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诊十纲理论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首次提出的,是对中医传统四诊八纲的补充和创新。五诊十纲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传统宏观辨证和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加入"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形成了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新体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多变,临证时须结合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早期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3.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成熟的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关键技术,集成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突出脉诊、舌诊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融合其他四诊信息,实现自动辨证处方的临床辅助诊疗功能。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体现了“四诊合参”的中医辨证诊断理念,其便携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贴合临床实际,为脉诊、舌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熟的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关键技术,集成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突出脉诊、舌诊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融合其他四诊信息,实现自动辨证处方的临床辅助诊疗功能。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体现了"四诊合参"的中医辨证诊断理念,其便携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贴合临床实际,为脉诊、舌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四诊延伸"一方面为中医辨证拓宽了视野,在排除疾病险象、揭示"隐证"、病证结合、证据保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四诊延伸"的应用在临床中也存在着科技崇拜、误诊、难以转化为"中医生产力"等问题,其中如何将"四诊延伸"纳入中医辨证体系,尤为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晟洁  李福凤 《新中医》2018,50(7):30-33
中医诊断学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而中医辨证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依据,通过四诊合参,综合各类临床信息,对疾病进行确切诊断。作者对近10年来糖尿病的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情况进行整理,系统地归纳了目前中医界专家学者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舌象、脉象、面诊、闻诊和问诊的客观化研究进展,并对糖尿病中医四诊客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24-2526
由于四诊搜集的临床症状有限,因此无症状性疾病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难题。微观辨证可以有效利用一些相关临床病理生化检查指标,弥补中医四诊的不足,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无症状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探索糖尿病中医辨证的规律.方法应用中医四诊量表和血淤量表分别对10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调查,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四诊量表因子筛选和辨证结果糖尿病四诊因子多为肾虚证因子.②聚类分析将筛选后的四诊因子分为了肾精虚、肾阳虚和肾阴虚三类.③糖尿病肾虚与血淤的样本聚类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验证糖尿病中医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医病历,应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神,病案格式以高校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为准。其主要内容分为四诊、辨证、立法、处方四个部分。一、四诊部分四诊资料是辨证的依据,应按辨证的要求分清主次,有系统、有重点扼要的填写,它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简明性。 (一)真实性要求将四诊所取得的临床资料,确切如实的记录,切忌根据四诊中的某一点,不作分析,主观想象而作出“诊断”,然后按照自己的诊断,不断收集临床资料,对于符合自己诊断的资料,穷追不舍,有时采取暗示和诱导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下中医辨证施治体系构建原则,是构建传统四诊辨证施治加内窥镜下延伸辨证施治的五诊辨证体系。构架可分别进行2种模式探讨,模式一是内窥镜下黏膜望诊辨证施治的单纯模式;模式二是将传统四诊辨证构架与内窥镜下望诊辨证合参为五诊辨证体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内窥镜下诊),称为复合性内窥镜下延伸辨证施治模式。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包括:①准确进行传统四诊合参与新的五诊合参辨证比较;②如何创建内窥镜下辨证标准和分型;③根据内窥镜下辨证施治的效果进行反馈改进。该体系在实践、理论、应用方面都是创新,将推动非内窥镜器诊的中医辨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定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经专家论证形成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脑瘫临床病例信息采集,推进小儿脑瘫辨证分型规范化,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构建脑瘫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起草拟定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邀请行业专家先后进行三轮论证,最终形成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结果 确定小儿脑瘫5种常见证型,即肝肾不足证、心脾两虚证、痰瘀阻滞证、脾虚肝亢证、脾肾虚弱证,并修定、完善各证型的辨证证素,对证素进行量化,形成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结论 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为脑瘫规范辨证提供依据,推进小儿脑瘫辨证分型规范化,并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脑瘫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中医不寐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方法:收集睡眠专科专家门诊204例不寐患者,填写临床信息采集表,分别进行不寐的五神分型和四诊辨证分型并确定五脏定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K=0.837(P〈0.001),表明两种分型方法对不寐辨证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不寐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19-312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医微观辨证与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四诊"手段的拓展和延伸。文章从冠心病中医微观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等)的关系,为今后制定统一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诊"技能培训是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组成部分。基于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结合"四诊"技能培训的特点,构建了望诊、切诊"刺激—反应—强化—重复—形成"的培训模式及问诊"情境模拟—主动思考—交流互动"的培训模式,两种模式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诊查方法的规范化操作,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正确认知和有效辨识,并促进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拓展,从而达到掌握中医四诊技能并能应用于中医临床和构建辨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而脉诊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诊脉是一门复杂技艺,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是四诊中的难点。笔者在临床中对脉诊反复揣摩,感到脉诊在临床辨证中有时具有决断价值。下面几则验案是笔者临床应用脉诊的体会,在此与同道共享,望批评指正。1四肢末梢疼痛案例1  相似文献   

17.
舌诊在中医"四诊"中作为望诊内容之一,是诊断疾病必备的要领和珍贵的经验总结。舌象改变可以判断病情并指导用药,各科疾病中已经有相当活跃的研究。在肾脏病领域,舌象变化与肾病中医辨证分型,肾病临床分期、预后和不同病理类型以及肾病辨证用药3方面关系密切,同时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并成熟。中医舌诊能够为临床肾脏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学说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亦是中医理论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核心体现。文章从四诊、辨证诊断、临床治疗、养生保健等方面阐述了体质学说的影响和应用,认为体质的辨识、体质的调节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喘证痰热郁肺证四诊辨证与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肺病科住院治疗的喘证痰热郁肺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由两名副主任中医师同时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辨证为痰热郁肺证,并经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将检测结果中肺经病症与四诊辨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致者列为A组,结果不一致者列为B组。所有患者均按望、闻、问、切中医辨证进行治疗,选方清肺化痰汤加减。结果:喘证痰热郁肺证,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肺经病症与四诊合参辨证结果一致者81例(A组),一致率67.5%,不一致者39例(B组),占32.5%;A组好转率96.29%,B组好转率94.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证痰热郁肺证的中医经络检测仪与中医四诊合参一致性达67.5%,可作为临床中医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21-1423
中医四诊客观化是证候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而证候规范化、客观化是中医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于临床辨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多年来相关研究在诊断客观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提出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以增强中医辨证诊断客观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研究思路初步探讨,期望能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发展完善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