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毛虫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人体对旋毛虫的抵抗力极低,一个普通正常人吞食幼虫数量达到每克体重5条时即可致死.近年来,因嗜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生猪肉或未煮熟的猪肉而引发旋毛虫病感染流行致死亡的,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病是一种肠道和横纹肌的旋毛虫感染性疾病,流行于全世界。1965年我国首次在云南发现人体旋毛虫病,以后在陆续在西藏、云南等地区流行。1986年底~1987年初平顶山市首次发生流行。有关旋毛虫病的眼部表现未见有综合报道,本文观察眼部体征比例及复习有关文献综合报告如下。一、感染方式与临床表现人体感染的主要来源,是吃了生的或半生的感染旋毛虫的猪、狗及其它动物肉。临床上分为三期:①侵入期(约一周):旋毛虫  相似文献   

3.
据文献记载,人、鼠、猪为旋毛虫的正常宿主,而病猪是人体感染的主要疫源。以人、猪、鼠而论,人类对旋毛虫的抵抗力最低,成人感染旋毛虫数量达到每克肌肉含5条时即可能致死。轻者则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全身肌肉疼痛、流泪、浮肿等症状,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六十年代前国外人体感染旋毛虫病的报道亦较多,而我国没有报道。但近年来国内人感染旋毛虫的病例报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感染免疫很复杂,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且多种细胞因子间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在免疫攻击和病理反应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旋毛虫感染除对人体造成危害外,也有可能防治某些疾病。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有核细胞及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旋毛虫感染过程中血清抗体和有核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 ,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各类有核细胞百分数。结果 :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逐渐升高 ,感染后42d达观察期间的最高值 ;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感染前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则低于感染前。结论 :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是旋毛虫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 ,抗旋毛虫感染免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53例报告及误诊教训农忠鲁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医院(533700)旋毛虫病是由于人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生猪肉后所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旋毛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本病多见于我国西藏、云南等地区。我县隆桑乡北站屯于1995年1月5日聚餐的96人中,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陇川县人群旋毛虫感染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使用Epi info-200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陇川县人群旋毛虫感染率为25.87%,生食或半生食猪肉、野猪肉,刀、砧板及盛器生熟不分旋毛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63.21%、34.13%、52.94%、85.71%。结论 陇川县人群旋毛虫感染甚为严重。旋毛虫感染与饮食、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小鼠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后幼虫在鼠体内的发育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幼虫后 ,幼虫在体内的发育、分布以及密度上的差异。方法 :小鼠随机分组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幼虫 ,2 8天、35天后解剖观察鼠体不同组织内幼虫的发育 ,分布以及密度。结果 :旋毛虫在 3组小鼠体内发育情况大体相同 ,幼虫在鼠体膈肌和咬肌中的密度最高。不同动物组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后 ,鼠体幼虫密度和分布有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较小数量旋毛虫幼虫感染适宜于旋毛虫保种 ,较大数量旋毛虫幼虫感染适合于旋毛虫幼虫的收集及进行旋毛虫病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期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3周后再感染旋毛虫,对照组为旋毛虫单独感染.结果 与旋毛虫单感染相比,小鼠预先经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再感染旋毛虫后23 d,其肌肉期幼虫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结论 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期的组织病理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分别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感染旋毛虫后的1~6周,CD4+T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幼虫移行寄生使受累的横纹肌发生变性、肿胀,横纹肌消失,虫体周围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旋毛虫感染造成宿主以横纹肌损害为主的病理过程。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旋毛虫小鼠小肠组织和肌肉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河南株旋毛虫感染小鼠模型,取3、5、7d成虫期小鼠小肠组织,4、5、6w幼虫期小鼠肌肉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和肌肉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旋毛虫成虫发育过程中,小鼠小肠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升高(P<0.05);旋毛虫幼虫发育过程中,感染5w小鼠肌肉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可致小鼠小肠组织和肌肉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感染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人鲁共患的寄生虫病。本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我国于1881年在厦门发现猪体有旋毛虫感染以。解放后,在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先后发现其它动物亦有旋毛虫的自然感染。旋毛虫在鼠类感染率比较高,鼠类不仅可以互相感染,而且也可被猫、犬、猪、狐、貂捕食获感染。人体感染的主要来源,是食入了生的或半生的猪肉。因此,调查鼠类旋毛虫,在预防医学和兽医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1982~1986年3月,我们对武汉地区鼠类旋毛虫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感染旋毛虫后IgG的动态变化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间接ELISA法,每隔1周检测大鼠感染旋毛虫后1~9周血清中总IgG和特异性lgG.以PEG沉淀法检测大鼠血清CIC.[结果]大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总IgG逐步增加,5周达高峰,7周后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值;特异性IgG的阳性率在感染后5周高达100.0%.旋毛虫感染的大鼠CIC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感染旋毛虫后,总IgG与特异性IgG同步增长,CIC增高.  相似文献   

