人长期生存的一种有效肾脏替代疗法,具有治疗价廉、操作简便、可居家自行透析等特点,适合几乎所有的ERSD病人[1]。在全球范围内至少10万名ESRD病人应用PD,占透析人数的10%~15%[2]。导管出口处感染可导致难治性腹膜炎及导管拔除,因此合适的出口处护理是腹膜透析病人管理的目标之一,护士通过加强导管出口处护理可预防出口处感染的发生,保证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门诊随访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用无醇型安尔碘消毒后,用生理盐水脱去出口处4cm以外即敷贴粘合皮肤处的碘液,再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最后用江西3l公司生产的10CM*9CM伤口敷料覆盖。对照组按以往传统的方法:无醇型安尔碘消毒后,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最后同样用美国3l公司生产的10CM*9CM伤口敷料覆盖,比较两组病人导管出口处感染以及导管固定牢固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牢固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膜透析导管处用生理盐水脱去无醇型安尔碘后再固定,能有效提高腹透导管固定的牢固度,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患者的心理以及经济负担,受到病人好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