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消化不良症状糖尿病患者中胃的肌电活动和胃排空以及胃的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有消化不良症状Ⅱ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 llitus, NIDDM)患者(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岁)和22例健康人(男1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岁)分别接受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phy,EGG)和胃排空检测,胃的肌电活动通过体表胃电图记录餐前和餐后30min,胃排空用同位素方法检测.结果有消化不良症状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和餐后胃电节律紊乱(胃动过缓和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6% vs 14%,P<0.01;63% vs 5%, P<0.01).患者餐后主频率和餐后/餐前主频率比低于正常对照组(2.61±0.29 vs 3.76±0.14cpm,P<0.05;1.01±0.10 vs 1.28±0.11,P<0 .05 ),餐后主功率和餐后/餐前主功率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21.50±67% vs 688.61± 72.73V3.cpm,P<0.01;0.71±0.06 vs 2.40±0.61,P<0.01). 在不同时间胃潴留率增加(P<0.01或P<0.05),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 0.01).32例患者中,47%(15/32)的患者胃排空延迟,66%(21/32)的患者有胃电节律紊乱, 12例胃电节律紊乱者有胃排空延迟,胃的肌电活动和胃排空之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有消化不良症状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和胃肌电活动异常, 包括胃电节律紊乱和餐后主功率增加的减少.EGG的异常不能预测胃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2.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动力紊乱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对GERD患者胃电图(EGG)进行监测,研究其胃电节律变化.方法 1.经胃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46例,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 41.7岁,采用瑞典CTD公司便携式胃电图记录仪记录体表胃电图,分别于餐前及餐后记录1h ,标准试餐.电极按标准位置放置.2.电脑软件分析,计算正常胃电节律(2~4cpm)百分比 ,x胃动过速(4~10cpm)百分比,胃动过缓(0.5~2cpm)百分比及餐后与餐前主频功率比,16 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1.46例GERD患者餐前EGG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8.6±4.7,80.1±2.1,P<0.05.餐后EGG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两给分别为65.8±5.1,79.2±1.8,P<0.05,若以75%为正常值,有25例病人出现餐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明显下降,且以餐后胃动过速百分比增加为主.2.餐后与餐前主频功率比正常组与GERD分别为2.8±0.6,1.6±1.0,P<0.05.结论 GERD病人餐后胃电节律紊乱使胃排空延缓,胃内压升高,增加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腹痛的胃电活动特点,分析胃动力障碍状况.方法慢性腹痛(病程>3个月,间断发作腹痛3次以上)患儿62例,男33例, 女29例,年龄3~14岁,平均8.2岁.伴随症状有餐后饱胀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胃电图仪器采用Digitraper EGG检测仪(瑞典CTD公司).术前空腹6~8h,记录时间餐前和试餐后各30min.试餐面包50g,儿童火腿肠25g,水200mL,合计热卡208kcal.胃电图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胃电图检查及其评判标准(草案).结果 1.胃电图结果表明慢性腹痛患儿正常胃电节律餐前餐后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节律过缓和过速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临床出现的腹痛、饱胀、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与胃电节律失常、动力障碍相关.特别是胃动过速的逆向传播可抑制胃有规律的协调收缩.2.胃电节律状况41例(66.2%)存在胃电节律异常,包括餐前节律异常12例( 19.4%),餐后节律异常14例(22.6%),餐前餐后均异常15例(24.2%).提示慢性腹痛患儿出现胃电节律失常频率较高.3.主频不稳定系数餐前25.8±16.9,餐后21.11±11.3, 均较对照组高(餐前16.8±3.1,餐后13.1±2.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与文献报道的胃动力障碍患者主频不稳定系数较高一致.4.餐后/餐前功率比58>1,4 例<1.