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采用BglⅡ,EcoRⅠ,EcoRⅤ,HindⅢ,PstⅠ,PvuⅡ,SalⅠ七种识别六对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线粒体DNA进行酶切分析的结果。发现EcoRⅠ,EcoRⅤ和BglⅡ在该线粒体DNA上分别有2,3和4个酶切位点,而HindⅢ、PstⅠ.PvuⅡ和SalⅠ则不能切割该线粒体DNA。根据该线粒体的DNA的单酶,双酶完全酶解及单酶部分酶解所产生片段的分子量和片段数量,建立了布氏姜片吸虫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2.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新发现的疱疹病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HHV-6不同株之间DNA酶切图谱呈多态性,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HHV-6分离株分为A,B二组,B组又分为I,Ⅱ两个亚组,此方法对HHV-6感染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五个地理株的白蚊伊蚊线粒体DNA分别甩内切酶消化,其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观察并做限制酶片段长段差异分析(RFLDs)。结果表明,不同种蚊虫的线粒体DNA存在着显著的片段长度差异,揭示其高度的遗传分叉;而在同种不同地理株的白蚊伊蚊之间,用RFLDs分析所见差异报少,仅在广州株与其它四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RFLDs分析技术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念珠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菌之一。本文就念珠菌的DNA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鉴定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EcoRⅠ等六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析了七日热群和波摩那群各型标准株以及一些野生株钩端螺旋体DNA。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菌株具有完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REP);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宿主的同型野生株REP一致,与它们相应的标准株REP没有差别或仅有微小差别。说明钩端螺旋体DNA内切酶图谱具有血清型特征性REP,而且相当稳定。本研究测算出七日热和波摩那各型标准株的EcoRⅠREP五条高分子带的分子量,并以此作为标准鉴定了部分野生苗株。结果显示,仅凭EcoRⅠREP两条最大的带就可鉴别两群各型菌株。我们认为REP是一种比较灵敏、快速、简便、准确的钩端螺旋体分类方法,所分型别与传统的血清学型别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7.
PCR-限制性内切酶图样分析为当前流感病毒基因分析中较简便的一种方法。它可对大量的流感病毒进行初步的基因分析;了解每个时期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优势株。病毒株基因大体演变过程;为流感病毒疫苗株挑选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株的基因分析和研究提供了简便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从正常人的组织和白血病白细胞中得到的线粒体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和用溴化乙锭染色来进行分析。发现正常人和白血病人的线粒体DNA在个体间显示有分子的不均一性。在白血病人中这种种內的变异性是比较高的,大多数病例显示独特的图形。故认为这种变异性可能是一种诱发突变作用的分子症状。研究中选用15例正常(其中有男的也有女的)人的胎盘作为正常组织线粒体DNA的来源,选用1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辅助酶切法对溶液内蛋白质样品酶切的特点。方法分别应用超声辅助酶切法与传统酶切法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溶液内酶切,通过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对数据库检索后得到的多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辅助酶切法的酶切时间可缩短到10 min,酶切后多肽的回收率比传统酶切法低8%,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评分(MASCOT评分)比传统方法高约1倍,肽段的覆盖率高10%,匹配的多肽数多40%以上。对超声辅助酶切法鉴定出的多肽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多肽的误切率较传统方法高22%,比传统方法多鉴定出的多肽分子质量主要在2~3 ku之间,且大部分为含有误切位点的多肽。结论超声辅助酶切可明显缩短蛋白质酶切时间,得到更好的多肽鉴定,但部分多肽酶切不完全,样品损失会更多。  相似文献   

10.
