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PfCP2E9),并在毕氏酵母中进行高效分泌表达.方法 选取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融合蛋白PfCP-2.9与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EBA175IIF2,按一定的次序拼接成该融合基因,并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用电转化方法将拼接基因导入毕氏酵母中进行分泌表达.结果 拼接的基因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结论 构建的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能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为探讨其免疫学功能及作为多价联合疫苗的成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一个恶性疟原虫红前期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PfCP-TCL),并在毕氏酵母中进行高效分泌表达.方法:选取了疟原虫红外期疫苗候选抗原CSP、TRAP和LSA-1中的一些重要T、B细胞表位,按一定的次序加以串联连接,并全合成该融合基因.在毕氏酵母中进行分泌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结果:合成的基因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产量达1 g/L以上.经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2步纯化过程,获得纯度在95%以上的重组蛋白.结论:全合成的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能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并产生一种工艺简易的纯化方法.大量获得该重组蛋白为探讨其免疫学功能及作为多价联合疫苗的成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修饰后日本血吸虫Sjc-97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基因第3区域片段(Sjc-97f3)毕氏酵母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根据毕氏酵母密码子使用频率重新设计Sjc-97核苷酸序列,依据不对称PCR原理人工合成Sjc-97f3,并在毕氏酵母中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NTA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纯化,再分别与ISA720和Al(OH)3佐剂乳化后,免疫C57BL/6和昆明小鼠,通过尾蚴膜反应和ELISA反应检测特异性抗体.结果:Sjc-97f3基因在毕氏酵母中获得了高水平分泌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与日本血吸虫免疫血清进行特异性免疫反应.经与佐剂乳化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ELISA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可激发明显的抗体反应,但2种佐剂所诱导的抗体水平以ISA720佐剂为高; 该抗原在不同品系小鼠中的抗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昆明鼠的抗血清滴度远高于C57BL/6小鼠.小鼠免疫血清能识别日本血吸虫表面抗原,产生特异的尾蚴膜反应. 结论:密码子优化的Sjc-97f3在毕氏酵母中获得高效表达,其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EBA-175Ⅱ区F2结构域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的方法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EBA-175Ⅱ区F2结构域856~1848bp基因,定向克隆入PMD18-T质粒,再经BamHI和XhoI酶切亚克隆人高效表达载体pET23a( )。重组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后,在BL21(DE3)菌株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序列测定证实插入基因为目的基因,符合表达框架,经IPTG诱导,在BL21(DE3)菌株中以非融合蛋白形式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在约36.4kDa处可见明显蛋白增粗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EBA~175Ⅱ区F2结构域基因表达载体,并在BL21(DE3)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抗恶性疟原虫EBA—175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恶性疟原虫的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恶性疟原虫EBA-175(Ⅱ区F2段)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间接ELISA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ELISA、Western 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筛选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重组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F3、2E8、2H5、4Al、4C3、4H9,6株McAb经鉴定其亚类5株为IgG1,1株为IgG2a,6株McAb的培养上清ELISA效价为1:256~1:512,腹水效价为1:12800-1:25600,间接ELISA显示其中4株McAb 1F3、2H5、4A1、4H9能与恶性疟原虫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只有1F3、4A1、4H9在Western blot试验中识别恶性疟原虫Mr约35000的虫源蛋白。结论获得了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抗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疟原虫融合抗原PfCP-2.9在不同品系小鼠(BALB/ca、C57BL/6J、C3H/He、DBA/2J及昆明种)中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特性.方法:以ISA720为佐剂,PfCP-2.9抗原皮下免疫5种品系小鼠3次,间隔3周.以ELISA检测免疫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IgG抗体亚型及对融合抗原各组分的抗体水平,以间接荧光抗体实验分析免疫血清对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的识别情况.结果:5种品系小鼠均能产生针对PfCP-2.9的免疫应答,3次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达105以上.PfCP-2.9所诱生的免疫血清不但能识别MSP1-19和AMA-1(Ⅲ)两个主要片段,而且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所诱导的4种IgG抗体亚型中,IgG1和IgG2a是免疫血清中主要的抗体类型.但特异性抗体水平及抗体亚型分布因遗传背景不同而异.结论:融合蛋白PfCP-2.9在5种不同品系小鼠中具有强的免疫原性,其抗体能识别疟原虫天然蛋白.  相似文献   

7.
