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对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态度、教师授课满意度和授课效果。方法通过自编"学生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反馈调查表"和"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必要性调查表",对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1~13班的65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男女比例1∶1。结果 10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必要开设,10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对其初步认识医学有帮助,11.5%(23/200)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不再愿意成为一名医生。结论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十分必要,对于初步了解医学而不愿意学医的学生应该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高瞻远瞩,从战略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他们急需充实管理知识。于是,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有必要写入预防医学本科的培养方案。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学开课情况,对开设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以及课程的安排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本研究对全国医学院校中设有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的28所医学院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课程开设情况、课时分配、授课学期安排、学分及课程考核方式,并对比研究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新开设的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设置情况。结果针对预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这门课程在授课学期安排及考核方式上符合国内的其他医学院校开设同一课程的大众化标准。结论从整个课程设置来说,需要适当增加这门课程的实践课时数,增强实践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的必要性和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昆明医科大学本科生对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的需求程度,并在本科生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与方法”选修课,课后以问卷调查及成绩评定的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1) 100%的学生都认为“学习科技论文写作对于今后的工作研究重要”,93.22%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 (2) 28.33% (17/60)的学生表示收获“很大”,55.00% (33/60)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大”,96.67% (58/60)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91.67% (55/60)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合理;80分以上的学生占76.67%.结论 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全面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  相似文献   

4.
组织学与胚胎学新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研究方法是由传统的课堂大班授课变为实验室的小班授课;由理论、实验分离式教学变为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降低授课学时,精讲基本内容,开设第二课堂,改革考试方式。研究表明:实验班学生综合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学生,新教学模式得到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5.
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275-276
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效果。方法以综合性大学的525名选修该课程的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由专职教师授课,授课前后进行闭卷考试,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试卷和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选修该课的大学生自我保健知识成绩由授课前(34.23±4.63)分上升到授课后的(87.21±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授课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为35.2%明显高于授课前的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教育方法、内容、安排和效果持赞成态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高校实施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的开展情况,调查了全国114所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教育教学组织状况,具体包括课程开设情况、授课方式、师资情况等。调查显示,医患沟通课程的开课率是64.9%,但是作为必修课开课的比例只有51.3%;课时的设置随意性较大,授课学期主要集中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授课方式主要是大班授课;平均师资人数3~4人,其中一半是兼职教师。由此建议,医患沟通课程建设应提高课程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必修课开设;教学内容方面更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处理好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研究方法是由传统的课堂大班授课变为实验室的小班授课;由理论、实验分离式教学变为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降低授课学时,精讲基本内容,开设第二课堂,改革考试方式.研究表明实验班学生综合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学生,新教学模式得到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开设《女性生理保健》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效果。方法综合性大学的1,243名在校女大学生(非医学类为768名、医学类为475名)自愿报名参加,专职教师授课,授课前、后进行闭卷考试,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试卷和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生殖保健知识成绩分别由授课前由授课前的(16.14±2.35)分(、45.32+2.69)分上升到授课后的(86.73±3.12)分(、90.57±2.84)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授课后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大多数学生对《女性生理保健》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教学方法、内容、安排和效果持赞成态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女性生理保健》公共选修课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需对教学内容及形式不断完善,以便提高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军队院校人文类课程相对较少的情况,作者所在院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了《插花艺术》选修课。它是集实践性、创新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课程,可以成为提高学员的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探讨了军队院校中开设《插花艺术》的必要性、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课程开设中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学生对通识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现况,分析地方医学院校综合性通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通识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地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5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象基本情况、对现有通识课程的认知与满意程度、对通识课程的需求、现阶段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四大方面,共设计题目54道。调查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相对数(率和百分比)表示,通过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显示医学生对现阶段通识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不高,仅有219人(38%)对现有通识课程设置比较满意;认为没有感觉、开不开设无所谓的学生有256人(45%);认为不满意的学生有100人(17%)。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通识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98),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医学院校通识课程的设置不能盲目追求广而全,应从打造核心课程体系、灵活授课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通识课程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传统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它要求人们在批判地继承儒家传统修身思想的基础上。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行为方式科学化,对培育和谐社会的“精神气质”和更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意识范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现代人“应当怎样生活、为什么这样生活”的问题。具体来说,儒家传统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向度体现在:目标上由强调维护社会秩序到追寻自由个性,路径上由依赖“内求诸己”的抽象活动到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功能上从片面求善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取向上从义高于利到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2.
