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来探讨NCT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6例患者,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NCT采用标准CAF方案,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RR)为88.89%(32/36),临床完全缓解(CCR)12例(33.33%),部分缓解(PR)20例(55.56%),无变化(NC)4例(11.11%),无进展期(PD)病例。其中,有8例(22.22%)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术前病理检查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和cerb—B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CT能使绝大部分乳腺癌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肿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ER、PR和cerb—B2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近期疗效,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化疗前四者的相关性,疗效与其化疗前表达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与PR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00),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3),PR也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4);化疗结束后16例获得PCR,PCR率为16.16%,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38、10.834,均P<0.05);化疗前激素受体、Ki-67和Her-2阳性/阴性表达或过表达/非过表达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8、0.17、0.13、0.04,均P>0.05);除去16例获得PCR患者,剩余8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ER、PR阳性率、Her-2过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65、1.364、0.392,均P>0.05).结论 ER、P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增加,提示增殖能力较强,而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Ki-67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阴性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乳腺癌组织ER、PR和Ki-67表达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 用Dako Envision system免疫组化法测定、比较5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由于改变部分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肿瘤完全缓解造成ER、PR无法测定及肿瘤重度化疗反应致病理医师判断ER、PR表达困难影响内分泌治疗决策。结论 提倡通过空心穿刺针活检,在化疗前明确乳腺癌患者的ER、PR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抗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9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患者的术前穿刺活检标本和术中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化疗前、后患者的ER、PR、HER-2及Ki67抗原阳性表达的变化情况,同时于术后观察相关指标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75例患者均完成相应方案要求的化疗周期,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化疗后患者的Ki67阳性率26.67%较化疗前的85.3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Ki67抗原阴性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92.73%,显著高于化疗后Ki67抗原阳性表达患者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可有效抑制病情,显著减少Ki67抗原的表达,但对患者ER、PR、HER-2表达的影响不明显,因此临床上可考虑将Ki67抗原标记系数作为癌组织分子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Ki67抗原(Ki67)状态与乳腺癌(B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5月21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进行新辅助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Ki-67,评价疗效,分析ER、PR、Ki-67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总有效率为87.04%(188/216),病理完全缓解(pCR)为15.74%(34/216)。化疗后ER阳性率、PR阴性率增加,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Ki-67阴性率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Ki-67状态与新辅助化疗治疗疗效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r=0.632)。ER阴性表达是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pCR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状态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无明显的联系,ER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邹力君 《现代保健》2011,(17):18-19
目的讨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对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hB-2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96例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新辅助化疗,使用免疫组化S—P试剂盒检测化疗前后96例患者的ER、PR和C—erbB-2表达有无变化。结果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ER、PR、C—erbB-2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变化的仅分别为13、18、16例。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C—erbB-2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47-1248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水平。结果 HER-2阳性率为41.0%(8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ER-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R阳性率为41.9%(88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R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ER阳性率为39.5%(83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HER-2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率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HER-2阳性患者的不良预后率显著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5)。结论 ER、PR、HER-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疾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ER、PR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5/60)、41.7%(25/60)和40.0%(24/60);ER与PR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与C-erbB-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和ER、PR可能是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独立因子,但C-erbB-2表达与ER、PR关系有待研究。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马延祥  郝智慧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68-5270
目的:了解我国朝鲜族女性乳腺癌组织中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早期预防和诊治乳腺癌的最佳措施。方法:收集142例朝鲜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分别检测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水平,并与有关群体和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朝鲜族女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51.5%、60.6%和56.3%;与汉族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表达水平与ER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53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p5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CerbB-2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常规检测朝鲜族乳腺癌患者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水平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前后浸润性乳腺癌中醛糖还原酶(AKR1B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AKR1B1、HER-2、ER、P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4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及淋巴结转移灶中AKR1B1、HER-2、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HER-2(2+)患者用显色原位杂交(CISH)法检测HER-2扩增情况。