念珠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菌之一。本文就念珠菌的DNA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由于1987年我们发现不明原因不育男性的精子中SOD—1活性远远低于正常人,故拟观察它与其基因的关系,本文乃用SOD—1cDNA探针对正常及不明原因不育男性精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其内切酶长度多态性的观察,见到正常人有6.6及3.2kb两带,患者除此尚多一条1.5kb带、在讨论中提出可能患者有一种特殊的多态性或有DNA重排的情况等,需作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建立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分类体系。方法采用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MRSP)方法对65个血清型75株国内外钩端螺旋体参考株及27株野生株进行分析。结果16SrRNA及23SrRNA基因在HinfⅠ、DdeⅠ的酶切位点上呈多态性,分别存在18种和24种不同的图谱。结合两种方法则有34种不同的图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间MRSP谱型差别相对较小,遗传距离较近,而它们与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MRSP谱型相差大,遗传距离远。国内主要流行型的MRSP只表现为MRSP1型和2型,非主要流行型的MR-SP型变化较多。大多数野生株与相应的参考株的MRSP型相同,个别具有不同MRSP型的野生株与相应参考株的遗传距离较近。结论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MRSP)可用于钩体分类,而且是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对分离自中国、美国、柬埔寨和澳大利亚7株贾第虫基因组DNA,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并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比较它们基因组DNA酶切片段多态性;同时用生物素标记的贾第虫全基因组DNA探针对国内4株贾第虫DNA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7株贾第虫DNA经HindⅢ和BglⅡ酶切后,可将国内4株和国外3株贾第虫区别开;国内4株贾第虫HindⅢ、BglⅢ、HaeⅢ、PstⅠ和Hinf5种内切酶酶切图谱一致;而经AluI酶切后,C1和CR的DNA图谱一致,C2和C3的也一致;Southern印迹杂交显示,国内4株间的DNA杂交带相似,提示分离自人和兔的贾第虫无严格的宿主专一性,二者可产生交叉感染;国内3株与国外2株人贾第虫DNA图谱存在差异,其原因似与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UV)辐射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DNA致伤因子,UV在DNA造成的最多且最重要的一类损伤产物是环丁烷嘧啶二聚体(5,6—Cyclobutyl dipyrimidines或Pyri-midine dimer,PD)(图1)。已知PD有  相似文献   

17.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在儿童时期尤为常见。由于绝大多数HCMV感染无明显临床表现 ,其病毒的排出常为间歇性和多位点性 ,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难以调查人群中HCMV的传播情况。为探讨幼儿园儿童中该病的流行情况及传播机制 ,我们对青岛市 2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其保育员和父母的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并对分离出的部分HCMV毒株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病毒分离 :采集青岛市 2所幼儿园部分儿童的尿标本 ,经抗生素处理接种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分离和培养病毒。分离毒株的鉴定 :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 (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线粒体DNA(mitoehondrial DNA,mtDNA)突变类型。方法临床听力测试已明确诊断,并收集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分支家系中33人及6例散发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tDNA目的片段,分别用BsmA I、Apa I及Xba 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和7445G点突变,对相关的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酶切检测,家系中17例耳聋患者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非母系成员及散发聋病例均为阴性。测序结果:6例酶切显示1555G突变阳性病例均发现(nt)1555A→G转换和(nt)961C插入,3243G、7445G点突变阴性。结论在该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大家系中,mtDNA 12SrRNA基因区域A1555G和961insC的双重突变可能共同参与了听力损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t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以及突变家系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AmAn)耳毒敏感性差异的原因。方法 调查了12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抽取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9mitochondrialDNA,mtDNA)目的片段,分别以Alw26Ⅰ、ApaⅠ及Xba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及7445^G点突变,行mtDNA12SrRNA,tRNA^Leu(UUR)、tRNA^Ser(UCN)及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12个家系具有mtDNA突变,形式为:1555^G突变家系10个,7445^G突变家系2个,示发现3243^G突变家系,基因测序显示mtDNA16SrRNA基因6序列变化形式为:2230^G点突变,2230^AG插入,2243^AG插入及2230^AA插入突变,它们在家族性AmAn耳毒敏感性家系中被发现,且呈母系遗传;在AmAn不敏感家系中未被发现,结论 单纯1555^G或7445^G突变家系表现为无诱因的渐进性遗传性耳聋或先天性聋;1555^G或7445^G突变合并16SrRNA基因突变者对AmAn高度敏感,表现为家族性敏感致聋。Ⅰ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在临床上的特征:在20 ̄30岁发病的亚急性视神经病,累及双眼,视力下降至6/60以下,中央视野严重缺损,色觉丧失,且视力很少能够恢复。视力严重及永久丧失,最近发现,在患有LHON家族中线粒体DNA发生多种突变,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可有助于判断预后和认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