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部位及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继续按术前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3年无瘤生存(DFS)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3年DFS率为84.55%(104/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术后淋巴结阴性、环周切缘阴性患者的3年DNF率明显高(P<0.05),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不同手术方式之间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距肛缘距离2~3 cm组与4~5 cm组、6~7 cm组之间的3年DFS率存在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肿瘤距肛缘距离各亚组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6~7 cm组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91.89%)与2~3 cm组切除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P>0.05);但明显高于4~5 cm组保留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7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淋巴结及病理环周切缘状况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2.459、15.283,P<0.05)。结论术后淋巴结及环周切缘状况是影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仍存在肿瘤位置越低,预后情况越差的趋势;对于肿瘤距离肛缘4~5 cm的患者而言,虽然能够实施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但并不能从生存期中获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两组间影响保肛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保肛率分别57.7%、87.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肿瘤Dukes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方式,是影响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的主要因素。应充分了解影响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的相关因素,术前需准确地对其临床分期进行评估,对于距肛缘距离、分期不同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以期根治同时保留肛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对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1例保肛术前行术前放化疗及113例接受Miles手术后常规化疗的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放化疗术后总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3.6%,降期率达61.7%,保肛率达77.8%。术前放化疗组和Miles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9%和20.4%(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69.1%和61.1%(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有利于提高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采用保肛术的局部复发率较Miles手术低,生存率和Mi-les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包括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患者年龄、性别、BMI)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周径、肿瘤位置、肿瘤大体分型、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显着小于B组,肿瘤周径小于1/2周、1/2~3/4周、大于3/4周及全周四者保肛率依次下降(P<0.01),对于肿瘤周径小于1/2周者,肿瘤主体位于后壁、侧壁及前壁者三者保肛率依次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肿块型、溃疡型及浸润型三者保肛率依次下降(P<0.05),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者三者保肛率逐渐下降(P<0.01),低位直肠癌Dukes A、B、C、D期四者保肛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青年人、男性、BMI≥23的患者其保肛率显着低于中老年人、女性及BMI<23的患者(P<0.05).结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或肛缘的距离是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肿瘤周径、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主体位置、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及BMI等均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7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Miles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人工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学分期、肿瘤学预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以及Kirwan分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肿瘤局部复发、转移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Wexner评分(10.08±1.33)分,Kirwan分级1级5例(16.67%),2级12例(40.00%),3级10例(33.33%),4级3例(10.00%)。结论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疗效确切,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安全性好,肿瘤根治效果不逊于腹腔镜Miles手术。因此可以将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推荐给具有强烈保肛意愿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从而有效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宗兵  郝博  刘牧林 《安徽医药》2021,25(8):1518-1521
目的 分析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病人60例,均行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途无转开腹;对所有病人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是否发生排便障碍分组,排便功能障碍组38例、非排便功能障碍组22例,分析影响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直肠癌切除术病人,术中出血量(65.14±23.50)mL,手术时间(246.15±60.33)min,术后肿瘤病理学标本最大径(3.65±0.72)cm,肿瘤最大径(4.02±1.63)cm,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42±0.53)cm,术后尿管拔除时间(5.47±3.95)d.随访3个月,随访成功率100.00%.单因素分析病人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术前同步放化疗等是造成病人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排便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是肿瘤最大径>5 cm、术前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3 cm(P<0.05).结论 肿瘤最大径>5 cm、术前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3 cm是造成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30例和手术组30例。放化疗组于手术前行放疗及化疗治疗,放化疗后6周行手术治疗;手术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CEA水平,肿瘤的最长直径及肿瘤下缘到肛门边缘的距离,临床疗效。结果放化疗组治疗后CEA水平,肿瘤的最长直径及肿瘤下缘到肛门边缘的距离均明显小于手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手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缓解率明显高于手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保留肛门的比例,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和长程同步放化疗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9年11月~2015年10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对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行新辅助放疗后,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93例患者资料;其中短程组45例,长程组48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T降期率、N降期率、总并发症率、放疗并发症率、术后并发症率、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组在降期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方面明显优于短程组(P0.05)。结论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行术前短程放疗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56例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应用吻合器吻合保肛手术的治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1月至2011年03月收治低位直肠癌患者156例,采用全麻下选下腹部正中切口,进入后距肿瘤15~20cm切断乙状结肠及其相应的系膜,充分显露粉红色肛提肌在直肠裂孔周围分离,由外括约肌至齿状线切除远端距肿瘤部位2cm处直肠并用吻合器吻合。结果术后测量肿瘤下缘距切缘的最小距离为2.5cm,发生吻合口瘘患者2例、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患者6例,15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应用吻合器并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可保持盆腔脏器功能,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Ⅱ~Ⅲ期(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行术前接受同期放化疗。收集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记录肿瘤临床分期、区域淋巴转移、EMVI、CEA、肿瘤占直肠周长比、肿瘤部位、放化疗后疗效及化疗方案等。分析上述因素对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预后影响。结果全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64个月,5年DFS及OS分别为57.7%和62.1%。单因素分析显示EMVI、肿瘤部位、肿瘤占直肠周长比、放化疗后PCR是DFS的影响因素(P<0.05);上述因素同样亦是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MVI、肿瘤部位、肿瘤占直肠周长比、放化疗后PCR均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EMVI阳性、肿瘤部位低位、肿瘤占直肠周长比大于1/2及放化疗后未达到PCR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光照核黄素产生氧自由基,观察后者在外周和脊髓水平对疼痛的影响。发现在外周,小鼠足跖部皮下注射LRF0.06,0.67mmol.mouse^-1有致痛作用;脊髓水平,小鼠鞘内注射LRF0.106-0.665nmol.mouse^-1有致痛敏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OFR的脊髓痛敏与Ca^2+有密切关系,用维拉帕米,尼莫地平,EGTA可拮抗OFR的痛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骆晓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887-2888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305例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和13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和CT,观察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UU、CT、UU和CT双重感染率分别为59.3%、41.0%和1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9.82、44.86、19.11,均P〈0.05);原发性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继发性不孕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U和CT的感染与女性不孕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及体积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的29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扫查,然后应用虚拟组织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技术对癌体虚拟立体模型及体积测量。结果实时三维超声不仅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明显优于三维图像,并且癌体体积测量十分准确。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OCAL技术,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癌体空间形态,并且对癌体积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医院以及医院药学的定位和服务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现有医院与医院药学的现状,并与国外医疗体系做对比;提出了公立医院的定位问题及如何发挥医院药学在医院中的作用,转变服务方式,加强药师队伍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婴的不良影响,从而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减少其并发症,降低产科风险.方法对1989-2004年在我院分娩的巨大胎儿6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择紧接巨大儿之后分娩的单胎足月(2500~3999g)孕妇作为对照组,对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近年来逐步上升,发生率为7.12%,巨大儿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孕妇身高、BMI、宫高 腹围和胎儿BPD FL有显著的差异(P<0.01),且巨大儿组手术助产、剖宫产、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重视巨大儿的预防,加强产前检查,及时诊断,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对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