餐后功率降低是对进食的异常反应.4例餐后功率降低者均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 其中1例胃镜下可见大量黄色肠液反流.结论慢性腹痛患儿存在的胃电活动异常和动力障碍可能与腹痛等上消化道症状相关.EGG的无创伤性,易为儿童患者所接受.EGG能反映胃电活动及异常的模式,为临床对动力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的研究和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检测方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不同肝功能分级阶段对胃电图(EGG)测定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级8例、B级8例)和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体表胃电图记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胃半排空时间(GET1/2)测定.结果 1.各LC组较对照组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百分比(N%、B%、T%)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表明LC患者餐前、餐后胃动过缓百分比、胃动过速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LC患者存在明显的胃电节律紊乱,而肝硬化A级、B级组间餐前及餐后胃电节律紊乱无显著性差异(P>0.05).2.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半固体GET50分别为91 .28±24.43min、49.13±2.5min,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功能B 级组较之肝功能A级组间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LC患者存在明显的胃半固体排空延迟,且肝功能B级较A级患者的胃半固体排空延迟尤为明显.3.LC患者无论餐前或餐后LC组的胃电节律百分比与GET1/2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44、0.56, P<0.01).表明LC患者胃电节律紊乱均有胃半固体排空延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显著的胃电节律紊乱和胃半固体排空功能障碍,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胃排空的快慢受胃节律的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兰固体排空障碍,为该类患者临床应用促动力药物、缓解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患者的胃电图(EGG)和胃排空功能.方法对30例患有GERD症状(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不适)的患者(其中男 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6.6±10.5岁)和20例健康人(男女各半,年龄32.3±8.6岁). 采用了mark's法进行了4h胃排空检测和使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Digitrapper双电极EGG记录仪进行了餐前餐后EGG监测.结果 4h胃排空检测GERD组中胃排空延迟有11例(占36.7%),对照组1例(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GG监测显示餐前餐后正常的胃电节律百分率G ERD组61.5%和65.6%低于对照的84.5%和89.6%(两组比较P<0.05);胃电节律过缓的百分率GERD组19.2%和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和4.2%(P<0.05),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率两组比较分别为19.3%和16.8%;8.6%和6.2%,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节律异常,胃排空功能延迟,提示GERD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测对阐明GERD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体表胃电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胃电活动的形式及其在FD发病中的意义 ,了解胃电活动能否判定FD患者胃功能状况及指导治疗。记录并分析 10 0例FD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餐前 30分钟及餐后 6 0分钟体表胃电 ,同时进行胃排空检查。发现 (1) 6 5 %FD患者在餐前和 或餐后有胃电节律异常 ;(2 )胃电活动有餐前节律异常 (14 % )、餐后节律异常 (15 % )、餐前餐后节律均异常 (36 % )、餐前餐后节律均正常 (35 % )四种类型。 (3)胃电紊乱的类型有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及混合型。部分餐后胃电节律正常化 ,另一些由正常转为异常。 (4 )缓慢节律百分比 (B % ) >5 0 %的患者中 ,5h胃排空率与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PR呈正相关 ,与B %呈负相关。结论是 :FD患者有胃电节律异常 ,并观察到 4种胃电活动的方式 ,表明FD胃动力紊乱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可指导治疗 ;在严重胃动过缓时显示胃电参数与胃排空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体表胃电参数与血浆MLT、GAS、VIP变化的相关性,进一步明晰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体表胃电图检查及血浆胃肠激素测定.