疟疾疫苗的重要候选抗原--EBA-175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EBA-175是恶性疟原虫在红内期裂体增殖时合成并在裂殖体破裂时释放入血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其具有红细胞结合功能的EBA-175Ⅱ区F2结构域能与红细胞表面血型糖蛋白特异性结合.本文总结了EBA-175的结构功能、株系变异及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疟原虫红内期2个疫苗候选抗原PfAMA-1(Ⅲ)和PfMSP1-19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和竞争ELISA检测蛋白和抗体的反应,一些抗体用特定的蛋白进行预吸附.结果:PfMSP1-19蛋白能去除恶性疟疾患者血浆对PfAMA-1(Ⅲ)的反应,这种能力是剂量依赖的,完全去除需要高的蛋白浓度;PfMSP1-19蛋白也能去除兔抗PfCP-2.9血清、兔抗PfAMA-1(Ⅲ)血清、亲和纯化的兔抗PfAMA-1(Ⅲ) IgG对PfAMA-1(Ⅲ)的反应.结论:酵母表达的PfMSP1-19重组蛋白能吸附PfAMA-1(Ⅲ)特异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Tp)外膜蛋白基因Gpd及细胞因子佐剂IL-2为目的基因,融合构建原核表达干组体pET28a/Gpd-IL-2,表达鉴定并进行免疫活性的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Tp疫苗动物实验打下基础. 方法 定向克隆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Gpd-IL-2进行诱导表达;Ni索和层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后,Western blot 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免疫新西兰兔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 结果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Gpd-IL-2,表达鉴定及纯化获得相对分子量约为60 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能与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说明两融合基因之间的表达相互没受到太大影响;纯化的Gpd-IL-2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能诱导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ELISA检测免疫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在1∶6400以上. 结论 Gpd-IL-2融合基因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这为进一步开展Tp疫苗动物实验条件的优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抗恶性疟原虫EBA-175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恶性疟原虫的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EBA-175(II区F2段)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间接ELISA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ELISA、Western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 筛选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重组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F3、2E8、2H5、4A1、4C3、4H9,6株McAb经鉴定其亚类5株为IgG1,1株为IgG2a,6株McAb的培养上清ELISA效价为1:256~1:512,腹水效价为1:12800~1:25600,间接ELISA显示其中4株McAb1F3、2H5、4A1、4H9能与恶性疟原虫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只有1F3、4A1、4H9在Westernblot试验中识别恶性疟原虫Mr约35000的虫源蛋白。结论 获得了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抗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立论依据】 弓形虫微线体分泌的粘附蛋白MIC2与M2AP(MIC2相关蛋白)以1∶1的比例形成MIC2-M2AP六聚复合体,转移到弓形虫顶端与宿主细胞膜之间形成的连接区域,协助虫体进入宿主细胞。 【设计思路】 制备弓形虫重组粘附蛋白复合体MIC2-M2AP,鉴定其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及其在抗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为筛选MIC2-M2AP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 RT-PCR扩增弓形虫MIC2和M2AP基因,克隆至组成型表达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MIC2和M2AP基因整合到同一毕赤酵母细胞X33的基因组中进行发酵表达获得重组MIC2-M2AP复合体,His标签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采用免疫小鼠血清和弓形虫感染鼠血清进行蛋白质印迹鉴定重组MIC2-M2AP复合体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小鼠抗重组MIC2-M2AP复合体多抗血清体外中和实验观察阻断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效应,重组MIC2-M2AP复合体免疫小鼠的抗弓形虫感染效应。 【材料】 弓形虫RH株速殖子,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 【可行性】 国外文献已经证实MIC2-M2AP复合体在协助虫体的滑移运动和侵入细胞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敲除MIC1基因后,弓形虫株对宿主细胞的入侵率下降50%,敲除MIC2的结合蛋白M2AP后,弓形虫株对宿主细胞的入侵率下降80%以上,因此重组MIC2-M2AP复合体有可能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目前我们已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GAPZαA-MIC2和pGAPZαA-M2AP,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同源性为100%。 【创新性】 国内外在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筛选研究中,目前报道较多的是弓形虫表面抗原(SAG)、棒状体蛋白(ROP)、致密颗粒抗原(GRA)等可能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而关于微线体蛋白(MIC)尤其是MIC2-M2AP复合体可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未见报道,而根据已报道的微线体蛋白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推测重组MIC2-M2AP复合体免疫会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6株恶性疟原虫PfCP-2.9融合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相同或相关表位情况。方法以PfCP-2.9重组蛋白为抗原进行ELISA板包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别标记6株PfCP-2.9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作为竞争检测抗体,与这6株未标记的单抗进行相互之间的竞争检测。结果根据竞争ELISA结果可将6株单抗分为2组,2组单抗之间无竞争,而在各组内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相互之间的竞争。结论存在相互竞争的单抗可能识别同一表位或相关表位,研究结果为表明这些单抗识别特性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tTβRⅡ)真核表达载体,为体外获得有活性的tTβRⅡ重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含有人源tTβRⅡ基因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tTβRⅡ目的基因,利用定向克隆到毕氏酵母表达载体p PICZαA中,测序正确后,p PICZαA-t TβRⅡ载体经SaⅠ酶切线形化,以电转化法导入X-33毕氏酵母菌株中,经YPD平板Zeocin抗性筛选,通过PCR鉴定阳性菌株。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tTβRⅡ经酶切鉴定构建正确,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生基因突变。