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方法选择洞庭湖区6个县研究传染源密度、带茵情况和自然人群、病人与动物抗体水平,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和现场工作。结果(1)传染源:灭鼠前、后和钩体病流行后期鼠密度分别为7.02%、2.31%和4.64%,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灭鼠后鼠密度下降了67.09%:村民家庭家畜饲养以圈养形式占99.15%,喂商品混合饲料的占72.33%。(2)病原学:对鼠、猪、犬和病人的标本进行钩体培养,分离出82株钩体,黄疸出血群占70.73%,1株国内新型茵,黑线姬鼠分离率高达11.03%。(3)血清学:检测1263名自然人15个群钩体抗体,一群以上抗体阳性率未接种钩体苗为50.88%,接种一针四价钩体为72.55%,人群抗体有14群之多;检测85例病人双份血清抗体,确诊63例,符合率74.11%,黄疸出血群感染比例最高;流行季节牛、犬和出栏猪抗体分别有14、8和7个群,牛阳性率最高。结论流行前灭鼠效果好,不仅降低了鼠密度,还降低了带茵率;主要传染源是鼠和牛,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于猪和犬;人群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菌苗亦有效;病人感染黄疸出血、澳洲和秋季群为多。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从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探析钩体主要流行群和隐性与显性感染比例。方法选择以前钩体病发病率较高的9县市中无钩体疫苗接种史的10~65岁常住村民1240人作为对象,于流行高峰前采取外周静脉血,按国家标准方法做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测15群15型钩体抗体;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县13群钩体抗体的阳性率和隐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别有9群(黄疸出血、拜伦、澳洲、流感伤寒、波摩那、秋季、犬群、七日热和曼耗)和3群(黄疸出血、澳洲和波摩那)。交叉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最高为湘潭(80.39%)、最低为南县(36.17%)。黄疸出血群隐感率最高为湘潭(38.24%)、最低系岳阳(1.60%)。以黄疸出血群抗体滴度1:≥80为标准推测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例为53700:1;以≥320为标准,则为11500:1。结论不同县市钩体主要流行群不同,但以黄疸出血群为主;推荐黄疸出血群钩体隐性感染抗体滴度以1:≥200为宜,隐性与显性感染比例约为3万分之一;本地区钩体将以散发为主,流行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试图从两时段人群感染状况的角度探析钩体病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选择原钩体病发病率较高的10县(市)中10。65岁正常村民1240人作为对象,于流行高峰前采静脉血,按国标即做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测15群15型钩体抗体。结果除巴达维亚群和塔拉索夫群分别只一人有抗体外,其余13个群分别有1.53%-34.35%的人有抗体;近期与前期分别有66.10%和51.75%的人有交叉抗体,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的7个群;男女阳性率近期高于前期的分别有10、7个群,拜伦群则以近期低;男性黄疽出血、波摩那、致热、七日热4个群阳性率高于女性,前2群隐性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人群隐性感染率近期较前期差值较大的以黄疸出血群为最高(24.8:8.0),其次为秋季、澳洲、波摩那和流感伤寒4个群;病人感染有黄疽出血、秋季、曼耗和赛罗群,未发现感染其他群。结论湖南钩体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人群隐性感染率升高和抗体更为多元化或重叠化;男性被感染机会比女性多;黄疸出血、流感伤寒、秋季、波摩那和澳洲群是流行的主要菌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健康人群流脑菌群分布及免疫水平,为防治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海口市、屯昌县、陵水县和儋州市0~59岁健康人群静脉血和咽拭子,检测A群和C群血清抗体水平同时进行咽拭子脑膜炎奈瑟氏菌阳性菌株分离。结果 全省共调查693人,采集静脉血693份,捡出A群抗体阳性率40.32%,平均滴度1:5.7;C群血清抗体阳性率19.22%,平均滴度l:2.0。最低血清抗体滴度l:2。最高血清抗体滴度〉1:256;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617份,检出率0.02%。5岁以下少儿童A群和c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低于20%;20~40岁青壮年血清抗体阳性率和脑膜炎奈瑟氏菌阳性菌株检出率最高。结论 海南省流脑疫情趋势属于低流行区,15岁以下少年儿童A群和C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水平偏低,不能形成免疫屏障.建议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和15岁以下少年儿童流脑疫苗免疫接种。防止流脑瘦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宾阳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型)及其分布,为防控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在宾阳县选1个乡镇作为监测点,每年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显微凝集试验进行钩体病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9-2011年采集健康人血清302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159人(阳性率为52.65%),3年监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00%(52/100)、65.00%(65/100)、41.18%(42/102)。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密切相关,健康人群含钩体病13个血清群抗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结论宾阳县健康人群中钩体病易感人群有一定积累,且菌种、菌型复杂,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阳性率为30.46%,其次为波摩那群、巴达维亚群、犬等,应加强钩体病的抗体监测、疫情预警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农村健康人群钩体免疫水平,随机取血120份以钩体显凝常规方法测定抗体,阳性率为77.5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2.35;疫源地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同时存在其它菌群的交叉及单独感染。