结论肝功能不良与胃电主频、主功率及正常慢波%减少、胃动过缓与胃动过速%增加有关,可能肝硬化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与肝硬化血浆胃肠激素(MTL 、GAS、VIP)水平异常有关,可能是肝硬化胃动力障碍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为了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EGG的相关性,从而确定EGG在反映胃(肠)动力的价值.方法 50例GERD病人,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2.6±14.4岁(26~85岁 ),多有反酸、烧心、反胃(食)或腹胀等症状.应用Medtronic公司的Digitrapper EGG型胃电图仪及分析系统检测体表胃电变化,同时应用Pc Polygraf消化道检测仪及Digitrappr Mk -Ⅲ24h食管pH监测仪比较胃电活动与胃食管动力的关系.结果 GERD组与健康对照组(n=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44.3±15.8岁 )比较,正常节律百分率(餐前、餐后)均低于正常人(78.46%比90.55%,P<0.05;70 .97%比88.13%,P<0.01),而胃动过缓、胃动过速百分比均高于正常人.反酸+反胃组较单纯反酸组胃电节律紊乱更为明显.反酸+反胃组与单纯反酸组及对照组比较LESP减低 ,食管体下段蠕动波幅减低,24h食管pH监测酸反流指数增高.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均增加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二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体表胃电节律(餐前、餐后)紊乱百分率高于正常人. 反酸伴反胃(食)者较单纯反酸者胃电节律紊乱更为明显,与食管测压及食管pH监测结果一致 .胃电图可对GERD的发病机理的推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电图异常的特点及其与胃窦部运动的关系.方法健康人志愿者30名,男17名,女13名,年龄17~50岁,体质指数22.3 1.8kg/M2,动力障碍型FD 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7岁,体质指数22.8~2. 1kg/M2,溃疡型FD 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5岁,体质指数22.1±2.3kg/M 2 ,检查前停用影响消化道运动及分泌功能的药物3天,禁食8h.胃窦部测压使用synectics P C Polygraf多导生理记录仪及气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连接4腔测压导管(Medtronic公司),测压导管从鼻腔经鼻咽部及食管插入胃内直达胃窦部.体表胃电描记用国产胃电图仪,胃窦部电极安放于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向右旁开3cm处.先记录空腹胃电信号及同步监测胃窦部运动3 0min,进食试验餐(450kcal,500g),然后再记录餐后胃电信号及同步监测胃窦部运动60min .计算正常节律(2.4~3.7cpm)%、主频、餐后/餐前电压比值及餐后/餐前胃窦动力指数比值.结果健康人及FD患者胃窦部胃电图及动力监测结果见下表.两种类型FD餐前正常节律(2.4~3.7cpm)%均低于健康人组,动力障碍型组餐后无改善而类溃疡型组餐后则明显改善;动力障碍型组主频餐前餐后均低于健康人,而类溃疡型组餐前主频高于健康人 ,餐后则改善;两型患者的餐后/餐前电压经值及餐后/餐前动力指数比值均低于正常;健康人组及类溃疡型组两种比值之间呈正相关(健康人组r=0.687,P<0.05,类溃疡型组r=0.552,P<0.05),动力障碍型组两种比值之间无相关(r=0.274,P>0. 05).结论动力障碍型和类溃疡型FD患者胃电图异常的特点不同,虽然两者的餐后/餐前电压比值和餐后/餐前动力指数比值均低于健康人,但正常节律(2.4~3.7cpm)%及主频在前者表现为餐前后均异常、而在后者表现为餐前异常餐后正常;健康人组及类溃疡型组的餐后/餐前电压比值与餐后/餐前动力指数比值之部呈正相关,显示餐后胃电幅值的变化可能与餐后胃窦的收缩有关.动力障碍型组两种比值之间无相关,提示该型患者可能存在较严重的电-机械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0.
2.125 1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参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对1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的胃电图参数进行了观察分析. 方法 148例FD患者,男93例,女55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36岁,病程在 3个月~4.6年之间,平均病程1.2年.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痞满胀痛等症状.经检查,排除了胃肠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及精神病等.采用瑞典Synectics公司生产的Digitrapper双电极EGG记录仪,观察空腹和进餐的胃电图.结果 1.主频餐前后比较 148例中餐前胃电主频率属于正常者为49例,占3 3.10%,降低者98例,占66.21%,升高者1例,占0.69%.餐后胃电主频率属正常者63例, 占42.56%,降低者61例,占41.21%,升高者25例,占16.23%.餐后主频异常率占67%,经进餐后,主频属正常者增加,主频率降低者减少,与餐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主功率餐前后比例本文148例中餐前主功率属于正常者仅1例,占0.69%,降低者27 例,占18.29%,升高者120例,占81.07%.