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9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住院CPM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1985年至2005年期间分别采用Salter截骨术、Pemberton截骨术和髋臼造盖成形术治疗6~15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6例(62髋).结果 31例(33髋)获平均8.5年(2.5~15年)随访,根据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优17髋、良11髋、中2髋、差3髋,总优良率为85%.Salter骨盆截骨术组优良率为87%;Pemberton截骨术组优良率为83%,1例股骨头坏死;髋臼造盖成形术组优良率为85%,1例股骨头坏死,1例严重髋关节僵硬;同时行股骨粗隆下截骨的22例(23髋)中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和术后脱位.结论 正确选择术式是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病理变化和年龄.股骨粗隆下截骨能有效降低头臼压力,减少股骨头坏死和再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维CT辅助下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个体化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年龄7~13岁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三维CT辅助下个体化手术治疗,根据三维CT测量数据选择具体截骨方式,应用三维CT测定数据及Mackay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随访2~7年,平均5.2年.McKay髋关节评定结果:优15髋(42.9%)、良16髋(45.7%)、差4髋(11.4%),优良率88.6%.无感染或骨不连.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术前髋臼角为26.1°~40.2°,平均32°;术前髋臼覆盖股骨头百分比-10%~55%,平均-0.5%:术后髋臼角为15.5°~25.0°,平均19.5°;术后髋臼覆盖股骨头百分比98%~112%,平均104%.[结论]三维CT辅助下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于大龄DDH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从而降低术后髋关节脱位、僵硬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 自 1989年 8月 - 1999年 8月 ,用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 (7~ 14岁 )先天性髋脱位 4 6例 (5 8髋 ) ,随访 2~ 9年 ,平均 5年 3个月。辅助手段包括 :①髂腰肌及内收肌切断 ,股骨髁上骨牵引 ;②股骨粗隆下旋转加短缩截骨 ;③单髋人字石膏制动 ;④髋关节早活动 ,晚负重 ;⑤术后被动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髋关节完全复位率10 0 % ,髋关节屈曲小于 90°者 4髋 ,占 6 9% ,按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 4 6例 (5 8髋 )中 ,股骨头坏死 6髋 ,占 10 3% ,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率。结论 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疗效确切 ,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8-01—2013-12采取股骨头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内翻缩短去旋转截骨+带缝匠肌瓣的髂骨骨块植骨增大髋臼包容、并使股骨头骨骺发育最佳的位置作为负重点治疗大龄儿童DDH 9例(10髋)。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10个月~5年。末次随访时根据Mckay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4例,良3例(4髋),可1例,差1例。X线片检查:髋臼指数术后下降至16°~28°,平均24°;颈干角110°~145°,平均132°;股骨颈前倾角15°~45°,平均28°。经过最长5年的随访,髋关节屈曲90°者4髋,其中45°1髋;无股骨头全脱位者,半脱位3髋;股骨头坏死1髋,占10%。结论根据大龄儿童DDH的特点,选择本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推迟骨关节炎的发生,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外固定器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治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患者12例,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9 ~14岁,平均11.2岁;左侧3例,右侧9例,均为外上方脱位.测量CE角、Sharp角、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股骨颈干角.均应用组合外固定器并采用改良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50 min,失血量平均为200 ml.术后获得2~4年的随访,平均3年6个月.术前术后比较CE角、Sharp角、AI、股骨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髋部疼痛、活动度及跛行均有明显改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晚期发生半脱位1例.根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4例,良3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58%.[结论]应用组合外固定器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值得借鉴和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7~16岁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8髋)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缩短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旋转截骨+髋臼成形"的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个月摄片复查髋关节复位位置好,股骨头及髋臼形态基本正常。骨盆截骨植入骨块及股骨缩短旋转截骨断端已骨性愈合。髋臼骨质与周围骨质密度基本一致,无坏死征象。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7年。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1髋,良6髋,差1髋。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髋臼成形、股骨内翻短缩截骨结合内收肌切断或/及髂腰肌松解的一次性手术治疗大龄儿童DDH 22例(27髋).结果 22例随访1~5年,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81.5%.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8°,术后下降到20°.结论 根据大龄儿童患髋的病理改变选择联合术式的治疗方法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先天性髋脱位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6~13岁,平均8.9岁;左侧9例,右侧19例。均为外上方脱位。X线检查:股骨头髋臼比例不协调,髋臼浅,股骨头大,髋臼指数大于50°。均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术。结果:术后获得2~12年的随访,平均5年3个月。患者髋部疼痛、活动度及跛行均有明显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晚期发生半脱位1例,根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Ch 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再脱位的对策。[方法]2011年7月~2015年7月,本院经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儿31例(31髋),男9例,女22例,初次手术年龄20个月~10岁1个月,平均(31.21±10.33)个月。对所有患儿进行3D CT影像检查,综合分析再脱位原因。针对具体病理进行翻修术,包括切开复位Salter截骨16髋,其中同时行股骨短缩手术者12髋;切开复位加Pemberton截骨13髋,其中同时行股骨短缩手术者11髋;切开复位加Chiari截骨者2髋。对翻修手术的效果进行临床与影像分析。[结果]再脱位原因包括:11髋内收肌紧张,8髋髂腰肌未切断,7髋关节囊内盂唇内翻,6髋内侧关节囊未彻底松解,11髋臼底脂肪纤维组织填充;10髋髋臼指数45°,2髋后方骨质缺损。13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髋严重变形伴短颈,5髋颈干角160°,7髋股骨颈前倾角40°。31例(31髋)再手术复位成功率100%。随访25~72个月,平均(35.33±11.24)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ckay临床评估标准,优25髋,良4髋,可2髋,优良率93.55%。影像检查显示中心性复位29例,残留髋臼发育不良1例,新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处理不当、手术指征及术式掌握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及年龄等因素。只有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获得术中股骨头与髋臼稳定的同心圆复位,才能避免再次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