面临道德滑坡,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健全人格的教育,而孔子以西周礼乐文化为源头创立的儒学恰是人生哲学,其中许多优秀的部分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契合的,加强儒学教育,宏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宋明儒在对隋唐佛道兴盛、儒学衰微之因做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道教的心性论、本体论、生成论、修养论并将之融入儒学,使儒学更加精致和完满,促进了儒学复兴并重拾思想主导地位。与此相反,道家道教之地位却日益旁落,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做出理论调适,从宋明理学之性善论、修身论、伦理观、治世观等吸取养分,对道家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结果是道教走出山林,走向民间,更具普适性,但也因此渐失本真,渐趋衰微。总而言之,宋明理学与道家道教既为维护各自的道脉和学统而对抗斗争,又为发展自身理论而相互融摄,表现为互融互摄、相资为用的特点,但殊途而同归,共同推动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韦娜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695-698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人文属性日益突显,本文分析中外传统医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借古知今,通达中外,分析以"仁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磁场理论,探索如何形成医学生"爱的磁场源",并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探讨应如何根据不同年级的医学生特点,强化"爱的磁场源",发挥磁场的辐射作用,把"爱的磁场域"延伸至社会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智慧结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堪称传统医德文化的经典,融汇了儒家仁爱?道家无为?佛家慈悲的思想,是医学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医德专著,对其从儒?释?道三方面进行文化溯源,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现代医德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 ,市民社会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即从近代主要从经济角度规定市民社会 ,转变为当代主要从社会联系和文化的角度规定市民社会 ;由近代把市民社会看作主要是物质交往领域 ,转变为当代把它主要看作是一个自治的民间社团及其活动所构成的公共领域。这种转变扩大了市民社会的外延 ,使得人们产生这样的误解 ,即市民社会是不可超越的。这种误解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人主义及各种腐败现象提供了舆论环境 ,从而导致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混乱和无序。实际上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关于市民社会的政治超越学说。他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 ,科学的区分了它们各自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莉  谢华 《中国医学创新》2014,(30):147-149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礼仪已逐渐渗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放之四海而皆准。现代社会中,职场礼仪也逐渐成为行业间潜在的竞争力,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鉴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学生职场礼仪培养训练不容忽视。因此,探究在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职场礼仪培养训练内容与途径是各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人文属性日益突显,本文分析中外传统医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借古知今,通达中外,分析以"仁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磁场理论,探索如何形成医学生"爱的磁场源",并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探讨应如何根据不同年级的医学生特点,强化"爱的磁场源",发挥磁场的辐射作用,把"爱的磁场域"延伸至社会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了大学生文化的涵义,阐明了大学生文化具有高层次性、敏感性、丰富性、超前性、创造性、选择性、统一性、吸收性和辐射性等特征。论述了大学生文化具有导向、思想教育、促进知识接受和能力培养、满足和调适、激励和超越、内化等功能;认为大学生文化是沟通社会与大学生的桥梁、是未来文化的缩影、能为社会提供生机和活力、是文化变迁的传播者、它直接制约着校园文化等,提出了要确定大学生文化建设的目标、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来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师职业精神的传统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中国医师职业精神在形成过程中深受古代儒、道、佛思想文化的影响,及至西医传入,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当前中西医交融的时期,进一步开展中国医师职业精神实践的本土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