餐后主功率正常者无1例,降低者56例,占37. 83%,升高者92例,占62.17%.3.主频率不稳定系数餐前后比较餐前主频率不稳定系数正常者1例,占0.68%,升高134例,占91.78%,降低11例,占7.54%;餐后正常者3例,占 2.05%,升高者105例,占71.91%,降低者38例,占26.05%.4.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者无1例,升高者33例,占22.29%,降低者115例,占77.71%,以降低者居多.5.临床表现与胃电节律紊乱相关性分析本文分析了35例有明显腹胀症状的胃电图变化,结果表明,腹胀者中胃电节律紊乱者较高.结论本文的临床观察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确有一系列胃电节律紊乱的表现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试餐前后体表胃肠电变化规律.方法应用WCDF-4胃肠电分析仪观察91例FD和31名健康志愿者在空腹和进餐后的体表胃肠电频率、振幅改变,所有观察对象均经胃镜及病理学确诊.结果 FD患者空腹及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餐后的紊乱率增高更明显空腹10.8%,餐后30.5%;对照组空腹4.0%,餐后7.2%(P<0.01). 尽管FD组的平均振幅、最高振幅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FD组中餐后振幅无明显增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窦13.4%,胃体16.9%;对照组胃窦3.8%,胃体3 .8%(P<0.05),而且FD组的餐后振幅恢复时间明显延长胃窦147.3min±43.8min ,胃体153.5min±47.4min;对照组胃窦87.6min±25.3min,胃体95.0min±33.0 min,P<0.05,肠电改变,其中28例FD患者空腹及餐后肠电节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FD患者餐后体表胃电节律紊乱高,餐后胃电振幅无增高的比例较多, 振幅恢复时间延长,可能反映这些FD患者存在胃运动功能低下.FD患者肠电节律无明显变化 ,说明其运动异常主要表现在上消化道,尤以胃为主.检测餐后体表胃电变化可能更有意义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30名海洛因成瘾者胃电图参数,了解有无胃电节律异常,探索其与消化性溃疡及Hp感染之间有无关系.方法 30名海洛因吸食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8.3岁,均有一年以上吸毒史,健康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2.5岁,无消化道疾病、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无腹部手术史.采用Synectics公司Digitrapper双电极EGG记录仪,记录时间为餐前0.5h、餐后1h,试餐460kcal.一周后行胃镜检查并取胃窦粘膜标本进行Giemsa检查判定Hp感染状况.分析以下参数胃动过缓(B)、胃动过速(T)、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N) 、餐后餐前功率比(PR).胃电主功率不稳定系数差别很大,本组病例未选入作为评判指标. 结果海洛因吸食者胃电参数见下表.结论研究表明吸毒人员存在胃电节律异常,本研究还发现海洛因吸食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海洛因可直接损害环行肌,发生异位起搏,导致胃收缩活动减少或减弱、胃窦十二指肠正常时空关系改变,引起胃窦动力低下、运动不协调有关.而幽门螺杆菌感染达70%,是否因海洛因损伤胃粘膜所致.表海洛因吸食者胃电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113mIn液体试餐、99mTc固体试餐 SPECT显象技术胃半排空时间(T1/2)和胃电图(EGG)对74例Ⅱ型糖尿病(DM)进行胃运动功能研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以探讨血糖、胃排空和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 1.对象(1)正常对照组20名,男女分别为14和6名.平均年龄43.9 ±7.1岁.(2)DM组74例,男女分别为49和25例.平均年龄58.49±8.8岁.平均病程5.89 ±4.85年.均接受饮食控制和降糖药治疗.2.胃排空受检者清晨空腹测血糖,然后吃完以核素标记113mIn与200mL桔汁混合营养为液体试餐,99mTc标记20g 鸡肝与150g猪肉混合为固体试餐,再以SPECT显象技术同步记录2种核素的胃T1/2直至 120min.3. EGG(1)应用WCDF-4B型胃电分析仪.受检者空腹以X线钡剂确定近端胃和远端胃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安放体表电极,先空腹测1次,然后吃完同胃排空无核素试餐,于餐后10min作第1次检测,以后每15min测1次,共测14次,每次测定时间为6min40s.(2)观察指标A.基本参数a.主频(FP),b.振幅(AP),c.平均过零频率(FZ);B.附加参数a.胃电节律紊乱率(AR),b.退化率(DR),c.振幅恢复时间(RT).结果 1.正常对照组和DM组的液相、固相胃T1/2测定结果分别为41. 2±9.1min,70.5±16.5min和45.32±17.81min,92.81±49.46min.2组比较,液相胃T1/2无差异,固相胃T1/2差异显著(P<0.05). 2. DM组中,36 例(48 .6%)胃T1/2延迟,60例(81.1%)EGG异常.3. DM组,血糖≤7.8mmol/L 22例中, 无1例胃T1/2延迟;血糖>7.8mmol/L 52例中,36例(69.2%)有固相胃T1/2延迟,其中14例(26.9%)伴液相胃T1/2延迟.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4.