表明钩体菌苗接种后,两年内仍有较高的免疫力,因此,在传染源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加强钩体菌苗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减少发病和控制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apsall.O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 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为受灾地区主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型为13群20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乳山型钩体抗体在我国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将仙桃市、枝江县近10年气温、降雨量资料与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经8万余例人群接种双价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安全性良好。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针注射后1年内,对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保护效果达95.5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C,MI’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基本达到保护所需的抗体水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病人血、动物脏器分离培养病原体。用MAT法检测健康人、疑似病人和鼠血清抗体。结果: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端螺旋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9.22%和3.81%,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阳性率为29.71%,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板齿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的带菌率在26%~50%之间。结论:我市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和鼠带菌率均较高,从人群中分离到的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我省尚属首次。继续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监测工作.方法 选择湖南5个县(市)进行传染源带菌情况、自然人群与疑似病人血清学研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传染源钩体分离及菌型分布情况对鼠及蛙类标本进行钩体分离培养,分离出15株钩体.其中鼠肾分离培养出阳性标本14株,阳性率3.59%.血清学:检测11份疑似病人血清抗体,确诊5例,确诊率45.45%;525份自然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有12群之多,黄疸出血群里,湘潭县自然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62.75%),沅江市自然人群血清抗体GMT最高(37.64).结论 从鼠、蛙钩体分离培养中可看出,塞罗群萨克斯可宾型和沅江型是湖南省洞庭湖区主要菌型;黄疸出血群仍是湖南省自然人群主要流行菌型,其次秋季群、澳洲群、波摩那群和流感伤寒群也是湖南省流行菌型;地区重点菌群监测预防工作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东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三种不同人群(普通人群、密切接触人群、对照组人群)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C群Nm抗体;采集咽拭子,采用增菌咽拭液标本,接种于双抗血平皿37℃24h培养,分离Nm。结果 调查的444例健康人群中,A群Nm抗体阳性率78.60%,GMT为1:42.26,C群Nm抗体阳性率21.17%,GMT为1:10.36,A群Nm抗体水平较高,而C群Nm抗体水平则较低。405例接种A群流脑疫苗者抗体阳性率(81.73%)和GMT(1:44.46)明显高于39例未接种者(阳性率和GMT分别为46.15%和1:16.63)(P〈0.01),与是否接种过A群流脑疫苗有关联性。Nm带菌率为1.73%,以C群和D群为主,密切接触人群的Nm带菌率明娃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东阳市健康人群中对A群流脑具有较高的免疫力,而对C群流脑免疫力较低,一旦有传染源介入,极易引起暴发和流行,及时、有效地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DNA疫苗pcD-flaB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观察钩端螺旋本DNA疫苗的保护效果,并探讨疫苗的免疫机制。方法:应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DNA疫苗pcD-flaB,肌肉途径免疫豚鼠,观察豚鼠攻击感染钩体后保护率,以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IgG工观察疫苗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TNF活性的影响。结果该疫苗对同型钩体的保护率为100%,特异性抗体水平在疫苗注射第6周达到高峰,TNF的活性明显增高。结论:DNA疫苗pcD-flaB对同型钩体感染有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0~2011年流感流行季节后北京市西城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 2011年4月4日~15日,在西城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共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 750名调查对象甲型H1N1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2.00%(240/750),GMT为1:15.13。6~1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53.33%),其次是≥60岁组(28.67%),而25~59岁年龄组HI抗体阳性率最低(24.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城区普通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25~59岁年龄组保护性抗体比例仍较低,有必要对其加强流感疫苗的宣传和接种。  相似文献   

13.
