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当代及目前常见病多发性疾病且具有致命的危险者之一。最近几年来心血管病在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进展迅速,日新月异,特别在心电方面的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现仅就某些进展的一部分作一报导。仅供参考。 一、急性心肌梗塞前综合征(即AMI超急期)的心电图特征(Hyperacute stage in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on) (一)μ波倒置 正常健康人μ波是紧接T波后0.02~0.04秒出现,正常健康人μ波不应倒置,μ波倒置指μ波呈负向深度>0.05mV,但在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的运动心电ST段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图中ST段异常与心肌缺血有直接联系,在临床上是预测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在静息状况下,有时心肌缺血不明显,而在运动负荷下,才能准确捕获ST段异常的现象.由于ST段信号微弱易受干扰,所以长时间运动心电检测ST段的主要障碍是基线漂移和肌电干扰.结合小波变换良好的时域定位特性和心电信号特点相结合,本文提出了QRS波群窗口滤波法.经长时间ST段数据库验证和临床实际检验,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SDMU心律失常心电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包括研制心电数据库生成系统与SDMU心律失常心电数据库的建立。从1500名确诊的心脏病人中筛选了48例30分钟心电数据入库。参照MIT-BIH心电数据库与美国医用仪器改进协会(AAMI)推荐标准,结合我国国情,聘全国知名心电专家对心电数据分35类进行了注释。用C语言与汇编语言编制了服务程序系统,可对用户心电分析软件进行自动检测并打印出检测结果,也可对心电分析类仪器进行质量检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心电数据压缩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数据压缩技术是心电信号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是在远程监护系统中,其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简要描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ECG压缩算法的新进展,主要侧重于误差评价指标、近无损压缩、小波变换压缩法和神经网络压缩法。  相似文献   

5.
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具有突发性,因此日常对该病的家庭监护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心电远程监护已成为现代医疗监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主要介绍家庭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家庭心电监护系统的发展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6.
心电数据压缩技术是心电信号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是在远程监护系统中,其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简要描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ECG压缩算法的新进展,主要侧重于误差评价指标、近无损压缩、小波变换压缩法和神经网络压缩法。  相似文献   

7.
ST段变化是心电图(ECG)检测心肌缺血(MI)主要的临床表现,受基线漂移、体位变化、电极等因素影响,给ST段的有效检测带来困难。目前ST段常用的检测方法有:R+x和J+x,但它们受T波形态变异影响很大,且J点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方便准确的T波起点检测方法,该方法不需定位T波峰点,且受基线漂移、T波变异等的影响很小。然后联合R波峰点和T波起点提出了一种ST段夹逼检测方法,经公共数据库Long-Term ST database(LTST)验证,该方法有很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且准确率能够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诊断剂量超声对人体心理的影响。方法:用0.2W/cm2连续超声辐射成人心室区,检测和对比辐照前,辐照中及辐照后的心电幅值变化。结果:辐照90s时,肢体导联R、S波辐值较辐射前明显增大(P<0.01),P、T波幅值变化不明显(P>0.05),停止辐照后,R、S波幅逐渐恢复到辐照前的水平。结论:诊断剂量超声辐照可使成人心电幅值暂时性增大,故应尽量缩短心超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9.
黄辉 《医学信息》2006,19(10):1836-1837
目的 探讨ST段水平延长伴T波直立对称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 比较冠心病组108例和非冠心病组12例(对照组)的T波改变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T波改变发生率明显增大,并且T波呈直立对称的均出现在该组(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ST段水平延长伴T波直立对称是诊断心肌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burst  暴发 (波 )突然出现 ,突然消失的一类波 ,在频率、波形、波幅等方面突出背景。要说明的是这个术语并不含有异常的意义 ,且与阵发波不是同义词。burst-suppression  暴发 -抑制交替波型由θ波和δ波暴发与介于两次暴发之间的相对低波幅电活动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脑电图波型 ,在时相上 ,高波幅暴发者称暴发相 ,低波幅活动者叫抑制相。这种特殊的脑电图波型见于某种程度的麻醉状态 ,新生儿的图迹交替也属此列 ,重笃的脑部疾患也见及。其特点是普遍性的 ,两侧同步的 ,大体有一定的周期性。往往见于脑的广泛性器质性病变及机能低下 ,典…  相似文献   