正常对照组和DM组的空腹和餐后FP、AP、FZ值差异均无差异,而2组餐后AP均显著高于空腹(P<0 .05).DM组的AR、D和RT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或延迟(P<0.05),但DM 2组之间无差异 .5. DM组,血糖≤7.8mmol/L和血糖>7.8mmol/L的EGG异常分别为16例(72.7%)和44例( 84.6%),2组之间无差异.6. DM组,血糖>7.8mmol/L 52例中,34例胃排空和EGG均异常 ,6 例胃排空和EGG均正常,2例胃排空异常而EGG正常,10例胃排空正常而EGG异常.用Pearson 系数相关分析,提示血糖与胃排空相关(r=0.35342,P<0.01),与EGG无相关,胃排空与EGG相关(r=0.40863,P<0.01).结论血糖与胃排空呈负相关;血糖控制不良,胃排空与EGG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表胃电刺激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具有上腹胀痛、早饱、呕吐等症状的患者52例,其中48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表现为上腹消化不良,但有胆囊切除术史;此外,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IBS 和GERD患者共3例.仪器使用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CH胃肠起搏器,双电极部位采用标准位置.胃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45min,共10天,均在早餐后进行.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测定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5h排空率、以及记录胃电图.症状改善2个等级或完全消失为显效,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有效+显效)/总例数=有效率.结果 1.症状改善治疗后对照组除"呕吐"外,2组所有症状都有改善( P<0.05),2组间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只有试验组"上腹痛"改善的有效率(100%)较对照组(70%)更为明显(P=0.024),其他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在2组也都有提高,但2组间无差异(P>0.05).2.胃排空率试验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 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4242).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试验组也高于对照组(P=0.014).3.胃电参数试验组治疗后的餐后主频率高于餐前,也高于治疗前的餐后主频率,同时对照组治疗后的餐后正常胃电节律高于治疗前,不过在治疗前已经有餐后的胃动过速明显高于餐前(P=0.019).其他所有胃电参数的差值比较在两组间以及组内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比较,患者评价两组相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0%和57.7%(P=0.237),而医师评价试验组(80.0%)高于对照组(46.2%,P=0.02).5.症状总分的改善和胃排空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胃排空改善和餐后正常胃电节律改善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体表胃电刺激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症状可明显改善,其中有安慰剂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餐前、后单纯性肥胖者的胃肌电活动特征。方法采用Digitrapper双电极EGG记录仪记录41例单纯性肥胖者餐前和餐后胃肌电活动,以32例正常体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①空腹状态下,肥胖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55.52±15.7比较70.83±14.31)(P<0.05);胃动过缓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17.07±10.88比较11.46±8.86)(P<0.05);无节律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9.70±5.70比较5.75±4.14)(P<0.01)。②进餐后,单纯性肥胖者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仍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53.19±17.77比较64.34±22.63)(P<0.05);主功率和胃动过速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36.50±4.86比较32.24±6.25,19.93±11.62比较12.94±11.72)(P<0.01和P<0.05)。③肥胖组餐后功率及振幅增加值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餐后、餐前功率比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者空腹及餐后存在胃电节律异常,且餐后胃电主功率异常升高,可能是肥胖者胃动力亢进发生的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胃电图诊断胃动力低下的价值探讨——与核素胃排空测定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窒息对新生儿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1998年9月~2000年5月以窒息收住儿科新生儿病房足月新生我32名.