结论成功构建pPICZαA-tTβRⅡ毕氏酵母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EBA-175与GPA之间的结合信息,为疟疾短肽疫苗及拮抗药物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EBA-175重组蛋白为靶,采用亲和筛选法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Dot-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EBA-175之间的结合特性.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推导其十二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与GPA氨基酸全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 经3轮亲和筛选后,结合噬菌体得到良好富集.从第3轮洗脱液铺制的琼脂板中随机挑取30个噬菌体单克隆,ELISA检测有27个为阳性,阳性率达90%.竞争性ELISA显示多数阳性噬菌体能竞争抑制EBA-175与其单抗结合.DNA及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24个噬菌体展示十二肽中共有序列IRR与GPA的114-116位氨基酸同源.结论 阳性噬菌体表达的短肽是EBA-175所识别的模拟表位,IRR几位氨基酸可能对EBA-175与GPA的结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Zhang D  Pan W  Lu D  Ji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98-202
目的: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获得大量构象正确的3D7/MSP1-42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方法:采用不对称PCR法拼接合成了3D7/mps1-42基因(1202bp),用电穿孔法将合成基因导入毕赤酵母并进行诱导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按毕赤酵母密码子使用频率重新设计并全合成了3D7/msp1-42基因序列,该合成基因在毕赤酵母系统(Pichia pastoris)中得到高水平分泌表达,产生全长重组蛋白。识别构象表位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与该重组蛋白反应。结论:重新设计的基因能在毕赤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并产生构象正确的重组蛋白,从而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不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的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生物毕氏酵母细胞中表达。方法:用EcoR Ⅰ和Not Ⅰ将含LMP2A全长编码基因的质粒PCIcc双酶切后,克隆到毕氏酵母载体PICZα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αA—LMP2A。pICZαA—LMP2A经SAC Ⅰ酶切线性化,采用氯化锂的方法转化毕氏酵母GS115,经YPD平板Zeocine抗性筛选获得LMP2A阳性克隆的菌株,用PCR鉴定阳性酵母转化子,并分别将阳性的酵母转化子在BMGY和BMMY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m—b10tting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PICZαA—LMP2A经PCR和酶切鉴定为阳性。SDS—PAGE电泳和west-em-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54Kda,与预计值相同。结论:构建了LMP2A毕氏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pG佐剂对以PfCP-2.9f/ISA720佐剂为基础的联合疟疾抗原的免疫原性。方法使用ISA720及ISA720+CpG佐剂与恶性疟原虫抗原制备制剂,免疫BALB/c小鼠,考察不同佐剂增强免疫的效果。通过检测免疫血清中特异性IgG的水平、识别天然抗原的能力、分析特异性IgG的亚类分布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CpG佐剂显著提升了联合疟疾抗原在BALB/c小鼠中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量(P〈0.01),免疫血清能有效识别红内期疟原虫天然抗原,IFA滴度显著提高(P〈0.01),IgG亚类分析显示该佐剂能有效刺激小鼠产生针对PfCP-2.9和Pfclet-3的多种IgG亚类抗体。结论CpG显著提高了联合疟疾抗原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DsbA-G1F/M2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经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DsbA-G1F/M2,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色谱法纯化尿素变性的包涵体溶液,梯度透析复性,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RSV特异性,免疫BALA/c小鼠,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MTT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CTL).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在E.coli中表达了RSV特异性的重组蛋白,经变性、纯化并复性后获得了高纯度的DsbA-G1F/M2(>90%);该蛋白诱导了高滴度的RSV特异性抗体和CTL活性.结论 建立了重组蛋白DsbA-G1F/M2的制备方法,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RSV重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pGEX-6p载体原核表达沙眼衣原体(Ct)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进一步纯化后免疫小鼠,评价该蛋白作为Ct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Ct D型基因组扩增MIP编码基因,构建pGEX-6p-1/MIP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重组菌表达GST-MIP融合蛋白,PreScission蛋白酶切除GST标签后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MIP的免疫学特性。结果MIP编码基因正确插入pGEX-6p-1载体,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陆的Ct D型MIP基因完全一致;重组融合蛋白在E.coli中稳定高效表达,酶切后纯度达90%以上;MIP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特异性IgG型抗体,亚型以IgG2a为主;MIP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受MIP蛋白刺激,分泌高水平IFN-γ。结论重组表达的Ct MIP 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高特异性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进一步探讨其作为Ct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表达Ⅱ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为制备抗体作前期工作.方法 从分离培养的Ⅱ型副流感病毒标本中RT-PCR扩增出核衣壳蛋白基因,Nde Ⅰ和Hind Ⅲ双酶切PCR产物,定向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2中,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QEHpI2NP,重组表达质粒进行DNA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目的 蛋白的表达.利用Ni-NTA agarose纯化带6个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Hpl2NP多抗,Hep-2细胞培养的Ⅱ型副流感病毒制备可溶性抗原.Western-blot分析.结果 构建了表达重组质粒pQE2_Hpl2NP,测序鉴定了克隆序列的准确性,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并纯化得到重组核衣壳蛋白.经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与细胞培养的Ⅱ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有特异性反应.结论 成功表达了Ⅱ型副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并制备了抗Hpl2NP多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