江西钩端螺旋体病家畜传染源传播势能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生猪及耕牛等家畜在钩端螺旋体病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作用,以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调查生猪及耕牛存栏状况及饲、喂养方式,采集猪肾、牛尿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原分离,并对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调查点的生猪圈养率达100.0%,采用精饲料和粮食混合喂养的生猪占总存栏头数的82.36%,耕牛均为放养,以青草、干草等喂养,生猪病原分离阳性率逐年下降,耕牛病原分离阳性率达6.22%,血清抗体水平分别为9.33%和45.33%。结论由于目前生猪圈养率不断提高,生猪感染钩端螺旋体的机率大大下降,在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过程中其传播作用逐渐下降,而耕牛均采用放养,其传播作用在逐渐显露,已成为一些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清远市2004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2004年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疑似病人血、鼠类、水禽类和蛙类动物肾组织分离培养病原体,用MAT法检测健康人、疑似病人、鼠类和水禽类动物血清抗体.结果 报告发生钩体病10例,发病率0.25/10万,死亡1例,病死率10.00%.从鼠肾组织中分离鉴定了5株钩体菌,分离阳性率为5.00%,均为爪哇群.流行前、后期健康人血清和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27%、4.00%和15.79%,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其次为拜伦群和爪哇群.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2.00%,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8.57%~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犬热群.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菌群为拜伦群和致热群.结论 我市人群钩体隐性感染水平和鼠带菌率均较高,开始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及钩体带菌优势鼠种由野栖鼠种向家栖鼠种交叉转移的动向,从水禽类动物(鸭)血清中检测出钩体带菌抗体在我市尚属首次.继续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聚类方法探讨基于临床表现和肌炎特异性抗体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的疾病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IIM患者,收集血清肌酸激酶(CK)、间质性肺炎(ILD)、合并肿瘤、肌炎特异性抗体等临床资料,通过二阶聚类法进行疾病分类,并分析不同聚类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71例II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多发性肌炎(PM)30例(42.3%),经典皮肌炎(DM)20例(28.2%),无肌病皮肌炎(CADM)16例(22.5%),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5例(7.0%);二阶聚类将IIM分为3类;第1类患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疹、抗MDA5抗体阳性和低蛋白血症(P< 0.05),CK正常或略高,主要对应CADM[占15例(51.7%)];第2类患者CK值及抗SRP抗体阳性率显著较高(P<0.001),对应IMNM[占4例(57.1%)];第3类主要为PM患者,以抗合成酶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P=0.022),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密切相关[占17例(48.6%)]。结论 本研究基于临床和血清学特征(特别是肌炎特异性抗体)的聚类分析表明IIM可分为3个亚组,其中ASS是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IIM疾病亚群,研究提供了新的IIM分类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IHA检测疫区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采用IHA检测华容区2002~2011年间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鄂州市华容区各乡镇2011年人群血吸虫特异抗体IHA检测阳性率与2002年比较,平均下降42.31%,其中2002各年龄段人群2011年血吸虫特异抗体IHA检测阳性构成比与2002年比较,36岁以下年龄组均有所下降,其中6-龄组从11.67%降至0.93%,下降91.99%,26-龄组降幅为69.41%,16-龄组下降66.36%,36-龄组人群IHA阳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及以上年龄组人群IHA检测阳性构成比则均呈上升趋势,三个年龄组总构成比由2002年的30.00%上升至2011年的67.29%,各年度平均涨幅为12.42%。结论鄂州市华容区各地域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HA检测阳性水平已普遍下降,从年龄分组来看,中老年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其他年龄人群,是今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银川市不同年龄组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型)和埃克病毒(ECHO)感染率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宁夏银川市某医院204份不同年龄组体检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V71型和ECHO IgG抗体。结果 204例受检人群血清中EV71型和ECHO IgG阳性率分别为32.4%和15.1%,其中1岁以内婴幼儿EV71抗体阳性率低,1岁~组EV71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48.3%,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婴幼儿ECHO抗体阳性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增高,15~65岁组ECHO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2.3%,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人群中可能存在EV71型和ECHO隐性感染者,成人EV71隐性感染率较低,儿童是EV71的主要感染者,15岁以下儿童为ECHO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8.
X Li  L Bao  C Hu  Y Xie  J Yan  H Zhang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3):341-3, 448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expressive plasmid using LipL41 gene of leptospira lai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subunit vaccine of leptospira. METHODS: A pair of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LipL41 of leptospira kirschneri RM 52 in Genbank. With genomic DNA of leptospira lai 017 as template, a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DNA 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is fragment to be the gene that encodes LipL41. A recombinant vector was constructed using plasmid pGEX1 lambda T and the expression of LipL41 gene was tested. RESULTS: The production of PCR was LipL41 gene.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constructed and testified by nuclease digestion and PCR, and LipL41 gene could express in E. coli. CONCLUSIO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has been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and LipL41 gene can express stably at high leve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接种人群和HFRS患者病后的远期(5年以上)免疫学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血清HFRS特异性IgG抗体,1:20为阳性。对接种组人群抗体滴度<1:320者,强化免疫1针,15d后静脉采血,同样方法检测IgG抗体。结果接种组人群9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40.29;强化免疫人群59例,GMT71.13;疫苗接种组人群在强化免疫前后GMT有显著性差异(P<0.01)。HFRS患者5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97.87;疫苗接种与否对患者病后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无显著影响。近9年免疫人群的年发病率为16.38/10万,对照人群为73.92/10万,年均保护率77.84%。结论 HFRS疫苗的远期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较好;HFRS患者病后具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