14.
IL-2对小鼠旋毛虫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的小鼠不同时期IL-2的水平及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采用ELISA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取不同部位肌肉观察旋毛虫在鼠体内的发育。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1d即可检出旋毛虫,以膈肌中检出数为高,其次为咬肌,舌肌最少。结论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早期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感染后35~42d幼虫密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感染旋毛虫并诱发过敏性哮喘后,肺泡灌洗液中总IgE、IL-4及IL-5的变化,探讨旋毛虫感染对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影响.方法:将15只8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Ⅲ组为感染旋毛虫并发哮喘组.Ⅲ组小鼠经口感染200~300条旋毛虫囊包幼虫,建立旋毛虫感染动物模型模型.28 d后,以卵清白蛋白致敏(Ovalbumin,OVA)激发Ⅱ组和Ⅲ组小鼠,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56 d后,取小鼠肺泡灌洗液,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法检测总IgE、IL-4及IL-5水平.结果:Ⅰ、Ⅱ、Ⅲ3组小鼠总IgE水平分别为(43.70±29.49)、(387.49±148.32)、(102.50±49.55) ng/mL; IL-4水平分别为(169.16±10.00)L、(232.91±17.95)、(172.35±19.19)pg/L;IL-5水平分别为(12.86±1.78)、(23.85±5.51)、(15.76±4.54) ng/L,与Ⅱ组相比较,Ⅲ组肺泡灌洗液中总IgE、IL-4及IL-5水平降低(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IgE、IL-4及IL-5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感染小白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白鼠的旋毛虫病模型,观察研究小白鼠经口感染旋毛虫的合适感染量。方法:将小白鼠分成7组,每只分别感染100,150,200,250,300,350,400个旋毛虫囊包,饲养8周,剖杀,取膈肌特定部位的肌肉,用电子天平称重,然后显微镜下记录囊包数。结果:感染100-400个旋毛虫囊包各组检出旋毛虫囊包数(个/克)依次为:6582±4010,9258±4038,9760±3123,9095±5050,13038±9946,9185±3983,8246±3796,其中,感染300,350,400三组各死亡小鼠一只。结论:小鼠经口感染旋毛虫的合适的感染量为每只小鼠感染150-250个囊包,感染量更高易引起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有的寄生虫病,人体感染的主要来源是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感染后常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引起死亡。1963年我室得知郑州肉类联合加工厂从南阳地区调来的生猪经宰后检查不断发现旋毛虫幼虫,遂取回阳性猪肉一块,于1963年8月至1966年3月感染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共25只,观察旋毛虫幼虫在其体内的分布情况,目的是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拟  相似文献   

18.
颜景海  吕芳丽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5):540-543,622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对旋毛虫感染小鼠小肠组织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本实验共使用26只雌性昆明小鼠,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α-乳糖对照组6只,每天给每只鼠经腹腔注射200 μL 1.5 mmol/L α-乳糖溶液;旋毛虫感染组7只,每只鼠口饲感染旋毛虫幼虫300条;旋毛虫感染+α-乳糖组7只,每只鼠口饲感染旋毛虫幼虫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旋毛虫病流行原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旋毛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旋毛虫抗体检测.结果 此次是一起因食用带旋毛虫囊蚴的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罹患率为6.8%以上.本病潜伏期为5~20天,以10~15天多见.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58℃~40℃)、水肿、肌肉酸痛.感染旋毛虫2~3周后抗体为阳性.用丙硫咪唑治疗有特效.结论 大理地区旋毛虫病感染较重,应重点防控.在疫区出现发热、全身肌痛、水肿等应考虑旋毛虫病可能.为预防和控制旋毛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要加强卫生知识宣教,提倡熟食,不生食或半生食猪或其他哺乳动物肉及其制品,加强肉类检疫和生猪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丽江市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对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居民,使用统一表格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等问卷调查并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检查旋毛虫、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结果2525名居民旋毛虫抗体阳性率2.59%,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11.55%,女性、农民职业人群对蛔虫、钩虫和旋毛虫的感染高于男性和学生,青壮年人群的3种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结论丽江地区的居民旋毛虫和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