结果患者新辅助化疗前AKR1B1阳性表达率高于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ER(+)、PR(+)阳性表达率为42.5%,ER(+)、PR(+)患者中AKR1B1阳性表达率为47.1%,化疗后ER(+)、PR(+)阳性表达率为37.5%,ER(+)、PR(+)、AKR1B1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率为23.5%;ER(-)、PR(-)者中AKR1B1阳性表达率为80.0%,与ER(+)、P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率为60.0%,与ER(+)、P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患者化疗后AKR1B1(+)表达率为25.0%,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有AKR1B1的表达;化疗后AKR1B1(+)转为(-)的病例中ER或者PR的表达呈增高趋势,HER-2的表达呈降低趋势;其中AKR1B1(+)、ER(-)、PR(-)、HER-2(3+)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83.3%。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AKR1B1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HER-2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新辅助化疗可导致AKR1B1、ER、PR、HER-2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AKR1B1与HER-2的改变呈正相关,与ER、PR的改变呈负相关;因此,联合检测AKR1B1、ER、PR、HER-2的表达对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1例(12.50%);ER(+)/PR(+)/HER-2(-)28例,pCR3例(10.71%);ER(-)/PR(-)/HER-2(+)25例,pCR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标记蛋白(C-erbB-2)与超声血流能量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乳腺癌肿块内ER、PR及C-erbB-2表达水平,超声血流能量图术前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组)15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转移组)21例.结果 转移组ER、PR阳性率较无转移组明显降低,P<0.05,转移组C-erbB-2阳性率较无转移组明显增高,P<0.05.转移组血流信号较无转移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ER、PR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erbB-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血流能量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患者的ER、PR及C-erbB-2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疗效的影响及毒性反应。方法26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接受CEF方案(CTX+Epi+5-Fu)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其中有15例完成2个周期治疗,11例完成4个周期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周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13/1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变化(NC)2例。4周期组的总有效率90·9%(10/11),cCR1例,PR9例,NC1例。2周期组有7例(46·6%)、4周期组为6例(54·5%)肿大淋巴结消失。两组间毒性反应比较,在血液系统、消化道系统以及脱发等方面,4周期治疗组重于2周期组。结论CEF方案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在肿瘤及淋巴结缩小(降期)效果方面,4周期组与2周期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毒副反应方面,血液毒性及消化系统症状4周期治疗组稍重于2周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与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及与三阴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9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乳腺癌中ER-α36、ER、PR及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8例乳腺癌中ER-α36、ER、PR及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41.8%、72.4%、66.3%、23.5%,ER-α36表达和ER、PR及HER2无明显相关性(P0.05)。17例三阴乳腺癌中ER-α36阳性12例,ER-α36和三阴乳腺癌正相关(P0.05)。结论 ER-α36在乳腺癌中有重要作用,ER-α36和三阴乳腺癌正相关,ER-α36有望是ER阴性乳腺癌及三阴乳腺癌诊治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5例老年女性浸润性导管癌(年龄≥65岁)患者标本,分析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与TNM组织学分期、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ER、PR和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61.2%、16.5%;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ER、PR、HER-2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P0.05);乳腺癌中ER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ER、PR阳性对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影响(P0.05)。HER-2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rbB-2、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3例乳腺癌病例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43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39.5%、41.9%、51.2%,p53、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及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表达一致率为51.2%,表达不一致率为48.8%,p53与C-erbB-2表达一致率为53.5%,表达不一致率为46.5%,p53、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联合检测p53、ER、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在乳腺癌前病变-原位癌-微浸润癌-早期浸润性癌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标本共246例。其中导管上皮普通增生3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69例,导管内癌56例,导管内癌伴微浸润31例,I期浸润性导管癌60例。免疫组化采用S-P法。所得数据用t检验和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在普通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导管内癌伴微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73.9%、76.8%、51.6%和63.3%,均表现为从导管内癌至微浸润的过程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和0.017),而在此阶段的前期ER表达虽逐渐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R的表达在此阶段的前期和后期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5.8%、48.2%、54.8%和36.7%,从不典型增生至导管内癌的过程表达明显增加(p<0.001),而在其前期和后期的表达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ER在浸润性导管癌阶段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其他阶段均无相关性。PR在导管内癌伴微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中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其他阶段亦无相关性。结论 ER表达的逐渐增加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ER-2过表达则是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启动因子,并通过调节ER/PR信导通路,促其进一步进展为浸润性癌。  相似文献   

18.
黄美善  玄贞爱  高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68-4270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钙化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96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乳腺癌钙化情况与肿瘤细胞ER、PR及P53表达的免疫组化的相关性。结果:钙化形态、钙化点的总数与ER、PR、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钙化的分布密度(N/S)>20枚/cm2组ER、PR、P53阳性表达率均略高于钙化灶≤20枚/cm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钙化分布不同的乳腺癌之间P53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可以通过钙化分布来预测P53的表达。钙化形态、钙化点的总数、钙化的分布密度与ER、PR、P53无相关性,因此不能通过钙化形态、钙化点的总数、钙化的分布密度来预测ER、PR、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5例老年女性浸润性导管癌(年龄≥65岁)患者标本,分析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与TNM组织学分期、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ER、PR和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61.2%、16.5%;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ER、PR、HER-2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P>0.05);乳腺癌中ER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ER、PR阳性对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影响(P>0.05)。HER-2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李鼎恒  赵红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83-1384
目的: 研究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子宫肌瘤的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 切除标本立即送检, 对肌瘤电切部位(A组), 距电切缘≥3mm (B组), 距电切缘≥8mm (C组),检测EP、PR水平; 取同期子宫全切的50例子宫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TCRM术对中心肌瘤组织呈变性坏死, EP、PR无表达; 距电切缘≥3mm (B组), 平滑肌细胞膜皱缩, 细胞体积缩小, EP、PR表达减少(P<0. 05 ), 距电切缘≥8mm (C组),肌瘤组织无变性坏死, ER、PR表达正常。结论: TCRM使肌瘤组织变性坏死, ER、PR表达缺失, 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