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脊髓探查加损伤局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术前及术后半年应用ASIA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患者在皮肤感觉、运动、二便、排汗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ASIA评分与术前比较,两者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运动、二便及排汗等多方面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是目前脊髓损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利用各种外在刺激因素(包括外源性信号分子、针灸、中药、高压氧等)原位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各种来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骨髓、皮肤、脂肪等)的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调控是治疗的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利用内源性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是一个新的思路和值得研究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通常会引起损伤区域神经元数目减少,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截瘫或四肢瘫。目前,脊髓损伤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脊髓损伤长期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缓解疼痛,控制痉挛及预防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利用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减少神经退行性变并且增强修复效果、为损伤的神经系统提供营养支持,这使它成为临床应用热点。笔者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重点综述。  相似文献   

4.
詹利 《重庆医药》2009,38(16):2093-209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科学领域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可直接导致神经元坏死、神经轴突中断、脊髓结构严重破坏。损伤后的微环境又有诸多不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因素,如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以及胶质疤痕和多种抑制再生的物质存在等。近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机制、病理生理及损伤后局部微环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元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运用于SCI的实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而转基因NSCs能克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移植后存活时间短等不足,使得人们对攻克SCI越来越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5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d、14d、28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7d、14d及28d,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术后6h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脊髓组织内Nestin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6h,在电针组、药物组和模型组的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Nestin表达。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升高脊髓损伤6h后脊髓组织中Nestin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Nestin表达均增高,并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Nestin表达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estin是神经干细胞的标记蛋白,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estin表达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脊髓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新世纪,干细胞的研究引领着一场医学的变革.干细胞生物学性质稳定,能在适宜的体内、外环境下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合理的选择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促进脊髓损伤模型神经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信息。方法:8周龄小鼠,咬除T12~L1棘突及相应椎板,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右侧剪断,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缝合皮肤,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不同的时间行为学评分,8周后病理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行为学评分较高,而实验组评分很低。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脊髓损伤区域出现胶质细胞增生、嗜神经现象等,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靶向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素(EPO)的综合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模型组、BMSCs治疗组、EPO治疗组和BMSCs联合EPO治疗组大鼠的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s联合EPO综合治疗较BMSCs、EPO单纯治疗更能提高NGF、BDNF、GDNF和CNTF的表达水平.结论 BMSCs联合EPO综合治疗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更好地提高我国临床治疗的水平。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50例脊髓损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患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生活自理的能力。结果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脊髓损伤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感觉以及运动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生化指标无异常,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现象,治疗前后病患的评分具有差异性,即P>0.05。结论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对治疗脊髓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疗效明显,可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与我国的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