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法测定142例不同肝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的血清TBA水平,并同时作常规肝功能试验。结果: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度患者血清TBA升高明显,异常率为100%,恢复期随肝功能的恢复而转为正常。肝硬化患者血清TBA也明显升高,异常率达100%,有些病例在常规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时,血清TBA也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BA是一个良好的肝功能指标,可作为检测肝功能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检测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atex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人和119例肝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119例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X^2检验:P<0.01),按阳性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慢性肝炎(32.2%),急性肝炎(48%)、肝硬化(70%)、肝癌(76.5%)、重症肝炎(83.4%)和肝硬化失代偿期(100%)。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和蔼呈正相关,表明严重肝病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和可能伴有隐匿型DIC,动态观察肝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分型,估计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病患者(138例)和正常对照组(76例)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慢性迁延性肝炎外,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可以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急性肝病的恢复情况,在慢性肝病的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92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 结果 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而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后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血清TBA与ALT 及ALB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循环酶法检204列住院肝病患者及90例正常对照血清TBA含量,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 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对照比较,血清TB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尤其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升高显著,异常率为100%,明显高于其它生化指标. 结论血清TBA是一项敏感的肝功能指标,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对肝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检测18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结果: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9.90P<0.001),急性肝炎、慢性乙肝(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23,24.00,16.72,7.49,14.84,6.24,P<0.001,而急性肝炎、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血清TBA与ALT及ALB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5例不同肝病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LN。结果:各种肝病的L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64.71%的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68.18%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及94.44%的肝硬化患者L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患者LN水平均值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慢活肝、慢迁肝与急性肝炎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LN测定可做为判断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晏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486-2487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血清TBA(总胆汁酸)及GGT(γ-谷氨酸转移酶)的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0例肝病患者血清及100例健康人的血清进行TBA、GGT检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TBA在除慢性迁延性肝炎中升高不显著外,在其他各型肝病中均明显增高,且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时显著升高,其阳性率为94.2%;而GGT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亦明显升高,但其阳性率低于TBA。结论:TBA在各型肝病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其为肝病检测较为敏感的指标,而GGT的持续大量升高对肝硬化向肝癌转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清TBA水平并与常规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ALP、GGT作对比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异常率与ALT、AST、ALP、GGT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对反映肝功能受损程度有较高灵敏性,对判断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强  吴鸿  邓学忠 《河北医学》2004,10(5):419-421
目的:了解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种肝病的含量变化及TBA与常规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58例肝病的血清TBA、TB、TP、ALT、AST测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起病1周内,所有患者TBA浓度明显增高。在慢性肝病中TBA含量及异常率依次递增为慢肝轻度、慢肝中重度、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淤胆型肝炎。同时TBA在各种肝病的异常率高于常规肝功能检查。结论:TBA特异性高,敏感性尚可,测定TBA含量的变化,有助于各种肝病的诊断、病情变化的观察、疗效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李小平 《九江医学》2004,19(1):16-1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比色法检测 34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的TBA、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慢性乙肝轻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各肝病间比较 ,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乙肝重度与肝硬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在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和TB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各肝病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见联合检测血清PAB和TBA,有助于肝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血清总胆汁酸与谷丙转氨酶测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中胆汁酸水平和谷丙转氨酶都是较为灵敏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酸(TBA)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谷丙转氨酶(ALT)是肝细胞受损后首先能检出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之一,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本文用先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30例健康体检者和住院病人进行TBA和ALT的测定,结果表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病人,TBA和ALT两者阳性率都很高。而肝硬化病人TBA明显增高,ALT却不高或无明显异常。初步表明:同时测定TBA和ALT对肝硬化的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及白蛋白(A)、总胆红素(TB I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AB、TBA异常率均高于同组A和TB IL的异常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B和TBA有助于评估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5.
张晓周 《医学综述》2008,14(21):3358-33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血清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4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资料,比较TBA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肝硬化组的血清TB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水平为健康对照组的7.1倍;异常率为75%,显著高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P<0.01)。且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中,肝功能分级越差,其血清TBA水平越高,提示血清TBA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BA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对预测及判断肝硬化预后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对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对肝胆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速率法对211例肝病患者及38例对照者的TBA水平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结果病例组血清TBA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肝硬化亚组和梗阻性黄疸亚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亚组(P<0.01)。血清TB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TBA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TBA是反映肝胆疾病较灵敏的生化指标,与胆汁代谢密切相关,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翼  吴林军 《中外医疗》2012,31(15):25-2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和前白蛋白(PA)监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病患者42例及对照组32例,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BS-8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BA、P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及白蛋白(Alb)。结果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P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TB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血清TBA、PA阳性率远高于Alb阳性率(P〈0.01),肝硬化患者中血清PA和TBA阳性率远高于ALT阳性率(P〈0.01)。结论血清TBA、PA和肝功酶类及合成代谢产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肝胆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空腹与餐后 2小时血清总胆汁酸 (TB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水平。方法对 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空腹和餐后静脉血清TBA含量 ,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组空腹和餐后 2小时血清TB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