其中男18名,女14名,平均胎龄40周,平均体重3342g,平均日龄4.6天 .对照组系同期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收住院足月患儿,无消化道症状,吃奶好,二便正常 .其中男5例,女5例.平均胎龄39周,平均体重3421g,平均日龄5天.两组平均胎龄、日龄、体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瑞典Synectics公司生产的便携式Digitrapp er双电极EGG记录仪进行胃电图检查,试餐用惠氏爱儿乐(S-26)30mL热卡18kcal.用计算机运行频谱分析数据.结果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餐前胃动过缓、正常节律百分比明显降低,胃运动过速增加,餐后胃动过缓也有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 .05).餐后胃动过速、正常节律百分比也有增加,但差别无显著意义.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重度窒息餐前胃动过缓较轻度窒息明显增加,正常节律百分比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餐后胃动过缓增加,胃动过速接近,正常节律百分比虽有增加,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窒息新生儿存在明显餐前的胃电节律紊乱,临床多表现为拒奶.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胃电图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手术前后体表胃电图的研究,探讨手术对病人胃电及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前60%存在胃律紊乱及胃排空障碍,80%此类病人术后出现胃电及胃排空异常。上述结果提示:对拟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前胃电图检查表现胃节律紊乱及胃排空障碍者,术中应考虑胃及空肠造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表胃电活动(EGG)与胃收缩之间是否存在密切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在动物狗实验中用红霉素诱发胃连续收缩,探讨体表胃电活动能否反映胃收缩情况.方法选择6只健康杂种狗,在狗空腹麻醉状态,在内窥镜帮助下将一四通道测压管(直径5mm,长度约1.8m),经幽门放入十二指肠,使靠近的两个侧孔位于胃窦,远端侧孔位于十二指肠;同时在狗腹部固定放置双极电极,用PCPOLYGRAF HR胃肠多功能检测仪同时记录胃窦的收缩活动和体表电活动(EGG).先记录空腹状态时胃运动和体表胃电30min( 基础状态组),然后分别从静脉中灌流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红霉素2mg.kg-1h -1 30min(红霉素组),同时记录胃收缩和EGG变化.2天后先静脉注射阿托品60μg.kg -1,然后再静脉灌流红霉素(阿托品+红霉素组)记录胃运动和体表胃电30min.结果 1.狗基础状态胃电主频率为4.2~5.1次/min.2.静脉灌流红霉素引起胃连续收缩时,体表胃电振幅(主功率)和主功率不稳定系数明显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 [(637.5±103.2)μV vs (450.4 78.0)μV,和(6.8±11.4)%(36.4±3.7)%] (P<0.05,P<0.01);预先静脉给予阿托品,再静脉灌流相同剂量红霉素则几乎完全抑制了红霉素的胃收缩作用,这时记录的体表胃电显示胃电波振幅无明显升高[(376. 3±56.1)μV vs (450.4 78.0)μV],与基础状态接近.说明体表胃电振幅升高与胃收缩有一定关系.3.将同步记录的胃电波幅和胃收缩波振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98,P<0.01).结论体表胃电活动能够反映胃收缩.胃电图可以作为评价胃动力的重要和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1.1 多导胃电描记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电描记法是一种通过在腹部放置体表电极来检测胃部肌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在生理研究和临床实践均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既往的研究表明,胃电图(EGG)是检测胃慢波的可靠手段.资料显示EGG的主频与胃慢波的频率一致.EGG波幅的相对变化(或主频的功率)与胃的收缩相关.EGG所测得的节律紊乱(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和节律不齐)指示胃慢波的异常.这种异常常能在胃动力紊乱的患者中观察到,并与消化不良症状相关,比如恶心和呕吐. 虽然近年来研究取得了大量进展,特别是在量化分析和应用方面,但是胃电描记的方法学仍然有限.目前胃电描记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单导设备来进行.多导胃电描记在某些研究中也有运用,然而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仍然是基于单导技术的方法. 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多导胃电描记法.我们首先来讨论胃慢波的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