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转移潜能异质性,并探讨生物通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中的关键性作用。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和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量化和鉴定纯化不同转移风险组膀胱癌差异表达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鉴定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并与既往相关文献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物通路的改变与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的调节密切相关。代谢相关通路参与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改变的代谢通路包括糖酵解/糖异生通路、戊糖磷酸化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等。结论遗传信息处理KEGG通路在决定浸润性膀胱癌恶性表型中起到重要作用。蛋白质量化分析结合KEGG通路分析有利于揭示膀胱癌发病机制并指导膀胱癌分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2%(32/38)和55.3%(21/38),对照组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9%(30/38)和52.6%(20/3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1.6%(12/38),首次肿瘤中位复发时间为9.0月,对照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4.2%(13/38),首次肿瘤中位复发时间为8.5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以考虑行保留膀胱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PC)对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过程中,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MIBC患者86例。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实施GC(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以及对患者实施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对患者进行为期7~55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3.5)个月;其中76例患者未出现疾病复发以及疾病转移的情况;10例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13个月内出现了疾病复发的现象。对于疾病复发患者,4例临床采取膀胱全切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余患者对其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方法的进行治疗,未出现疾病死亡的患者,患者未出现显著的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MIBC患者,临床采取PC疗法,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实施化疗以及对患者实施膀胱内灌注治疗,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膀胱肿瘤复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手术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选出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URBT联合THP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TURBT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30例患者开腹下实施部分膀胱切除术,对照组13例患者实施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9例复发,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0%;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9.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8.5%;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8.7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24例和1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吴心宽  亓林  苏红  王琪  许生 《安徽医药》2013,17(2):236-238
目的分析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治疗能随访到的共计21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62例,电切90例,钬激光切除术64例,通过对肿瘤2年复发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电切组、部分切组、钬激光组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41%、3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与钬激光组不仅在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比部分切除组短,而且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在并发症方面,电切组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与膀胱穿孔,膀胱部分切除组易发生膀胱痉挛。结论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并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灌注化学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利翔  柴宝山 《中国药师》2016,(9):1747-1751
摘 要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75%以上被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NMIBC标准诊疗手段,但由于NMIBC易复发的特点,通常根据肿瘤分期、分级情况辅以适宜的膀胱灌注疗法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本文就灌注化疗药物、药物传递系统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NMIBC灌注化疗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5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全部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无瘤生存率、复发率、首次肿瘤复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生存率及较低的复发率,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希望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可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髂内动脉介入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联合髂内动脉介入化疗(A组,19例)和单纯行根治性TURBT术(B组,25例)资料,比较髂内动脉化疗前后病理分期的改变,分析5年累计生存率和膀胱保留率的差异.结果 与B组相比,A组髂内动脉化疗后病理分期降低至pT0N0期比例高于B组(52.6% vs.12.0%) (P<0.05).A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B组(56.5% vs.44.3%)(P<0.05).A组膀胱保留率高于B组(78.9% vs.56.0%)(P<0.05).结论 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行根治性TURBT手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5):202-204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1.1%,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不易复发,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2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接受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回顾手术时间、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0min,术中无闭孔反射,无膀胱穿孔,无TUR综合征,几乎无出血,无输血病例。术后留置尿管2~7d,术后复发率10.7%,术后均行正规膀胱灌注化疗和膀胱镜定期检查,所有患者均存活,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作为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苗素琴  赵玉  吕德珍 《安徽医药》2019,23(2):287-289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治疗策略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入组病人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膀胱部分切除组(A组)、膀胱癌根治组(B组)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放疗组(C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手术及肿瘤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生存质量及5年生存率。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病人109例,其中A组35例,B组41例,C组33例。三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三个指标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P<0.05);B组病人SF-36评分为(97.3±18.7)分显著低于A、C组病人(P<0.05);A组病人肿瘤复发率(68.6%)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病人的5年生存率(40.0%)显著低于B、C组(P<0.05),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术中放疗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与膀胱癌根治术相当,但可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Bladder cancer (BC) is a severe health burden: and has high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rates. Standard treatment starts with TURB followed by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with Mitomycin C or immunotherapy with BCG. However, successful management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because approximately 30% of patients have recurrence or progression within 5 years, and treatment has considerable side effects. Anticipating on the upcoming BCG shortage emphasizes, moreover, the necessity to develop and study novel treatments. This review explores emerging and novel salvage treatments as well as approaches of current treatments with decrease side-effects for 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s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novel and emerging therapies for NMIBC. They also provide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data and ongoing trials.

Expert opinion: Key finding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on emerging intravesical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NMIBC are the promising results for device assisted treatments, treatment with intravesical immunotherapy, and treatments to expedite the immunotherapy checkpoint inhibitors. Other novel therapies are still in an experimental stage and have to make the transition towards the clinical setting to determine the benefit in terms of reduced side-effects,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rates.  相似文献   


14.
杨雨琦  巩飞  柏上  程亮 《药学学报》2021,(2):465-475
肿瘤在生长与恶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具有乏氧、低pH值、氧化应激增加、高浓度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过表达的酶等一系列异常特征的微环境.这些因素虽然影响或限制了肿瘤的治疗,但同时为针对癌症的诊断与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的途径.近年来,根据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  相似文献   

15.
目前膀胱癌诊断和随访主要依靠尿细胞学检查、影像学和膀胱镜相结合的方法,但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膀胱镜检查属有创操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低。近年来很多尿液中膀胱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本文概述了这些膀胱肿瘤标志物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review, we introduce the changing public perception of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y in cancer treatments. We discuss the roles that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cells play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 and M1 and M2 macrophage phenotypes are discussed in depth. Additionally, the role that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 and T regulatory cells (Tregs) play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s addressed. Highlighted are examples of therapies used against each suppressive cell type, which vary from the hypothetical to the ineffective; the inefficient to the successful. A variety of treatments have been tried to combat this fundamental problem, indeed the cause that allows cancerous mutated cells to survive, multiply and overtake the body. Efficient methods to disable each particular suppressive type of cell have been introduc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discussion with a table to guide future development. We see gene therapy as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flexible method to lead the charge to specifically modify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 , 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 是肿瘤形成、 转移以及耐药的关键因素。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将成为治疗肿瘤的靶点之一。MicroRNAs(miRNAs) 是一类 21~25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 RNA, 主要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近年来, 随着非细胞自主抑癌机制的提出, 使 miRNAs 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主要阐述 miRNAs 通过非细胞自主机制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为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以及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为基础,近年来靶向肿瘤微环境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途径。肿瘤微环境主要通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免疫监视和免疫反应、孕育肿瘤干细胞等促进肿瘤发生及转移。理论上靶向肿瘤微环境的肿瘤治疗应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限于对肿瘤微环境的了解,目前以肿瘤微环境为靶成功治疗肿瘤的例子并不多。本文就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调控、靶向肿瘤微环境治疗肿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