11.
U波是心电图中较小的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特别是U波振幅显著增高,颅似高钾引起的高尖T波时,因两者治疗预后及临床意义回然不同,故应仔细辨认。 例1 患者男性,42岁,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血钾2.2mmol/L,ECC:(图1A)多导联ST段下移,U波高耸,V3达0.95mv,T与之融合,不易区分,Q—U间期0.52s,ECC诊断:低血钾。补钾治疗5天后,血钾升至5.1mmol/L,ECC(图1B)巨大U波消失。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心电图表现:①心电图上在V1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V3,导联的ST段呈马鞍形至弓背形持续抬高,它是发生多形性室速或室颤猝死的高危指标;②右束支阻滞及V1-V3,ST段上抬的异常表现可间歇存在;③这种异常心电图可有动态变化。ST抬高的幅度,T波下降幅度可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情况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ST段是心电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始于心电图QRS波群的结束点并结束于T波的开始点。ST段的压低、分上斜形和下垂形压低、水平压低和以及鱼钩样改变都可以反映各种心脏疾病,所以,精确提取心电图ST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心电图ST段精确提取算法。方法:首先对心电图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滤去工频干扰信号以及基线漂移信号;然后,提取单周期的心电图信号;最后,引入小波包变换算法提取QRS波群、T波的主频带,重构QRS波群、T波的波形并确定ST段的始末位置。结果:本文算法在时域心电图上实现了ST的精确定位,提取了心电图的ST段。通过在经典数据库中的验证,本文算法具有非常好的表现。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的对心电图加时间窗的方式提取ST段,本文算法可以精确提取心电图ST段,这为心电图ST段的自动精确识别,以及用于自动医疗检测与便携式医疗设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24小时动态心电分析软件系统,着重介绍了分析软件中的QRS复波检测复法与用户界面中各模块所具有的功能,显示了实际数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3.低血钙正常人血清钙为2.25~2.75mmol/.,当血清钙低于2.25mmol/L时,即为低血钙.当血钙明显降低时,即可出现一些心电图改变,主要有:①ST段平直延长,其延长程度通常与低血钙的程度成正比;②Q-T间期延长;③T波低平、歼置或呈直立的小而尖的T波;④偶可见期前收缩.低血钙较少引起P波、P-R间期及QRS波群的变化(图9,图10).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是早期心血管疾病预防和诊断的关键,因此心电图(ECG)分析作为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受到不同患者间ECG信号形态差异大、类别分布不平衡等因素影响,现有的心律失常自动检测算法在识别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变尺度融合网络模型用于心律类型的自动识别,利用改进后的ECG生成网络(EGAN)模块解决了ECG数据不平衡问题,并以灰度递归图(GRP)和频谱图形式对ECG信号进行二维重现,结合模型的分支结构,实现了变长心拍的自动分类。研究结果采用麻省理工学院与贝斯以色列医院(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进行验证,对其中八种心律类型进行区分,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9.3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11%、99.84%,未来期望本方法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心电和脉搏波提取呼吸信号并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路数据融合估计呼吸率的算法。算法分别从心电的RR间期、R波的绝对高度和脉搏波搏动周期中提取呼吸信号,利用AR模型估计呼吸率,根据信号波形、节律和频谱特征获得反映信号质量高低的质量指数,然后基于信号质量指数和卡尔曼滤波残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融合呼吸率。14名志愿者参加了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呼吸率比单独从心电或脉搏信号提取的呼吸率更好地反映了呼吸率的变化。与压阻式呼吸传感器提供的参考呼吸率相比,融合呼吸率误差为(-0.03±2.78)次/min,而从心电RR间期、R波的绝对高度和脉搏法提取的呼吸率的误差分别为(0.62±3.30)、(0.42±3.47)和(-0.17±2.69)次/min。总体认为,基于多路数据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干扰的影响,较准确地估计呼吸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很多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不可立逆的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自1991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次从体表心电图上发现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胸导联ST段抬高和T波倒置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明确的相关性以来[1]。各国临床医学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寻找和探索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高危因素和心电图标志。目前已被临床熟知的包括Brugada波、特发性J波、Epsilon波、Lambda波、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症、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T波电交替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等。随着心室复极异常的心电图表现、电生理…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一种体积小巧,测量过程无任何束缚的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pulse wave transit time,PWTT)的血压仪。从反射式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和心电波形(electrocardiogram,ECG)中提取脉搏波传导时间,再综合心率、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对血压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血压模型,最终实现血压测量。应用样机对20名志愿者进行血压测量,同时以传统水银血压计的测量结果作为标准,结果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8.3,11.6),(-9.9,12.7),说明两种方法所测的血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血压仪样机实体小巧,使用方便,使用过程没有任何束缚,同时在理论上对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血压测量方法进行优化,实现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心肌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短中期(6周)能明显改善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 目的:观察心肌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大鼠室颤阈值和心电生理稳定性的长期影响。 方法:开胸结扎2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2周后其中10只大鼠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PKH26荧光标记的由PBS悬浮的心肌干细胞,另10只大鼠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等量PBS。治疗12周后,再次开胸检测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电生理特性和室颤阈值。实验结束后,摘取心脏行病理切片,检查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是否在梗死区内生存并表达连接蛋白43及α-肌动蛋白。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心肌干细胞移植12周后其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单极电图激动恢复时间、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电刺激所激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室颤阈值方面,实验组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非梗死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在梗死边缘区内被发现并表达连接蛋白43和α-肌动蛋白。以上结果提示心肌干细胞移植后12周其心电生理的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改善效应已逐渐消失,但机制未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