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RI诊断肝腺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I诊断肝腺瘤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8例肝腺瘤的MRI表现和术前或活检前诊断,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6例诊断为良性肿瘤并考虑到肝腺瘤的可能性,2例误诊为肝癌.8例共11个病灶,T1WI 8个呈高信号、3个呈低信号;T2WI 10个呈高信号,1个呈低信号;6个病灶有假包膜,3个病灶含脂质或脂肪.注射Gd-DTPA行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增强.结论:大多数肝腺瘤在术前或活检前MRI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李萍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25(6):330-333
垂体腺瘤在组织上属于良性肿瘤范畴,但部分垂体腺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该部分肿瘤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是复发的主要根源。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病理、临床、影像学表现、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与激素类型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术前诊断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肝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9例肝细胞腺瘤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后9例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始终为相对低密度影,1例呈环状强化.1例病灶较大(171 mm×109 mm),内见片状坏死和出血,增强扫描动脉期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囊变坏死及出血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实质部分持续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另外1例有乙肝病史,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有所下降.结论 多排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诊断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升强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6):F0003-F0004
肝血管瘤(hepaticcavernoushemangioma,HCH)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胛孺,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5%-0.7%m。但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其检出率明显增加,已占肝良性肿瘤的84%,并且一旦发生破裂导致肝内或腹腔内出血,死亡率可高达80%。现综述其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描述肝腺瘤的超声(US),CT和MRI表现与病理基础,探讨综合影像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症实的6例肝腺瘤的US,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6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1例术前综合影像诊断为肝腺瘤,4例误诊为肝癌,例误诊为肝局灶结节性增生。US:6例呈稍低或低回声,4例有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6例肿块内有较丰富的门脉样血流和低速动脉样血流,CT:6例为稍低或低密度,4例有假包膜,4例动脉期,门脉期均轻度强化,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MRI:T1WI和T2WI上,6例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2例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基匀轻度强化。6例均有假包膜,且在门脉期或延迟期现轻度强化。结论: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表现缺乏特性性。对有假包膜和混杂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的多血供肿块应考虑到肝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腺瘤磁共振表现特征,提高对肝外胆管腺瘤的诊断水平,降低其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肝外胆管腺瘤的磁共振资料.结果 5例中3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为绒毛状腺瘤,1例为管状腺瘤;5例中2例伴上皮样内瘤变,1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位于肝外胆管上段,1例位于肝外胆管中段,2例位于肝外胆管下段;5例病灶均呈偏心膨胀性生长.病灶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3例,等信号2例;5例中3例病灶呈不规则形,2例呈类圆形;病灶边缘毛糙3例,边缘光滑2例.5例均伴有胆管扩张,且扩张的胆管壁未见增厚.结论 肝外胆管腺瘤多偏心膨胀性生长,无明显胆管壁浸润,病灶边界毛糙,T2 WI呈等或等高信号为其相对特征性表现,掌握这些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腺瘤患者的MRI表现、ADC值的观测和术前或活检前的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4例患者术前诊断考虑肝腺瘤,1例考虑肝腺瘤或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15例中1例为多发(9个病灶),2例为2个病灶,其余12例均为单发,共25个病灶;T,WI上22个病灶呈低或稍低信号,3个病灶呈稍高信号;T2WI上15个病灶呈高信号,10个病灶呈低信号;DWI示16个病灶呈稍高信号,9个病灶呈等信号;双回波序列上24个病灶内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成分;6个病灶有瘤内出血。Gd-DTPA增强扫描:动脉期25个病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门脉期18个病灶呈稍低信号,7个病灶呈稍高信号;延迟扫描18个病灶呈低信号,7个病灶呈等信号;9个病灶可见假包膜样强化,16例未见明确假包膜样强化。DWI扫描测量17个病灶[12例单发病灶、2例2个病灶及1例多发病灶(测量最大病灶)]的ADC值为(1.696±0.243)×10^-3mm^2/s,周围正常肝实质ADC值为(1.345±0.243)×10^-3mm^2/s,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ADC值的比值〉1。结论:MRI检查及ADC值测量为肝腺瘤的无创性诊断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肝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肝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根据其表现特征,采用校正后的最大斜率法计算各自的灌注参数;应用改进后的图像重建方法重建出肝转移瘤的4种灌注图像。