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心脏调搏是研究临床电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的经心内膜调搏方法是创伤性检查,且需要大型X光机和多导生理记录仪,因此在基层医院应用受到限制。经食管心房调搏,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近来在国内广泛应用,是适合于基层医院的电生理检查。我们用此方法测定32名正常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窦房传导时间(SACT)。  相似文献   

2.
用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检测103例心律失常病人,检出房室结双径传导(DAVP)13例(12.6%),其中15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PSVT),检出 DAYP10例(66.7%),88例无 PSVT 史,仅检出 DAVP 3例(0.03%)。11例显出不连续房室传导时间(SR)曲线,经快通道(FP)传导的 SR 间期(SRFP)为191.54±32.9ms,经慢通道(SP)传导的 SR 间期(SPsp)为319.23±60.1ms。本文提示 TEAP 可无创性诊断DAVP。  相似文献   

3.
对27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发现病窦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145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550ms;窦房结传异时间>191ms;固有心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R<0.01)。用阿托品,心得安进行功能性植物阻滞前、后观察,发现阻滞后各次参数在正常对照组中有明显降低,而病窦组则无明显差异。实验证明,经食道心房调搏方法是无创性窦房结功能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本装置采用消除心电图中调搏脉冲干扰方法,将包含有调搏脉冲干扰的心电图同时输入二个触发器,第一路由常规门电路接收,第二路只接受高幅度的干扰脉冲,然后同时输入反符合电路,从而消除了干扰。整个电路由三块CMOS集成电路组成,具有心电,心音触发及经心房调搏脉冲剔除三种功能,用于核素心血管造影及经食道心房调搏核素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73例SNRT测定结果与阿托品试验、运动试验对比,显示三种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但SNRT更能揭示窦房结电生理功能。提示临床诊断病窦仍以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并结合阿托品试验作为初步诊断依据。若临床可疑而阿托品试验不能进一步证实时,宜作NSRT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法测定了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及窦房传导时间(SACT),并用阿托品、心得安双重阻滞植物神经后重新测定上述指标,发现窦房结受植物神经影响很大,尤其在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双重阻滞前后正常值 SNRT1450ms 与1280 ms;SNRTc520ms 与480ms;SACT180ms 与160ms。主张各项指标测定应常规在植物神经双重阻滞下进行,并结合固有心率(IHR)加以分析确定。另外,就一组非临床病窦的窦缓病例,采用此法检测后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或起搏脉冲传出障碍。目前用来诊断窦房结功能的方法主要有心脏电生理检查、药物激发试验和长时间心电监测,前者公认为最佳方法。我院心导管室经食道心房调搏,为42名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分析了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房室传导功能的情况,结果显示出正常组与病窦组间在S—R间期变化的各刺激频率(S-R延长点、文氏阻滞点和2:1阻滞点)及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功能不应期方面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病窦者除有窦房结功能异常外,部分亦有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结果还显示出正常S-R延长点应>100次/分,文氏阻滞点应>130次/分,2:1阻滞点应>170次/分,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应<400ms,功能不应期应<520ms。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心脏病7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1990~1999年产科分娩的7776名孕妇及其中76例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98%,风湿性心脏病与先天性心脏病之比为1.86:1。本组共发生心力衰竭17例,孕产妇死亡1例,孕前已行外科手术纠正者11例,心脏手术后妊娠和分娩者无1例发生心力衰竭。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者产前定期检查可预防合并症,改善母婴预后;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用窦房结电图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7例。其中,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SACTd<120ms;1例病窦综合征,SACTd180ms;1例存在第1度房室传导阻滞,其SACTd不能准确测量。介绍了测定方法,并对窦房结电图的应用价值和记录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了在食道心房调搏过程中,身高和导管深度的关系。经临床对照应用,结果表明:应用Benson等人回归方程计算所得的导管深度能够迅速夺获心房;并能降低起搏阈值;尤其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有实用价值。并应用该方程设计了一个可供使用的身高与导管深度的换算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量房间传导时间并观察其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右房、右室及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三导心电图机同步记录食道单极心电图和体表V_1、V_6导联,测定右房、右室内径。结果:正常人与肺心病组房间传导时间有显著差异性(P<0.001)。在50例肺心病患者中右心增大40例,其中心功能Ⅰ~Ⅱ级与心功能Ⅲ级相比,房间传导时间有差异性(P<0.05)。正常人组与肺心病组右房、室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异性(P<0.01),心功能Ⅰ~Ⅱ级与Ⅲ级右房右室大小亦有差异性(P<0.05)。在20例右房内径增大患者中,其房间传导时间与右房内径呈明显正相关(r=0.913)。结论:房间传导时间越长,右心越大,心功能越差。本测定方法具有无创、简便易行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它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及减少病死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鼠窦房结细胞、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方法选12只新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乳鼠,分离培养窦房结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结果窦房结细胞体积小,细而长,呈长梭形,搏动频率为(152.1±10.9)min-1;心房肌细胞体积亦较小,梭形或三角形,搏动频率为(116.3±8.6)min-1;心室肌细胞体积较大,可伸出伪足并交织成网,呈短梭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搏动频率为(92.4±9.3)min-1,3种细胞的搏动频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细胞的静息电位分别为(-41.3±4.0),(-50.7±2.9)及(-59.8±2.1)m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肌细胞的APD20,APD50和APD90均较心房肌细胞延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细胞形态各异,窦房结细胞具有自发性搏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较心房肌细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心房快速起搏(ATP)与心室快速起搏(VTP)诱发心房颤动(AF)起搏模型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探讨其(特别是VTP模型)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AF发生维持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和VTP组.采用Burst刺激诱发AF,心房有效不应期(ERP)采用S1S2法,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Mallory三色法染色并测定纤维化百分比.结果VTP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ATP组与VTP组AF诱发率、持续性AF诱发率均明显增加,AF持续时间明显延长,ATP组ERP显著缩短且频率自适应性几乎消失,AF持续时间与ERP呈密切负相关.VTP组与对照组ERP及其频率自适应性无明显变化,但VTP组左右心房明显扩大,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AF持续时间和左心房收缩面积及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ATP模型的AF发生、维持主要与电重构有关,VTP模型导致CHF时AF发生、维持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心房扩大及心房纤维化等结构性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房-单室三腔心脏起搏治疗具有房内传导阻滞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疗效.[方法]对4例具有房内传导阻滞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行永久性双房-单室三腔心脏起搏治疗,定期起搏器程控、心电图描记、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经9~24(18±6)个月随访,4例冠状窦内左房起搏电极未脱位.2例阵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者,心房颤动发作明显减少,近期及远期的双房-右室起搏阈值测定良好,1例明显心功能低下者经1年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三腔心脏起搏器能有效地治疗因房内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并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用食道心房调搏法测定50例正常小儿窦房结功能,包括SNRT、CSNRT、SNRTI、SACT、IHR及植物神经张力等。房室传导系统(AVCS)功能测定文氏点及2:1阻滞点。每例都进行植物神经双重阻滞前后对比研究。探讨二项功能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