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1月以上者[1],好发于年老体弱者,其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文献报道PHN可  相似文献   

2.
1 定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造成的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多部位受损,从而导致疱疹消退后该神经分布区仍遗留的慢性疼痛。带状疱疹后多长时间疼痛仍不缓解才定义为PHN尚有争议。一些人认为急性带状疱疹后一个月仍继续疼痛或又重新出现疼痛者应归  相似文献   

3.
李静  赵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01-702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带状疱疹的致病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脊髓后索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sneuralgia,PHN),尤其好发于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雄飞  邓列华 《广东医学》2005,26(11):1453-145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神经痛迁延不愈,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PHN概述PHN的定义致今仍无统一的意见。一种定义是: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1个月以上局限性疼痛。另一种定义是: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上。多数学者主张以疱疹消失后疼痛持续达3个月以上者为PHN的诊断标准。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在增加。PHN多在1年内缓解,但仍有10%~20…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导致被侵犯部位继续疼痛.本文作者2007-2011年采用针刺结合拔罐法治疗PHN患者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由于其致病原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脊髓后根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HN),尤其在老年人,PHN的发生率都较高。2005年3月~2007年2月,我们应用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PHN,在减轻和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后,仍可遗留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一般定义为带状疱疹后1月仍有神经痛或复发性疼痛,4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达30%以上~([1]),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好转后,在皮损部位遗留下慢性、持续性神经疼痛的综合征。约10%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以60岁以上老年、体弱、免疫力低下者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疱疹消退后仍有局部烧灼痛,针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甚至超过数十年.与发病年龄有关,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75%,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1年[1].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应用神经妥乐平(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皮质类固醇激素在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效果。方法 :对 178例 6 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和加用曲安西龙片 (商品名为阿赛松 ,由天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两者PHN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肯定了皮质类固醇激素在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强  彭永华  裴瑞泽 《广西医学》2003,25(11):2264-2265
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神经痛(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以往患者就诊时医生多采用药物治疗 ,疗效往往欠佳。笔者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11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ganalionblock ,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 74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 74例 ,男性 36例 ,女性 38例。年龄 6 2 5± 17 6岁 ,其中小于 5 0岁 6例 ,5 0~70岁 33例 ,大于 70岁 35例 ;就诊时病程 2天至 30个月 ,其中小于或等于 3个月 4 9例 ,为HZ组 ;大于3个月 2 5例 ,为PHN组。1 2…  相似文献   

12.
疱疹后神经痛(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治疗较为困难.我们应用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疱疹后神经痛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概念】脊髓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ericella zoster virus,VZV)再度感染,在神经节细胞或神经纤维出现炎症,从而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gia,PHN)是带状疱疹病程中,严重的炎症使末梢或中枢神经出现严重变性,引起的神经源性疼痛。 PHN的发病与皮疹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高龄患者及三叉神经范围的患者,多数病例有严重的皮疹,PHN的发病率也增高。 PHN是急性带状疱疹后的慢性疼痛。但  相似文献   

14.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当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导致被侵犯部位发生疼痛,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中医学称之为"蛇丹愈后痛".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火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效果,并与皮肤针叩刺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是本病特征之一,约90%以上的患者会有疼痛,且与其他类型的疼痛相比更具有程度剧烈的特征.神经痛程度轻重与年龄有关,老年患者常疼痛剧烈,且易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因此,临床治疗中减轻疼痛,减少PHN的发生尤为重要.笔者对神经阻滞减轻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邓红  丁永永 《重庆医学》2017,(30):4220-4222
目的 评价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神经妥乐平(NTP)硬膜外注射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该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年龄60~85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组给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对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改善情况,并计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点,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腔注射是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116例急性带状疱疹病例和21例疱疹后神经痛病例.分别应用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间断或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及神经干阻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疼痛均得到良好控制,未见带状疱疹病例演变为疱疹后神经痛病例。结论: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缓解有较好疗效。对防止带状疱疹演变为疱疹后神经痛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脑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过重新再激活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1-2]。除皮肤损害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也是其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免疫球蛋白对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及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65岁)头面部带状疱疹住院患者122例,按系统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痊愈出院后1、2、3个月的PHN发生率及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选择健康老年人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3个月的PHN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出院后1、2、3个月VA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1),且接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PHN发生并降低其外周血TNF-a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如若疱疹消退后,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而且持续1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PHN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灼痛或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及难以忍受的瘙痒。其多为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所致,且以老年及体弱患者多见。临床治疗棘手。笔者自2014年12月—2015年8月采用腹针配合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