结果富血供转移瘤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呈速升速降型或速升缓降型,肝动脉灌注量(HAP)明显增加,门静脉灌注量(PVP)明显减低,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呈明显HAP、PVP倒置倾向,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门静脉灌注指数(PPI)明显降低。在HAP图像上,癌灶呈明显高灌注,周围肝实质呈低灌注;在PVP图像上,癌灶呈明显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高灌注;在HPI、PPI图像上的表现分别类似HAP、PVP。乏血供转移瘤的TDC呈缓慢上升型,其基线、上升斜率及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其全肝总灌注量(TLP)、PVP和PPI均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HPI略高于周围肝实质。在HAP图像上,癌灶呈不均匀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相对较高灌注;在PVP图像上,癌灶仍呈低灌注,周围肝实质呈不均匀高灌注,病灶轮廓更清晰;在HPI和PPI图像上的表现分别与HAP、PVP类似。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同时获得良好显示解剖细节及灌注定量信息的影像学资料,准确地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期螺旋CT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腺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腺瘤的方法。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5例肝腺瘤螺旋CT多期扫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数目、形态、大小、中央疤痕、钙化等的存在情况。并分别测量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及肝实质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例FNH,6例单发,1例多发,共10个病灶,其中6个>3cm,4个<3cm,有中央疤痕者7个;5例肝腺瘤为单发,共5个病灶,均>3cm,未见中央疤痕。所有FNH及肝腺瘤均未见钙化。平扫FNH平均密度(48.18±7.82)HU,与肝腺瘤(42.54±2.37)HU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期FNH平均密度(124.29±18.69)HU,显著高于肝腺瘤(83.29±9.09)HU(P<0.05);门脉期FNH平均密度(110.51±22.71)HU,与肝腺瘤(123.75±5.01)HU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期螺旋CT结合定量分析密度参数可以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腺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亚临床期肝性脑病(SHE)患者的MRI特征、基底节区的脑血流灌注模式及锥体外系损伤的表现。资料与方法 12例经神经心理测试诊断为SHE的患者和10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MRI平扫及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扫描,重建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分别以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作为感兴趣区(ROI),以额叶白质为参照,计算上述ROI与额叶白质的比例,两组进行比较。以国际通用的UPDRS量表评价患者的帕金森样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双侧苍白球都可见对称的高信号,10例有帕金森样表现,主要表现为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性震颇。与对照组相比,基底节区的CBF明显升高、MTT明显缩短,CBV无明显变化。结论 SHE患者帕金森样表现与基底节高信号有关,基底节区灌注增加是血流从皮质到基底节区的再分布,与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脏灌注异常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998-02—2003-10肝脓肿病例共34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34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s行全肝动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CT表现,并分析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动脉期扫描肝脏灌注异常共26例,其中肝脓肿18例,肝癌8例,均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楔形高密度区。肝灌注异常的形成与病灶的部位无关,而与病程有相关性。结论肝脏灌注异常是肝脓肿的又一重要的增强CT表现,在肝脓肿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包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肝包虫病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共发现肝包虫囊肿29个。单房型包虫囊肿6个,MRI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T1 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可清晰显示为低信号;多房型包虫囊肿22个,包虫囊肿内可见多个子囊和不同程度的基质,整个囊肿形态呈车轮状或桑葚状;实质钙化型包虫囊肿1个。MRI术前诊断准确性为94.4%。结论:MRI对肝包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肝段MRI异常信号对肝脓肿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别是肝段MRI异常信号,探讨其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肝脓肿的41个病灶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4例肝脓肿,单发13例,其中单房7例,多房6例;多发脓肿11例。肝段性异常信号灶29个,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余T1WI无异常信号;22个表现为楔形,7个为圆形,范围、大小不一。8例行增强MRI者中,5例平扫表现肝段性异常信号的病灶均呈肝段性强化。另有2例MRI平扫呈肝段性T2WI高信号灶,CT增强检查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无论MRI增强还是CT增强其强化形态和范围与平扫MRI肝段性异常信号一致。结论 肝段MRI异常信号是炎症导致门静脉分支狭窄、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做了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4例为囊性,7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4例囊性病变中有1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行强化,门静脉期13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7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 m in后病灶轻度强化,3~8 m 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CT增强扫描囊性病灶边缘连续或不连续的薄环形强化且门静脉期无变化,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